APP下载

巧借小转盘 玩转做中学

2021-06-17王艳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钟面逆时针顺时针

王艳

教材是知识体现的文本,教师要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同样是一节课,一个知识点,如果教师能挖掘教材的本质,了解学生的内需,巧借生活中的实物,将数学知识点赋予鲜活的生命温度,就可以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数学的实用性和价值。

例如,教学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三)”,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教材在编排上注重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如例1,让学生观察钟表指针的过程,从而揭示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基于学生的前认知和社会生活经验,用钟面指针的运动来呈现旋转现象的知识点,似乎是很贴切。因为钟面上的旋动充分地体现了对旋转初步的认识:1.旋转中心,指针的一端固定不动。2.旋转方向,顺时针的名称来源就是依据指针的转动方向而命名。3.旋转角度,钟面被12个数字均分,每格为30度,也就是指针每转动一格就是旋转了30度。同时,钟表是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物品,看钟表是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教师考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用钟表面来认识旋转现象,实在是再合适不过的途径了。

于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来认识旋转特征时,都会在学生前认知的基础上,借助教材上呈现的生活实物——钟表。大多有以下几种呈现途径:

教师一:请同学们观察钟面上时针的转动(为研究方便,暂时只研究时针),向什么方向转动的?走一大格转动了多少度?

教师二:请同学们猜猜老师最喜欢一天中的哪个时间?时针是怎样从12走到这个时间的?

教师三: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个时间点?时针是怎样从12走到这个时间的?

上述三种呈现方式是同一个教师在授课前,对此环节所做的不同调整,一是最直白、高冷的设问,虽然凸显数学本质,但是学生感觉到问题很苍白:“我为什么要观察研究指针的转动?找到指针怎么转和转动多少度有什么用?”很显然,这个设计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调整后,这位教师意识到要关注情感沟通:“是否要考虑学生学习知识的感受,能否再灵动一些,有趣一些?”于是,就让学生和教师互动,猜猜教师喜欢的时间点,由猜激趣,也拉近一下师生的距离,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但是实践告诉教师,此设计课堂效果甚微。

“考虑过没有,学生为什么要对教师的生活作息时间感兴趣?你让猜学生就猜吗?愿意去猜的参与度有多大?”一些教师提出疑问。于是乎,就再次调整:“那就改为学生说出自己一天中喜欢的时间点,再描述指针怎样转动到此时。这样就以学生的意愿为出发点,基于学生生活,应该符号学生心理认知。”可问题接踵而至:“学生研究的意义何在?是否有学习内驱力?怎样达到深度学习?”

教师再三斟酌,一直找不到問题的突破口,最关键的是在猜教师喜欢的时间点,并描述指针的转动方式时,有学生会拓展到指针逆时针转动N度,这很显然是符合学生的思维与旋转的本质特征的,但是却违反了钟面指针转动的自然规律,是不科学的。

看来对于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势在必行,有没有一个更好的介质来呈现旋转的特征呢?教师逛商场时被抽奖转盘激发了灵感。如果能将钟面改造为游戏转盘,每个时间点处放置奖品,指针可以顺时针、逆时针方向任意转动,输入正确口令(指针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N度),即可指中心仪奖品。

此设计活动性强,参与度高,对于知识点的突破顺理成章:1.转盘犹如钟面模型,指针转动方式也相同,并且分别可以顺时针、逆时针转动,打破了钟面指针转动方向(仅可以顺时针)科学却不宜本课认知的局限。2.学生对有关角的知识已有前认知,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逐步将钟面上的数字隐去。学生由最初的描述仅为指针转到几点钟方向,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指针转动时所形成的夹角,逐步引出用转动多少度来表述,逐渐规范到用转动度数来描述旋转现象。

为了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理解、运用新知,教师设计以下几个活动:

活动1:我努力,定摘取。

学生首先选中自己想要的礼品,然后用“指针向什么方向转动多少度”来描述,指令正确,发射后打中礼品为胜。

此活动先让学生选定礼物,由诱因引发思考,要想得到礼物怎样发布命令,通过用旋转要素的描述来达到目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也使他们在活动中尝试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活动2:你想要,我来帮。

其中一个学生选中想要的礼品,其他两位学生用“指针向什么方向转动多少度”发布指令,但必须通过不同的描述方式表达,都正确才成功。

此活动是活动1的拓展,学生通过不同的描述方式发布指令(顺时针、逆时针转动多少度),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的空间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且通过同学互助合作完成任务,也是对学生互利共赢的学习、处事能力的训练。

活动3:我发令,你来猜。

其中一个学生用“指针向什么方向转动多少度”发布指令,其他人猜能打中什么,并用逆转向再描述,均正确者为胜。

此活动在思维上是一个进阶,由指令寻找目标,学生需要运用已经建构的旋转知识来进行实践,通过自己的分析、想象、寻找、验证自己的判断,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有趣的挑战。

上述三个活动中,每次指令后,指针全部回归数字12处,便于学生的描述。

教师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游戏转盘,通过不同层次的活动环节设计,使学生亲身参与、感悟新知,真正的理解、掌握、运用知识来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切身感受到数学知识对自我生活需求的帮助和解决。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参与热情高涨,在学生心目中本节课的知识点不是枯燥无味的,也不是呆板酷冷的,而是在活动中、在自己的需求和情感投入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参与的切身体验中建立描述旋转时的要素表达模式。当然教师用心制作的ppt(每个礼物上都设有触发器,每转动一格都有度数显示)更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科学性。

此教学中,教师将教材例1中的钟面换做游戏转盘,通过对教材的开发利用,教学环节自然流畅,顺时针、逆时针和旋转度数这些知识点的突破口更加合情入理,特别是逆时针的转动方向,能很好地呈现给学生,比钟面模型上仅靠学生假想实现教学要真实,可操性强。学生在活动的操作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简洁和严谨性。

在对旋转中心这个知识点的突破上,教师设计了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AB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学生通过操作得出不同的图形,从而引发知识冲突,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源,理解旋转时旋转中心的确定至关重要,很好的突破了钟表指针默认一端不动的固式思维,进而完善旋转三要素的理解和教学。

教师要有正确的教材观,创造性地用好教材,就可以很好地通过三维目标的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编辑/魏继军

猜你喜欢

钟面逆时针顺时针
正确的钟面时间
最后才吃梨
逆时针旋转的水
心情不好
自由转动
逆时针跑,还是顺时针跑?
看镜面上的时间
一年级单元同步自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