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天追梦路上

2021-06-17杨伊静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21年6期
关键词:东方红神舟航天员

杨伊静

《东方红》唱响神州

50多年前,一首熟悉的《东方红》乐曲响彻太空。中国成为继美、苏、法、日等国家之后第五个能制造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从那时开始,中国的卫星事业开始起步,到如今,中国已初步形成了遥感、通信广播、气象、科学探测与技术实验、地球资源和导航定位等六大卫星系列。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从中国西北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东方红一号”卫星除了装有试验仪器外,同时还以20.009兆赫的频率发射《东方红》音乐。

随后,中国又开始了“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二号甲”“东方红三号”等多颗通信卫星的研制工作。进入80年代后,中国的空间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备了返回式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通信卫星等各种应用卫星的研制和发射能力。

载人航天工程启动

1992年,中央正式批准了载人航天工程,并命名为“921工程”,同时确定了我国发展载人航天“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由此踏上征程。

1999年11月20日,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1小时后,飞船成功着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飞取得圆满成功。随后,相继发射了“神舟二号”“神舟三号”“神舟四号”三艘飞船,飞船的各项性能得到不断完善,为载人航天飞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神舟飞天耀东方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终成现实。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由此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太空的序幕。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通过一次次任务的成功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和超越,成功组织实施15次飞行任务,11名(14人次)航天员飞上太空并安全返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充分彰显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船载着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在太空遨游14圈后,安全着陆于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

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初步实现了我国载人航天战略“三步走”的第一个目标,是我国航天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独立自主地完整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之一。

航天事业不断突破

2005年10月12日,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驾乘“神舟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冲破云霄。飞船在太空中飞行了115小时32分钟,成功绕地球77圈后安全返回,“多人多天”成功巡天,圆满实现了工程第一步任务目标。

2008年9月25日,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三名航天员驾乘“神舟七号”飞船冲破夜空的寂静,一飞冲天。27日,航天员翟志刚打开飞船轨道舱舱门,迈出中国人漫步太空的第一步,他挥舞国旗,在太空中向世界问好!此举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活动关键技术的国家。

2011年9月29日,我国“天宫一号”空间目标飞行器成功发射。“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获得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2012年6月,“天宫一号”和“神舟九号”先后通过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次对接成功,航天员景海鹏、刘旺,以及中国首飞女航天员刘洋入驻“天宫一号”。

2013年6月,“神舟十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在成功完成交会对接后进入“天宫一号”。

2016年6月25日,“长征七号”一飞冲天,完成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和海南文昌新型滨海发射场的首秀之战。

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长征二号”FT2火箭的托举下飞入太空,这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进入了应用发展的新阶段。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景海鹏、陈冬搭乘“长征二号”F遥十一火箭冲入太空。“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轨飞行33天,是我国迄今为止持续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

2017年4月20日,我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出征太空,“天舟”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组成的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使得我国空间站建设具备了基本条件。至此,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完美收官!

中国航天跨越式发展

2020年10月9日23时,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飞行控制团队控制下,“天问一号”探测器主发动机点火工作480余秒,顺利完成深空机动。

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时30分,“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

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

2020年12月22日12时37分,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首次飞行试验,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实施,火箭飞行正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当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全面转入空间站建设任务准备阶段。2021年与202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预计将实施包括空间站核心舱、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在内的11次发射任务。从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到今天,神舟号、嫦娥号、空间站、天问系列、長征系列运载火箭、北斗导航系统、通信卫星等在中国航天史上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承载着无数航天科技工作者的初心使命;沐浴新时代发展的春风,中国航天事业将不断发展壮大,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

星河浩瀚,我们信心满满,我们斗志昂扬!

(选自《中国科技产业》2021年第1期,本刊有删改)

猜你喜欢

东方红神舟航天员
Entrevista ping-pong “Mi mayor logro es haber aprendido español”
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神舟飞船的“变”与“不变”
航天的神舟
春节前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神舟十二号的五个“中国首次”
“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
我要当航天员
来吧,少年航天员
东方红20周年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