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孩子

2021-06-17韩小乔

青春期健康 2021年10期
关键词:圈养课间体育课

文/韩小乔

近日,有媒体报道的中小学普遍存在的“课间圈养”现象,引发广泛关注。不知何时,课间的玩耍游戏活动在校园内消失了。除了体育课,操场上几乎看不到学生跑跳的身影,不少学校的课间10分钟鸦雀无声,变成了“课间圈养,文明休息”。

课间10分钟,不该静悄悄。孩子天性活泼好动,自由快乐地玩耍,能提升孩子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研究表明,玩耍对孩子的情绪健康起着关键作用。把孩子“圈养”起来,剥夺他们课间自由活动的权利,不利于心理健康,也会影响身体发育。目前,中小学生的肥胖率、近视率较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持续下降,与缺乏室外活动、体育锻炼、游戏玩耍有很大的关系。

“课间静悄悄”的背后,是一些学校对于成绩和安全的双重考量。有的学校为应试升学,不断压缩孩子的活动时间,把体育课变成语数英等主课不说,还故意拖堂讲课。有的学校担心孩子玩耍带来安全问题,怕被家长责难,于是以强调纪律为名,“捆住”孩子的手脚、压抑孩子的天性,美其名曰“文明休息”,这无异于因噎废食。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挤压短暂的课间休息时间,看似增加了孩子的学习时间,可能短期内对学习成绩有一定提升,但从长远看,拔苗助长般强制高压式的学习,容易让孩子失去学习兴趣,反而得不偿失。劳逸结合,让孩子课间下楼“喘口气”、在操场上“撒个欢”,放松心情、消除焦虑、缓解压力,课上学习才能更有精力、更有效率。从安全角度考虑,即便规定学生不能在课间去操场活动,倘若监护不到位、管理不完善,学生在教室、走廊、厕所同样可能发生安全问题。怕孩子受伤、怕承担责任,就盲目一刀切地“圈养”孩子,而不是有针对性地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水平,极可能会埋下安全隐患,引发更多问题。

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孩子,不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一方面,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让减负的意识和规范落实到每所学校、每位教师,为孩子提供开放、多元的成长空间。另一方面,各方应合力做好孩子课间活动保护工作,比如,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做好督促引导,让孩子知道危险在哪里、如何去防范,同时应合力完善校园安全风险管控机制。例如:北京市、上海市、湖北省等多地出台中小学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从法律层面对事故各方责任进行严格界定,为校方做好安全管理、处置相关问题提供了依据,消除了后顾之忧。

“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下课铃声响起,孩子们自由奔跑、挥洒汗水、快乐舒心,这才是课间10分钟的“正确打开方式”。期待有更多、更具安全性、创新性的校园管理方案,引导孩子学得认真投入,玩得安全开心。

猜你喜欢

圈养课间体育课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圈养羊需做好三点
体育课上的“意外”
体育课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