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弄丢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2021-06-17马志国

青春期健康 2021年10期
关键词:被动亲子女士

文/马志国

今天,来到咨询室的是位中年女士。从她焦虑的神情中,我能感受到她内心的忧虑和焦急。我加快步伐,走到这位女士身边,简单寒暄后,便开始倾听她的困惑。

心理困扰:孩子找不到学习的主动性

刚一落座,这位女士就焦躁地开口了:“可算找到您了,您快帮帮我吧!孩子可让我头疼了……”原来,这位女士有个15岁的女儿,马上要上初三了,却不知道主动学习,学习上的事能拖就拖。孩子被动的学习习惯,令这位母亲满心焦虑和困惑。

“孩子爸爸因工作关系,很少在家,我的工作也很忙,却还要为孩子的学习着急上火。孩子在学校里完成作业挺好的,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可是一回到家里就不行了。在家里,从不主动写作业,每天晚上总要催她好几遍。我工作这样忙,还要忙家务,家里家外已经非常忙了,晚上常常想忙完早点休息,可是我总担心孩子不好好写作业。所以,总要等到孩子磨磨蹭蹭写完作业,我才敢休息。到第二天早晨,又要为催孩子起床着急上火。为孩子的学习,每天催来催去,弄得我身心俱疲。孩子呢,还一点不领情,不仅对我很反感,还总和我发生冲突。就这样,学习好像成了我的事情。您说,孩子怎么学习这么被动?”这位母亲一口气说完了自己的困惑。见她还有话说,我便继续聆听。

“平时,孩子去了学校,我还感觉轻松些。一到假期,孩子从不自主学习,完全依靠我不停地催促。所以,假期里,上班前我都要给她规定好当日的学习任务,下班后再检查。即便这样,她也总是拖延。为了实践“今日事,今日毕”,我晚上继续催促她学习,直到完成当天任务为止。您说,孩子什么时候才知道学习是她自己的事情?这不,眼看要开学了,作业还有不少没写。您说,这多让人着急!”

此时,我趁机插话:“孩子作业没写完,谁先着急呢?”

“当然是我先着急了。”

“应该谁先着急?”

女士愣了三秒钟:“应该孩子先着急。”

“这叫什么呢?”

女士笑了:“这叫‘皇上不急,太监急’,我越着急孩子越不着急了。”

我也笑了:“于是,妈妈就会看孩子不顺眼,就会说否定孩子的话。其实,我猜想,孩子一定有很多闪光点,是吗?”

女士不再那样焦躁,凝重的语气中略含欣慰:“真是的,真有很多优点呢?她在学校写作业很认真,字也好看;她喜欢画画、唱歌;她热情、爽朗,喜欢交朋友,待人很有礼貌,有自理能力……我光顾为她学习不主动着急了……”

“忘了孩子的好,光顾看学习不主动,就会否定孩子,说些打击孩子的话。于是,孩子就会越来越不着急,也就更没有了学习的主动性。是这样吗?”

“是呢,这个最让我头疼。为什么孩子越来越没有学习的主动性了?”

心理解析:家长剥夺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所谓主动性,是指人在完成某项活动的过程中,来源于自身并驱动自己去行动的动力强度。主动性,本来是人的天性,是深藏于人性之中的第一动力。孩子的主动性,更是孩子心灵内在的一种自主,一种对外境自主积极回应的天性。

可是,为什么孩子在家里反而没有了学习的主动性?

孩子在家里没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大多是不恰当亲子互动的结果。也就是说,是不恰当的亲子互动,把孩子内心本有的主动性,逐渐给压抑了,随后又在日复一日的压抑中磨灭了。

在当下的教育体制下,虽然有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学校和老师,但客观地说确实很少,可谓凤毛麟角。所以,在学校里,通常孩子们从小就是围绕课堂、书本和老师进行被动学习。被动学习已经成了孩子们的一种心理惯性。

同时,相当一部分家长把家庭教育理解为家庭学习,把围绕学校教学抓孩子的学习,放在了家庭教育和父母职责的首位。于是,家长与孩子的互动,除了催促学习,还是催促学习。学习似乎成了家长的事情,让孩子感觉学习就是为家长而学。于是,这样的一种不恰当的亲子互动模式,加剧了孩子被动学习的心态,习惯于家长催促。于是,家长越催促,孩子越被动。在孩子的学习上,这种亲子互动模式,本质上是家长对孩子生活上包办代替、越俎代庖的延续。

有家长称,你不催孩子,孩子真不知道主动学习。这是一种倒因为果,事实恰恰相反,孩子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往往不是因为家长对孩子督促太少,而是因为对孩子督促太多。也就是说,过度催促、过度干预和操控,是因;磨灭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使其习惯于家长催促,是果。前面案例中的亲子互动就是这样。

此外,家长对孩子学习的过度干预和操控,这样的亲子互动模式,还会诱发孩子潜意识里的消极对抗,来应对家长的过度干预和操控。具体表现就是,你越是催促我,我越是消极怠工。于是,家长看到的就是,孩子越来越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其实,这种情况下的孩子学习没有主动性,只是潜意识里的一种无声的反抗。这个女孩正在上初二,正处于第二反抗期,这点更是显而易见的。

简言之,是家长亲手剥夺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心理对策:让孩子学会学习上的自我管理

我与来访者结合实例沟通了上面的意思,再次看向这位女士时,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看来,是我让孩子没有了学习主动性?”

我也笑了:“您能这样想很好。”

女士有些追悔地说:“我还总抱怨孩子不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原来问题在我。”

我看时机成熟,微笑回应:“能反思自我很好。如果妈妈总是把孩子的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孩子自然会把学习当成妈妈的事情,哪里还有学习的主动性?只有妈妈真的把学习当成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才能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才会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刚才您一直追问孩子的主动性问题,现在明白了吗?”

听我说完,女士轻松了很多,脸上的焦躁变成了笑容:“您说得非常明白,我懂了。孩子的主动性确实是让我给弄丢了。我有两点做的不好:一个是手太勤,什么事都替孩子想、替孩子做;二个是心太软,什么事都狠不下心来放手锻炼孩子,在学习更是这样。结果,因为自己对孩子的包办代替、过度干涉,让孩子越来越没有了学习的主动性。”

看我竖起拇指点赞,女士的热情更高了:“我该怎么办呢?想听听您的建议。”

“原因找到了,办法也就有了。这个办法就是:改善亲子互动模式。您可以学做一个懒妈妈,学做一个狠妈妈。”面对女士的发问,我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女士积极回应说:“对,当个懒妈妈,当个狠妈妈。我要把学习当成孩子自己的事情。既然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就交还给孩子,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这真是个好方法,我再也不用时刻操心、焦虑孩子的问题,可以安心做自己事情。”

随后,我们讨论了具体的方法。女士决定,趁着就要开始新学期的初三生活,尽快跟孩子郑重其事地做一次交流。首先,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表达对孩子的喜欢,表明对孩子的信任。然后,母女做一个约定:每天晚上母女各自制定自己的时间表,然后各自做自己的事情。孩子的学习作业由孩子自己安排,妈妈坚决不再干预孩子的学习,坚决做到把孩子的学习当成孩子自己的事情。

制订完计划,女士表示:“这回我一定做到放手,早晨不管催促起床上学,晚上不管催促学习作业。”说到这里,女士情不自禁地笑了,期待地说:“哎呀,如果这样孩子真的能主动学习,能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了,我这个当妈妈该轻松多少啊!”

最后,我建议:“结果会怎样,让结果来说话。有一点要注意,在妈妈放手之后,孩子可能还有做得不好的时候,但是,要给予孩子多些耐心和时间,相信孩子一定会有做好的时候。所以,放手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一个原则,不过分关注孩子不好的表现,用心关注孩子好的表现。如果发现孩子有主动学习的表现,哪怕是主动性提高的点滴变化,也要及时肯定,充分肯定。”

送这位母亲离开后,我也对咨询效果作了预判。多年心理咨询经验告诉我,孩子往往比较容易改变,而家长尽管态度上愿意积极合作,但是十几年如一日的亲子互动模式,可能会使咨询结果大打折扣。

令人欣慰的是,新学期开学后传来了好消息。

女孩妈妈发来信息说:跟您沟通后,我感觉如释重负,豁然开朗。按照我们约定的,我跟孩子做了交流,我发现孩子其实挺懂事的。也许,第一次听我这样肯定她、相信她,她积极性很高,主动帮我做事情,晚上主动写作业,早上主动起床,还主动自己定了闹铃。开学这段时间,孩子的主动性明显提升,我也真心地感到欣慰和轻松……

看到信息后,我笑了。准确地说,心理咨询的效果不是单向决定的,而是双向合作的结果。而且,其中关键的因素是当事人的领悟能力和行动能力。此刻,我为咨询效果感到欣慰的同时,更为这位妈妈的领悟力和行动力点赞。

猜你喜欢

被动亲子女士
女士不停买衣服的背后
蔓延
王惠君女士书画作品选登
全年目录
女士找茬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