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俞募配穴针刺法配合雷火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疗效

2021-06-17陈婷婷

医学信息 2021年11期
关键词:雷火尿量次数

姬 佳,孙 洁,陈婷婷,张 军,石 斐

(北京小汤山医院中西医结合康复科,北京 102200)

脑卒中(cerebral apoplexy)是临床的常见病,排尿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临床功能障碍,发生率高达27%~79%[1,2]。脑卒中后尿失禁是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3,4]。目前,西医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一般采用康复训练、物理治疗等手段,但临床报道较少,疗效一般。尿失禁属于祖国医学“小便不禁”“遗溺”“遗尿”范畴。传统中医疗法尤其是针灸为主的治疗方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疗效显著,且针灸治疗对证取穴见效快,无副作用[5]。本研究采用俞募配穴针刺法配合雷火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0 月~2020 年10 月北京小汤山医院康复中心住院和门诊收治的已明确诊断为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7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 例,观察组2 例雷火灸治疗无法耐受,退出研究,故最终纳入患者68 例,对照组35 例,观察组33 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脑卒中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①年龄25~80岁;②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影像学证实;③尿失禁为脑卒中后发作,且发病时间<6 个月。排除标准:①脑卒中前即存在尿失禁;②存在泌尿系统感染、前列腺增生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疾病;③患有严重心、肝、肾等疾病;④不能配合治疗或临床资料不全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6],缺血性卒中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7],尿失禁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尿控学会制定的尿失禁标准[8]。中医诊断标准:中风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中风病的诊断标准[9]。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脑卒中常规基础治疗和康复治疗。同时进行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包括盆底肌训练、排尿意识训练等):患者取站、坐或卧位,进行有意识的提肛(盆底肌肌力收缩)训练,配合呼吸,吸气时收缩,呼气时放松,收缩与放松各维持10 s,每次训练10 min,3 次/d,5 次/周。治疗4 周后观察疗效。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俞募配穴针刺法配合雷火灸治疗。针刺法取穴气海、关元、中极、三阴交、膀胱俞、肾俞等,留针20~30 min。留针的同时取关元、中极、三阴交、膀胱俞、肾俞进行雷火灸,施灸20~30 min。1 次/d,5 次/周。治疗4 周后观察疗效。

1.4 观察指标

1.4.1 尿失禁程度 Ⅰ度:无尿失禁;Ⅱ度:屏气或者用力时尿失禁;Ⅲ度:活动或者步行时尿失禁;Ⅳ度:体位变化(如翻身、坐起)时,尿失禁。

1.4.2 排尿日记 包括日间排尿次数、夜间排尿次数、尿失禁次数、单次排尿量。由医生指导患者连续记录3 d,取平均值。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记录。

1.4.3 最大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 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嘱患者晨起排空尿量后多饮水,贮尿,使用B 超检测最大充盈时膀胱容量和排尿后残余尿量。

1.4.4 临床疗效 痊愈:尿失禁相关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患者可完全自主控制排尿;显效:尿失禁相关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尿失禁程度下降2 度;有效:尿失禁相关临床症状、体征有所好转,尿失禁程度下降1 度;无效:尿失禁相关临床症状、体征无变化甚至恶化,尿失禁程度不变甚至增加。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比较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尿失禁程度比较 两组患者尿失禁程度均减轻,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尿失禁程度比较[n(%)]

2.2 两组排尿日记比较 两组日间排尿次数、夜间排尿次数、24 h 尿失禁次数低于治疗前,单次排尿量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排尿日记比较()

表3 两组排尿日记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3 两组最大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比较 两组最大膀胱容量高于治疗前,残余尿量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最大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比较(,ml)

表4 两组最大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比较(,ml)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中风后尿失禁的发病机制可能为:①排尿功能受神经中枢调节控制,脑卒中发生时患者脑组织受损,当出现脑桥以上组织受损时,可导致抑制下降,出现膀胱逼尿肌反射性亢进,引起尿失禁;②脑组织损伤可引起脊髓出现低反射性,导致膀胱-脊髓反射弧自主神经控制功能降低,从而出现尿失禁;③脑卒中患者长期卧床可导致尿道括约肌、耻骨尾骨肌等盆底肌肌力减弱,出现尿失禁[10]。目前脑卒中后尿失禁西医治疗仍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常规采用口服药物、物理康复等手段进行治疗,虽然有一定疗效,但治愈率较低且容易复发。而针灸治疗尿失禁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副作用小,复发率低,在脑卒中后尿失禁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1,12]。

尿失禁属于中医“遗尿”“遗溺”“小便不禁”范畴,其病位在膀胱,《素问·宣明五气》云:“膀胱不利则为癃,不约为遗尿。”病机为肾气不固,膀胱失约。《素问·脉要精微论》曰:“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小便不禁而自出,多因肾气不固失常,膀胱气化失司所致。”虽然尿失禁病位在膀胱,但与五脏、三焦亦密切相关。脏腑之间气与气之间的交换可以通过各自对应的俞穴保持密切联系,俞穴、募穴二者一在前一在后,一为阴一为阳,刚柔相济,相辅相成,通过俞募配穴针刺法可以达到调节内脏,通调气机的目的。所以临床遇到五脏六腑发生病变时,同一脏腑的背俞穴和募穴常常配合使用,称为俞募配穴。膀胱背俞穴为膀胱俞,该穴为膀胱经气所发,为膀胱之气转输、输注的处所,可宣调下焦气机,培补下元,约束膀胱功能。膀胱的募穴为中极,中极亦为任脉输穴,内为胞宫精室所居,有培下元,助气化,调血室,温精宫,理下焦,利膀胱之功。两穴相配,可宣调下焦气机,约束膀胱。本研究中取穴气海可温补肾脏元气,条畅下焦气机,关元为膀胱之所,可鼓舞膀胱气化,中极为膀胱之募穴,足三阴经与任脉的交会穴,可补肾气、利膀胱,三阴交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可调补肝、脾、肾三经气血[13]。针刺的同时辅以雷火灸可协助温补下焦元气,补肾温阳,增强膀胱贮尿、约束机能,使肾气充足,膀胱约束有权,则小便自控。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可降低尿失禁程度、日间及夜间排尿次数、尿失禁次数,提高单次排尿量,可见俞募配穴针刺法配合雷火灸治疗可以补益肾气,配合针对性的盆底肌锻炼,可增强盆地肌群的收缩力,预防和减轻中风后尿失禁症状;同时可振奋阳气,增强神经功能控制功能,更好地约束膀胱,改善尿失禁状态,且俞募配穴针刺法配合雷火灸治疗,可通过多种途径调节膀胱等脏腑功能,补益肾气,约束膀胱,从而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俞募配穴针刺法结合雷火灸对改善中风后尿失禁程度,减少患者排尿及尿失禁次数疗效明确,无明显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雷火尿量次数
周围性面瘫应用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的效果评价
机场航站楼年雷击次数计算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一类无界算子的二次数值域和谱
雷火灸的临床应用及研究现状
天佑中华·雷火迎春
沼泽地边的雷火与荠叔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监测尿量能否预防急性肾损伤和判断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