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不同给药时间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晨峰现象的影响
2021-06-17陈云江龚艳春
陈云江,龚艳春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全科医学科,上海 200025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SBP)和∕或舒张压(DBP)]增高为主要特征(SBP≥140 mmHg,DBP≥90 mmHg),并且可伴有心、脑、肾等 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在目前的临床病人中,90% 以上均为原发性高血压,即无法确定导致病人血压升高的确切病因,很难良好并且长久的控制血压。愈来愈多的临床研究发现,血压的晨峰现象以及血压的变异性已成为机体血压的两个重要特性。因此,在临床实际的用药中,可以从控制血压的晨峰以及血压的变异性入手,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在保障病人的权益的同时,获得良好的药效。本研究通过分析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不同用药时间对血压的控制效果,旨在发现并制定能够有效降低脏器损伤的合理用药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择 2014年 2月至 2017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就诊且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络活喜,规格每片 5 mg,批号 H10950224,批 次 20131125,美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和厄贝沙坦片[安博维,规格每片 150 mg,批号 J20080061,批次 20131108,赛诺菲安万特(杭州)制药有公司]联合用药治疗的 84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男 44例,女 40例。按照服药时间分为两组,其中 A 组 40例于 06:30 服用,男 24例,女 16例,年龄(62.85±7.11)岁;24 h 舒张压、收缩压变异系数分别 为(0.15±0.03)、(0.09±0.02)。B 组 44例于 18:30 服用,男 23例,女 21例,年龄(65.13±9.04)岁;24 h舒张压、收缩压变异系数分别为(0.16±0.03)、(0.10±0.03)。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分布及血压变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范围为 50~75周岁。②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0》中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日间静息 SBP>135 mmHg、DBP>85 mmHg;夜间静息 SBP>125 mmHg、DBP>80 mmHg。③在该院收治前未经相应药物治疗;④签订知情同意书,自主配合研究接受药物治疗。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高血压;②收治前已经使用相应药物进行治疗的病人;③存在严重的冠心病、糖尿病、肾功不全等病史的病人;④对研究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厄贝沙坦片等药物成分过敏者;⑤反杓型高血压。1.3 主要仪器
DMS-ABP动态血压监测仪 :美国迪姆。1.4 研究方法
1.4.1 服药时间 两组均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5 mg(规格每片 5 mg)、厄贝沙坦片 150 mg(规格每片150 mg),A 组于 06:30 服用,B 组于 18:30 服用,在治疗的过程中,一旦出现夜间低血压、低灌注情况,则需减少药物剂量,持续治疗 10周。密切观察病人血压情况,随时调整药物剂量。
1.4.2 动态血压监测 治疗后开展随访工作,随访截 至 2019年 7月 ,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通过DMS-ABP 动态血压监测仪测量出所有研究对象的24 h、日间、夜间的平均 DBP 和 SBP,并计算出血压变异系数以及血压晨峰情况。
采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记录病人开始治疗前 1 天,以及终止治疗前 1 天的 24 h 血压数值:将 24 h 动态血压监测仪袖带缚于病人左臂上臂(袖带与肢体的松紧度要合适,不可过紧对血压造成影响),整个监测期间,所有病人均要尽量避免出现激动、焦虑的情绪,以及剧烈运动的情况。
日间:06:00—20:00,每 30 分钟测一次血压,夜间:20:00 至次日 06:00 每 60 分钟测一次血压,测量时要保证待测肢体保持伸展,同时所有病人要处于平静状态 ,记录日间舒张压日间收缩压(dDBP、dSBP)、夜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nDBP、nSBP)、24 h舒张压、24 h 收缩压(24 hDBP、24 hSBP)的平均值及标准差,同时统计出所有病人的血压晨峰值。
血压晨峰:起床后 2 h 内的 SBP 平均值-夜间睡眠时 SBP 最低值(包括最低值在内 1 h 的平均值),其≥30 mmHg 为晨峰血压增高,否则为晨峰血压正常。血压变异系数(CV):标准差与平均值的比值。
2 结果
2.1 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随访过程中 A 组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 5.00%(2∕40),低于 B 组的 27.27%(12∕44)(χ
=7.48,P
=0.006),其中 A 组血压晨峰阳性1例、干呕恶心 1例,B 组血压晨峰阳性 4例、干呕恶心 3例、头晕乏力 3例、低血压 2例。2.2 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
B 组治疗后的 24 h、日间、夜间的平均 DBP 和 SBP 低于 A 组(P
<0.05),结果见表1,2。2.3 治疗后的血压变异情况
B 组治疗后的血压变异系数低于 A 组(P
<0.05),结果见表3,4。2.4 血压晨峰变化情况
治疗前 A 组与 B 组血压晨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18±5.22)mmHg 比(40.36±6.01)mmHg,t
=1.359,P
=0.088],治疗后两组均 降 低(P
<0.001),B 组 低 于 A 组[(23.84±3.59)mmHg 比(26.96±2.27)mmHg,t
=6.732,P
<0.001]。3 讨论
血压(Blood Pressure,BP)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它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说的血压只是局限于动脉压。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主要取决于 24 h 平均血压水平、血压晨峰现象以及血压的变异性等因素。健康人的血压波动具有昼夜节律,夜间睡眠时,机体血压则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在 24 h 内,血压变异程度最大的时间段是在清晨,血压从较低的水平短时间内(2~3 h)上升至较高水平。血压变异性即机体在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通常我们用标准差与 CV 来表示血压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发生的变异性,或者是一段时间内血压整体发生变化的程度。血压发生变异提示人体正常的血压节律消失,这种变异性无论减小或增大都将影响人体机能自我调节,造成相应脏器损害。临床在治疗高血压时,主要从扩张血管,控制外周阻力或降低血压变异性入手,且多为多种药物的联合用药。
表1 两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治疗前后的舒张压变化情况∕(mmHg,)
表2 两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治疗前后的收缩压变化情况∕(mmHg,)
表3 两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治疗后舒张压变异系数(CV)对比∕
表4 两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治疗后收缩压变异系数(CV)对比∕
氨氯地平是一种二氢吡啶钙拮抗剂(亦称钙离子拮抗剂或慢通道阻滞剂),它能够选择性抑制钙离子跨膜进入血管平滑肌和心肌,是一个外周动脉血管扩张剂,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引起血管扩张,从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血压。厄贝沙坦是一种有效的、口服活性的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 亚型)拮抗剂。它能阻断所有由 AT1 受体介导的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从根源抑制血管收缩,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导致血压下降。
本研究分析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与 厄 贝 沙坦片不同给药时间的联合应用情况下、通过对病人进行ABPM 发现 ,经过治疗后,B 组病人的 dDBP、dSBP;nDBP、nSBP;24 hDBP、24 hSBP 以及对应的血压变异系数,与 A 组相比,B 组的相应指标均低于 A 组(P
<0.01)。血压晨峰现象对比发现,治疗后,B 组的血压晨峰现象,控制优于 A 组(P
<0.01)。且经随访干预后,病人不良事件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明确临床干预的可行性及价值。综上可知,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氨氯地平、厄贝沙坦联合用药晚间同时服用的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晨峰控制效果,优于早间同时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