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彪西《水中倒影》作品分析及演奏技巧研究与创新

2021-06-16王庄茜

雨露风 2021年2期
关键词:印象主义德彪西琴键

王庄茜

一、背景概述

19世纪末期,印象主义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流派在欧洲产生并不断发展。首先在绘画领域印象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画家们受到光学理论成果的启发,将光与色的科学概念引入绘画当中,力图客观地描绘视觉现实中的瞬息片刻。随后印象主义风格渗透到文学、音乐等诸多领域,印象主义音乐也随之产生。

印象主义音乐不拘泥于规整的结构、其和声色彩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变。受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主义文学的影响,印象派作曲家注重对光、影、色彩等抽象事物的捕捉,营造朦胧、带有神秘色彩的意境。

克劳德·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著名法国作曲家,被誉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开山鼻祖。受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德彪西的音乐创作打破了传统的框架,大胆创新,从视觉艺术上寻找灵感,并结合东方音乐、西班牙舞曲和爵士乐的一些特点,将法国印象派艺术手法运用到音乐上,创作了大量具有鲜明印象主义风格的作品。

《水中倒影》这部作品是德彪西《意象集》第一集中的第一首作品,于1903年《水中倒影》快要发表之时,德彪西却提出自己要用最新的和声技术重新作曲。重新创作的《水中倒影》之时,德彪西对其做出这样的评价“此曲可在舒曼之左,或肖邦之右”。《水中倒影》是德彪西印象主义创作的顶峰时期最成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曲式结构的创新、调式的多变、丰富的和声色彩以及不规则的节奏都使这部作品极具印象主义色彩。

二、《水中倒影》作品分析

(一)曲式与调式

该曲的曲式结构十分少见,是一个“A-B-A1-C-A2-尾声”的五部回旋曲式,其中A主题变化重复了三次并且都在降D调上进行;B乐段出现三个声部并由降D调转到降A调;C乐段将全曲推向高潮,并由B调转向降E调再转向降A调。作者通过曲式的创新、调式的游离使乐曲获得了朦胧的意境美感和神秘色彩。

(二)节奏与节拍

该曲从节拍和节奏来看较为自由。乐曲节拍由4/8拍变换为3/8拍又回到4/8拍。整首乐曲有大量的三连音、六连音、十三连音、十五连音等不规则节奏型,其中三连音作为最常出现的节奏型贯穿乐曲,始终三连音的运用给人一种不稳定感,有一定推动作用,这样的节奏型与水的不稳定、流动性强的特点相吻合。自由的节拍、不规则节奏型与规则节奏型的频繁交替使该曲的节奏张弛有度。

(三)音乐特点

欣赏这首乐曲与中国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中国绘画对物不是机械地照搬追求其形,也不是视觉能感受到的形状再现,而是经过了一个内心综合过程,跃出思维的“形”的“神似”。相同的,德彪西这首乐曲中,对于“水”这一主题的描绘并没有直接点明,而是更多地通过描述水面光影的变化、水面荡漾的涟漪等瞬间印象和特征来让听者感知到水的存在。这颇有一点“不求形似,但求神似”中国画特点,而这也是德彪西音乐的一大特点。

三、《水中倒影》演奏技巧创新研究

印象派时期的乐曲在音色上的处理要求与其他时期大有不同,印象主义强调的是一种朦胧、神秘的意境,应通过柔和、细腻、相对缓慢的触键来达到音色上朦胧的感觉,同时通过延音踏板和弱音踏板的合理运用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

《水中倒影》这首乐曲的1至8小节为我们营造了一幅宁静、朦胧的水中画面。右手以三和弦进行为主。在演奏这类音型时,应注意柔和缓慢地触键,当感受到琴键作用于手指的力量时再进行下一个和弦的演奏。为了让演奏效果营造一种朦胧感,应在和弦声音集中的基础上弱化和弦的颗粒感,更多地强调横向的和声走向,所以在换和弦时手指不宜离开琴键过高,应始终保持手与琴键的紧密关系。左手作为支撑旋律保持稳定进行,缓慢触键让声音沉下去。这一句弱音踏板需持续,延音踏板做到“色彩变,踏板换”。这首乐曲中类似的三和弦与七和弦的进行,都应注意手指与琴键的紧密关系。

乐曲的第9至11小节,高声部由半连的十六分音符构成,这些音符就像湖泊泛起的涟漪上的光点,所以在演奏时应使这几个音符“亮”起来,在保证声音质量的前提下手指在琴键上做到轻触,保证音色的清透感和光泽感,同时运用手腕将这几个音符连起来达到半连贯的效果。由于弱音踏板会削减音色的光泽感,因此这一句不宜加入弱音踏板,延音踏板也不易過多,轻轻带过即可。

乐曲第25小节至32小节部分,右手高声部出现十三、十四、十五连音的快速跑动,在演奏时应做到力量均匀、音色一致、语句连贯,尤其要避免在转指的地方出现重音。同时在这一部分也应格外重视声部层次的划分,左手在这部分占两个声部,中声部作为主旋律,以附点节奏为主相对于高声部更加静谧,好似作者内心的独白,在演奏时音色应相对右手更加沉稳一些,触键更深一些。低声部二分音符的延续,作为“底色”应适当利用延音踏板从头至尾保留住,右手作为丰富色彩的部分应具备流动感和光泽感。

乐曲在第49小节处进入高潮部分。水面的宁静被一阵狂风打破,水中虚幻的倒影不复存在,更多的是汹涌的波涛,作者也借此宣泄着什么。在演奏时要求演奏者充分借助身体的力量,将力量传到手臂,汇聚在指尖并在琴键上宣泄出来,整个过程应注意力量的贯通,一定是把力量从深处推进琴键使其音色像汹涌的波浪一样柔软而有力量。这一句延音踏板应该踩满,使其更好地烘托出高潮部分波涛汹涌的氛围,并根据右手旋律一句一换踏板。

乐曲结尾处“ppp”的力度标记重回平静,在触键时需向开头部分一样柔和、细腻,弱音踏板应持续,营造风雨过后逐渐回归宁静的水面景象,在82至88小节右手出现滑音就像是恢复平静后水面的粼粼波光,弱音踏板在这里应及时松开,获得有层次的音响效果。延音踏板一小节一换,结尾小节延音踏板应留住并延长,使听者回味无穷。

四、结语

德彪西作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打破了束缚音乐的枷锁,从和声技巧、曲式结构等多方面大胆创新,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音乐风格。《水中倒影》作为其创作成熟期的代表作,在和声语汇和音响效果上有重大突破,全音阶、游离的调性、平行和弦手法的运用,给听者营造了色彩缤纷、朦胧神秘的意境,并赋予听者极大的想象空间,这也正是德彪西音乐的魅力所在。

基金项目:此文为河北师范大学2020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德彪西《水中倒影》作品分析及演奏技巧的研究与创新”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印象主义德彪西琴键
从拉威尔的《波列罗舞曲》议印象主义风格的包容性
由拉威尔《山谷钟声》主题形象塑造引发对泛印象主义风格的思考
给你的信
美丽的邂逅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雾》之音乐分析
克劳德?莫奈及作品浅析
印象派音乐中管弦乐的语言形成分析
光影协奏曲
钢琴指套
黑白琴键上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