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机制研究
——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报告》
2021-06-16刘素娟
刘素娟
张 廉,段庆林,王林伶 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定价:158.00元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工作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持新的发展理念。政府有关部门要不断提高黄河生态修复与保护管理工作力度,健全黄河生态治理工作体系,确保能够形成科学完善的治理机制,推动我国生态经济建设稳定持续发展。由张廉、段庆林、王林伶编著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报告》侧重于黄河流域协同发展、共同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流域和各地协同发展奠定基础,提供智力支撑。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报告》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立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按照“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要求,提出加强黄河流域的协同治理发展,实现黄河文化的传承弘扬等发展目标。国家有关部门应积极探索关于黄河生态环境协调治理的制度体系,正确处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结合当前黄河生态环境治理情况优化调整保护整治方案,形成一种可持续的黄河生态治理保护机制。与此同时,还需科学构建完善的黄河生态协同治理框架,充分发挥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作用,强化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分享与沟通,形成高层次地方会商研判机制,基于各地区黄河生态环境治理的问题,联合商讨采取不同的治理保护工作方案,这样无疑能够发挥集体力量,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黄河生态环境的治理改善。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报告》一书提出,在社会发展新时代背景下,黄河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不应该只是政府的义务和责任,更应该邀请企业、社会组织、公众参与到黄河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事业中。政府要发挥出自身的市场主导作用,积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多元化主体参与,邀请各地区企业、组织团体以及民众参与到黄河生态系统治理中。政府要针对黄河生态规范治理保护工作,制定、实施相关法律法规和扶持激励政策,引导发展可循环生态经济,并切实落实好责任追究制度,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企业或组织、个人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各地区政府可以通过有效建立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激励、补偿以及约束机制,调动社会企业组织参与黄河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事业中,自觉履行好各项生态环境保护义务和责任,合理引进清洁能源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还可以创新互联网社交媒体渠道,加强与社会民众的互动交流,共同围绕科学治理黄河生态环境展开话题探讨,拓宽民众的意见表达反馈渠道,从而促进社会民众对黄河生态环境治理的监督和参与,并让民众学习接触到各项环保知识,提升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和能力。
新时代黄河生态治理机制的构建工作要从建立信任平台着手,并健全黄河全流域的政府间运行机制、协调机制、激励机制以及评估问责机制。统一各地区黄河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标准,督促各地区政府严格按照标准规范展开治理工作,并加强生态治理工作信息的传递分享,完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基础数据中心,方便各地区政府在遇到治理工作问题时提取利用相关数据信息,提高当地黄河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水平。基于黄河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评价与激励机制,能够保障黄河流域内各地区政府更加自觉履行好协调治理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国家还需制定完善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保护问责和跟踪制度,督促市场执法部门加强对黄河流域内生产企业、组织、个人违法行为的监督管理,并追究当地相关主管领导人责任,促使他们能够自觉履行好环境保护职责。
在社会发展新形势下,要注重提升各地政府治理黄河生态环境的工作动力,集聚社会民间力量,共同参与到黄河生态治理机制建设工作中。政府部门要将黄河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与当地经济建设发展结合在一起,形成内在驱动力,积极开展多元化的黄河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相关部门采用“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分割治理”的生态治理模式,强化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对于那些治理难度大、成本高的生态环境问题,可以发挥社会集体的力量,以一定的激励措施调动社会企业、民众参与到黄河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中。国家要适当加大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的财政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扶持激励政策,这样有利于提升各地政府、企业乃至民众的协作意愿和动力,从而充分保障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