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气象灾害影响评估和防御措施探究

2021-06-15黄群玲刘芳吴量黄冬梅贺春江

南方农业·下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防御措施气象灾害农业

黄群玲 刘芳 吴量 黄冬梅 贺春江

摘 要 农业生产活动受自然环境和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在当前全球气候发生巨大变化、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背景下,气象灾害多发,对农业生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基于此,从气象服务与应用气象工作的角度,对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进行评估,并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旨在充分保障农业的健康、良好发展,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气象灾害抵御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关键词 农业;气象灾害;影响评估;防御措施

中图分类号:S4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3.093

农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也是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系社会稳定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农业生产安全问题至关重要。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化的区域气候条件,农业作物类型也有所不同。同时,在全球气候发生变化的背景下,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日益增加,对农业生产活动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危及粮食和食品安全。因此,相关部门应重视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积极开展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评估,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1 农业气象灾害的主要类型

1.1 暴雨洪涝灾害

在我国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暴雨洪涝是比较常见的气象灾害,尤以南方多雨地区影响最为显著,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会产生不利作用。一旦在农业种植区域出现特大暴雨或者持续性暴雨,就会造成具有破坏性的气象灾害,引发河岸决堤和洪水泛滥等现象。当洪水冲击河道,蔓延到农田中,就会导致农作物冲毁的情况,严重会出现颗粒无收等问题。而从气候特点和气象特征的角度出发,暴雨洪涝灾害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多发于我国的东南地区,对农业产量产生极大的威胁[1]。

1.2 干旱灾害

在农业气象灾害中,干旱是一种具有高发性自然灾害,其对农业生产活动造成的负面影响占全部灾害的70%。干旱灾害的特点是区域内长时间缺乏降水或降水量相对较少,导致农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缺乏水分,影响其生产质量,主要表现为作物干枯和萎蔫,严重干旱地区会出现作物死亡等现象。干旱发生的时间较多,在春季、夏季以及秋季都有可能发生干旱,影响范围十分广泛。

1.3 低温冷害和冰雹灾害

低温冷害和冰雹灾害是由于气温骤降而引发的一类气象灾害类型,对农作物产量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农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一旦气温突然下降,作物很难适应,就会导致产量大幅下降,甚至出现冻死等不良现象。当在低温气候条件下出现降水,则会形成冰雹灾害,其从高空下降会对作物产生毁灭性的破坏,致使农作物植株受损,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作物减产。低温冷害和冰雹的发生主要是在较冷的气候条件下,因此其具有地域性和突发性特征[2]。

2 农业气象灾害影响评估

2.1 洪涝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评估

暴雨洪涝对农业生产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而且影响时间长、面积大,导致农业生产不稳定。尤其是以广西地区为代表的南方地区,暴雨洪涝灾害较为频发,并且有频率高、分布广、面积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是当地农业气象灾害防范的重要灾害类型。在对洪涝灾害的影响进行评估时,主要是评估暴雨灾害的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性和脆弱性等,其中危险性影响评价指标是指对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进行分析;承灾体的暴露指数是指在该区域内农作物的产量和面积;脆弱性则是指结合当地的地形、高程和水系分布情况强,按照相应的数学方法和理论依据等,得到环境对洪涝灾害形成的影响程度,并对风险等级进行划分,以此为依据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和灾后恢复措施[3]。

2.2 干旱灾害影响评估

干旱灾害多发于我国北方地区,在南方地区表现为热害。受到自然气候特征的影响,如出现长时间的高温天气且降水较少的情况,则会发生干旱或热害,造成作物的产量大量减少。对其进行影响评估,则是注重光温波动、大气环境和降水量等情况。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为保障其生长质量则需要开展适当的灌溉作业,而当出现干旱热害气象灾害时,就会导致作物水分不平衡,致使不耐高温、需水性强的作物产量出现较大损失。对干旱灾害影响进行评估时,一般是收集月度、季度、年降水量等数据,并综合分析特定时段的降水量,同时还要了解和掌握极端最高气温、日最高气溫以及超过临界温度的持续时间等,以此发现干旱热灾害的规律和特点,为灾害预警奠定基础。

2.3 冰雹灾害对农业的影响评估

冰雹气象灾害通常发生于春末到夏初以及秋冬季节的过渡阶段,对夏粮的收获作业和秋季作物生长、拔节等会造成较大的损伤。特别是在农作物即将成熟或者收货时,冰雹灾害会对作物的结果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导致作物大量减产,从而致使当地农业经济出现巨大损失。以我国广西地区为例,其在2008年出现异常天气状况,气温骤降并形成冰雹灾害,不仅出现了人员伤亡,而且致使大面积作物出现绝收,损失人民币上亿元,对农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对低温冰雹灾害的评估依据是降雪量、积雪厚度、积雪日数和累积降雪量、冰雹直径以及冰雹持续时间等[4]。

3 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措施

3.1 建立健全农业气象灾害信息预警机制

针对农业气象灾害,相关农业气象服务部门和人员应做好气象服务工作,结合气象监测设施和专业知识,加强对气象灾害信息的预测预警。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气象服务人员要结合当地区域特征,建立健全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机制和信息平台。通过事前预测,制定可行、高效的应对措施,以降低灾害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气象服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气象监测配套服务设施,根据当地气象灾害的分布特点,建立预警和评估制度,规范对气象信息的采集、整理和分析,准确评估灾害的影响程度,以发布对应等级的灾害预警,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方式,传递气象灾害信息,并给予应对建议,提高农业风险抵御能力和水平,尽可能降低作物损失。同时,利用信息平台可以更加全面、多元地开展气象灾害评估工作,完善预警机制的实施内容。在具体实践工作时,应根据区域大气环流的趋势和单站的气象采集数据,对暴雨、冰雹、寒潮等监测对象的移动轨迹、速度、强度等进行分析预测,基于影响评估采取系统化的防范防御措施。

3.2 注重森林防火及灌溉设施建设

对于干旱灾害的防御,主要是从两方面入手。1)要加强气候监测和温度监测,当出现高温干燥天气时,应注重森林防火技术的应用,避免其出现森林火灾,对林木资源和林下作物产生损失。因此应建立森林火灾防御技术体系,引进防火灭火装备,合理布设防火监测设备,从而将高温干旱气象灾害的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2)利用气象服务辅助灌溉设施服务,结合当地的降水趋势和规律,在易发生干旱区域建设灌溉井等设施,以便于平衡作物水分。同时,利用气象监测服务可以为人工降雨等活动提供依据和指导,有利于缓解作物干旱现状,避免出现大量减产。

3.3 引进和创新作物低温灾害防御技术

在为农业生产提供气象服务时,应积极引进和创新应用现代化的灾害防御技术,尤其是针对低温冷害和冰雹等灾害,可以基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建立农业气象信息数据库,通过卫星和野外气象监测设备收集气象信息,直接传输到数据库中进行整理和灾害预测,并且在对影响评估的基础上,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指导农户采用适当的低温防御技术,比如使用抗低温成熟制剂、有机化学剂、大棚种植体系、环保地膜覆盖技术等,进而构建完善的、系统化的综合气象防灾技术体系,充分提高该区域的低温灾害防御能力。

4 结语

随着当前全球气候越来越复杂,气象灾害频发发生,对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为充分保障粮食稳定供应以及现代化农业向前发展,应对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进行评估,针对暴雨洪涝、低温冷害和冰雹等灾害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推动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维,候成付,张宁歆.农业气象灾害影响评估和防御技术研究进展[J].农业与技术,2018,38(08):229.

[2] 吴门新,庄立伟,侯英雨,等.中国农业气象业务系统(CAgMSS)设计与实现[J].应用气象学报,2019,30(05):513-527.

[3] 李义兰,龙國军,徐婷婷.浅析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J].种子科技,2019,37(12):124-125.

[4] 周晨.浅谈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19,31(05):65-66.

(责任编辑:刘 昀)

猜你喜欢

防御措施气象灾害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水稻倒伏与防御措施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阳信县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喀什地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广东省气象灾害对冬种辣椒生产的影响
探析PHP网站设计中信息安全防御措施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