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产业园发展理论与战略分析选择

2021-06-15尹朝阳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产业园园区战略

尹朝阳

【摘要】产业园作为产业聚集的载体,对主导产业的企业、机构以及资金、人员等实现了地缘集中。因其发挥独特的集聚效益、协同效应和整合效应,对推动区域经济、整合地方资源、凝聚产业优势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

本文对产业集聚和产业园区发展的若干基本理论进行了简要总结与阐述,同时结合实证研究成果,指出产业园进行战略分析时的侧重点。

【关键词】产业园发展理论战略分析

在区域经济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双轮”驱使下,我国各级政府部门通过产业规划、城乡规划建设、政策扶持、公共管理、优化环境等积极措施,实现投资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区域集中。比较常见的是以政府为主导,通过规划、开发、建设、运营的形式,实现特定行业和区域内的产业集聚。

1、产业园理论概述

1.1产业集聚理论

产业聚集指在一定领域内的企业、机构及相关从业人员,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紧密联系在一起(包括地缘集中)。产业集聚一方面直接减少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生产中的流通效率,另一方面在竞争促进了企业间的互助,产生了新的增长极。

马歇尔较早关注产业聚集现象,他指出,相似的企业在特定地域内形成生产区,从而形成协同创新的环境、辅助工业的存在、有专门技能的劳动需求与供给、不平衡的劳动需求结构、健康协调的区域经济和便利的顾客服务等六个方面。[1]

韦伯是近代区位理论的奠基人,他将工业的聚集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前者由企业扩张形成产业集中化,后者由企业间相互联系实现地方工业化。韦伯还从运费曲线进行定量分析,认为企业的聚集是一种节约成本的“趋利”表现。[2]

复旦大学金煜、陈钊、陆铭在实证研究中指出,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和经济政策共同作用并产生工业集聚。我国现有案例证明,相同地理条件下也有可能有不同表现。比如自然条件一般的浙江省出现了较发达的产业集聚,广东省和广西省自然地理条件、资源环境大致相同,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产业集聚现状。[3]

刘再兴认为,产业集聚的群落中心一般是一个或多个,从集聚形式上分为三种:一种是波状集聚,即生产要素逐步由外围向核心区域集聚;二是向心集聚,即一个节点中心的周围向节点集聚;三是等级集聚,即规模较小的节点向规模较大的节点中心发生极化聚集。[4]

1.2产业园基本定义

“产业园”(Industrial Park)在国内译为“产业园区”或“工业园区”,对于其定义尚没有统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指出,产业园(Industrial Park)是在一大片土地上聚集若干企业的区域。[5]结合我国现有产业现状,可将产业园区定义为:在政府主观指导下,划定某一行政地域,制定特定的发展规划和政策,建设和完善适于企业入驻的地理环境。

张家春等人在《产业地产学》中研究指出,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产业地产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形式。这些地产名称有各种“园”(Park)[工业园(Industrial Park)、商务园(Business Park)、总部园(Office Park)、科学院(Science and Research Parks)、生態工业园(Eco-industrial Parks)等],也有各种“区”[出口加工区(Export Processing Zone)、自由贸易区(Free-trade Zone)、企业园区(Enterprise Zone)]。[6]在国内,“园区”包括了上述园、区的内涵以及其他新业态,比如临港工业园、总部基地、文化创意园等。

2、产业园发展研究

2.1企业竞争与产业集群

迈克尔·波特对产业集聚着重从企业竞争角度进行了诠释,认为产业集群是企业竞争所致,或产业集群是竞争趋利的结果。波特利用“钻石模型体系”对产业聚集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即由钻石模型体系运作产生,其中体系由四大要素构成: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支撑产业与支持性产业,以及厂商结构、企业战略(结构)与同业竞争。[7]

因地缘而集中,产业集群使钻石体系各要素发生充分互动,整体竞争力大于各个企业竞争力之和。一旦有优势竞争力的企业出现,必然吸引人力资源、金融服务等关键要素趋利集中,其供应商、相关机构也会考虑迁就地利。

综上,产业园在初期的战略策划中应充分考虑企业间的相关支持,考虑园区各项生产要素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同时,园区在运营过程中应考虑由管理者为企业提供服务平台,为政企间、企业与企业间的合作提供高效的沟通方式和合作模式。

2.2产业园发展规律

国内学者雷鹏将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集中—集聚—集群。第一阶段表现为园区企业因政策环境、设施配套等进行简单叠加与资源共享;第二阶段重点体现在产业园内相关产业的整体发展上,集聚优势体现明显;第三阶段则是高层次的集中,一方面是主导行业内相关企业的集中,另一方面则是围绕产业链要求,包括相关社会机构、服务型企业、自然人群体共同形成的支撑体系。[8]

国内有研究机构从时间维度进行划分,根据产业园的导向,发展划分为三个渐进的阶段:初期阶段以产出为导向,中级阶段以产业为导向,高级阶段以产品为导向。

对产业地产的相关研究也印证了产业园区发展一般规律,即伴随经济自低到高的过程,经历粗放集中、逐步规范、集约高效的发展阶段。最初,政府通过土地规划(“以土地换工业”)实现产业基础的积累。其次,相关企业、机构在趋利作用下形成集群与产业链。最终,通过服务体系、政策体系的搭建与运作,构建产业园区的社区化管理。

2.3产业园发展实证研究

国内学者张效莉等对上海临港产业园区进行发展战略研究,认为影响园区发展的基本影响因素包括国际产业环境、国内经济环境及区域发展、产业园区位因素、政策环境和配套服务体系。[9]

末吉兴一回顾了日本北九州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工业园项目”发展环境产业所取得的成果,在推进生态工业园时,应充分发挥“产、学、官”的合作与分担。他指出,环境产业的经营不能单从政府着手,而是来自于有技术的企业。园区管理者在加强市政建设的同时,应注重区域行政力的高效运转,同时将工业园社会化,使众多资源化企业进入园区。[10]

秦荪涛在研究生态工业园系统演化与调控时指出,工业园区是在一个开放环境下的系统,企业与企业之间有着和自然界生态系统类似的链接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适应性系统。[11]

王齐国、张凌云在对我国文化产业园进行研究时认为,主导文化产业的园区应发挥文化产业与高新科技的共同作用,发挥创新驱动的示范、窗口和辐射作用,形成产业集群。[12]

3、产业园战略分析重点

2020年7月,党中央基于国内外新形势做出重大战略部署,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的特性必然是长期存在,应该从坚持长期发展的角度分析,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题、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产业园的投资建设、运营发展必然受到外部环境的作用和影响,首先必须全面、客观地分析外部环境的变化,为确定自身战略的选择提供决策依据。在对产业园发展进行战略分析时,建议可用PEST、SWOT分析法作为首选工具,在分析园区外部环境、内部资源等若干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园区基本的发展战略目标和战略取向。

在PEST分析中,应重点结合当前经济发展新格局环境下,产业园所面临的政治、法律、环境的因素变化。在SWOT分析中,应重点指出产业园的机遇与挑战,尤其是在全球疫情影响和5G物联网时代背景下,在技术、产业发展方面面临的不确定性与风险可能。

同时,近年来在我国国内以大型企业作为主导或者园区经济龙头,推动产业聚集的模式也逐渐兴起。本文结合理论与实证研究,认为产业园在进行战略分析选择,还应着重考虑到以下经济背景:

(1)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出现结构性调整与转型升级存在必然性,传统第二产业逐步延伸至第三产业。一方面是相关产业自身在发展中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则是制造业与其他产业出现融合的过程。产业园所主导的产业应“趋利避害”,将主导产业中高附加值、有潜力的细分行业作为产业聚集的重要方向。

(2)供给侧改革将对企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加工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传统第二产业面临战略机遇期。中央经济工作强调,政府通过制度改革、管理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刺激新需求,为企业提供宽松的市场环境和优良的发展机遇。园区运营应将企业化、专业化的服务作为发展宗旨,为园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劳动力支持、市场拓展等服务。

(3)应注重产业园生态产业链(循环经济)的体系构建,发展生产的同时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和对资源的使用最大化。注重促進产业链内的企业形成紧密的合作模式,形成横向、纵向的关联,即:横向上,产业中同类型企业间的竞争有助于市场的成熟和技术快速进步;纵向上,上下游企业在相互适应中,不断向先进技术的龙头企业靠拢。

同时,应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园区开发运营的设计指导,通过实施路径体现到园区发展的可持续化、高效、低碳,将生态理念逐步融入到园区企业的经营环境中。

结语:

在经济新时代背景下,形成产业聚集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相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需要。

产业园在进行战略分析时,应通过战略分析方法寻找存在的机会和威胁,再从内部资源、竞争力出发,系统对园区所处环境、优劣势进行分析总结。本文指出了产业园战略发展进行分析选择时应考虑的几个侧重点,希望能够给产业园的战略发展研究以及规划设计单位的实际工作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英]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10.

[2][德]阿尔弗雷德·韦伯.工业区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金煜,陈钊,陆铭.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经济研究[J],2006(4).

[4]刘再兴.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6.

[5]上海东滩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中国产业园区:使命与实务[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

[6]张家春.产业地产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7][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8]雷鹏.产业聚集与工业园区发展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9]张效莉.“港城融合”模式下上海临港产业园区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10][日]末吉兴一.环境保护与产业振兴:北九州生态工业园零排放的挑战[M].卢学强,梁雪惠,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11]秦荪涛.生态工业园系统的演化与调控[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142-143.

[12]王齐国,张凌云.文化产业园理论与实践[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产业园园区战略
整合后开发区(园区)名单“3+17”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河北邯郸拥有现代农业园区167个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中国文化产业园100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