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下来聊一聊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2021-06-15
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坐下来聊一聊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12月2日,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青州市人民政府承办,潍坊市文化馆、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青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协办的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暨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现场经验交流活动在青州市举办。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化馆、省非遗保护中心有关人员,潍坊市、青州市有关领导,各市文化和旅游局分管领导及非遗科(处)长,全省各文化生态保护区所在地人民政府的分管领导及文化和旅游局负责同志,以及潍坊市各县市区文化和旅游局的分管领导及非遗工作者等参加会议。
会议主要是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总结2020 年非遗保护工作及十三五时期工作亮点,交流工作经验,分析当前形势,研究2021 年非遗重点工作及十四五主要目标;学习借鉴兄弟省份及潍坊市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先进经验,听取专家辅导,进一步研究探索整体性保护路径,持续推进全省文化生态保護区建设。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刘朋鑫主持会议,他指出,本次会议活动安排在潍坊青州举行,是因为潍坊作为全国七个正式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之一,也是山东省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这些年来,充分挖掘本地丰富的非遗资源大力加强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建立了一系列完善配套的非遗保护制度体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青州是全省率先成立独立的非遗保护中心的县级市,依托青州古城开展的非遗进景区活动,成为山东省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优秀案例,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也有着扎实的基础,整体工作走在潍坊乃至全省的前列。
会上,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区所在地浙江省象山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郑华华、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区管委会主任曹俊青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领导进行授课,分别介绍了各自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和旅游规划所所长周建明、浙江师范大学教授陈华文等全国非遗知名专家进行授课辅导。
会议还对即将出台的《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和《山东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两个管理办法进行讨论。
摄影丨宁志浩
摄影丨宁志浩
静下来 看一看家园——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大型主题情景晚会
12月3日,《家园——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大型主题情景晚会》在青州云门剧院唱响。
本场晚会以潍坊地域特色表演形式和非遗主题优秀文艺节目为基本内容,经过多种艺术手段编排和舞美音视频效果处理,呈现一场主题突出、形式新颖时尚,具有文化感染力和艺术表现水平的主题晚会,这是一份专门送给所有人的礼物。
这场持续近2 个小时的晚会,用形式新颖时尚的节目表现潍坊非遗,也让观众看到了独一无二的潍坊气韵。
“泥老虎咕嘎响,朝天锅儿梦里香;贴年画呀放风筝,漂亮柞绸做唐装;从南洋到西洋,提上棉花纺一纺;心安何处是故乡,最爱还是这一方”。清朗的童声在耳边响起,故事开始了……
摄影丨宁志浩
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创造活力”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人文厚重、英才辈出,8000 多年的文明史,留下个性鲜明的历史印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音韵绵长,雅奏迭起,鲜活的精神记忆里,充满斑斓多彩的艺术气息。这是一个美好的家园,社会和谐、风景秀丽,天地间充满创造的灵感与生命的活力。
这是一个充满智慧与想象力的族群,从史前的雕塑、彩绘、制陶工艺,中经三代青铜器之精湛的花纹、铭文与形制;从汉魏唐宋艺术发展的恢弘大气,到明清时期雅俗共赏的手工技艺。
潍坊民间艺术斑斓多彩、薪火相传,洋溢着浓浓的情怀和生生不息的创造活力。
《美美与共》——“见人见物见生活”
十年建设里程,十年非遗实践,国家级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呈现出“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生动局面。
非遗回归生活、非遗回归市场、非遗回归时尚,非遗回归家园,我们的目标正在一步一步实现。让非遗活起来,让非遗传下去,让非遗美起来,我们的精神家园将更加灿烂和温暖。
千年梦想,百年沧桑,岁月见证了潍坊的历史辉煌;薪火相传,美美与共,时代造就了家园的美好景象。(本刊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