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认知认同实证分析

2021-06-15张灵章越松

高教学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大学生

张灵 章越松

摘  要:为了考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认知认同的基本情况,采用自编问卷《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认知认同调查问卷》,对参与本次调查的3486名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认知认同现状调查。结果表明: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认知认同从高到低依次为内容认知、内容认同、情感认知、情感认同。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在内容认同阶段,女生显著高于男生(p<0.05);在认知认同阶段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年级差异、专业类型差异(p<0.001);在政治面貌方面,党员大学生显著高于非党员大学生(p<0.01)。3. 年级、专业类型和政治面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认知认同有预测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接受认知;接受认同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0-0176-05

Abstract: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situation and factors of undergraduates' cognitive identity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e take "Questionnaire on the Acceptance of You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investigate 3486 current undergraduates. The result shows: First, The acceptance of undergraduates' cognitive identity from high to low is the stages of content cognition, content identification, emotional cognition, and emotional identification. Second, there i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in the four stages of cogni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undergraduat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rd, undergraduat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t the stage of content identification, and girl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oys(p<0.05), there are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rades, professional types and political status in the cognitive and identification stages(p<0.01). Grade, professional type and political outlook have a predictive effect on the recognition of undergraduat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 undergraduates; accepta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gnition of acceptance; identification of acceptance

2019年3月18日,由習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是中共党中央第一次围绕一门课程召开的专门会议[1]。说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也说明了国家、政府越来越重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大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2](p33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引导学生坚守正确的政治立场,明辨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坚定的政治自信[3]。“90”后大学生政治认同过程中存在对具体政治事件认知较高与对常规政治制度认知较低,较强的政治参与意识与较低政治参与度[4]。“颜色革命”“微文化”“大数据”等削弱了大学生的政治理性,动摇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5],把握好主流媒体和网上正面力量构成至关重要[6-7]。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状况滚动调研,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8-9]。

思想政治教育认知是大学生依据自己的内心发展需要、兴趣爱好、动机、价值取向等特点,基于自身认知能力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过程,包括内容认知和情感认知。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是指接受主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过学习后,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判断能力,对思想政治教育传递的知识体系、价值理念、道德习惯和实践经验的参悟和赞同,既包含内容上的认同,也包括情感体验的认同感[10]。如何根据当代“90”“00后”后大学生思想政治认同过程中存在具体问题,依据心理接受能力和认知偏好判断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现状,这些都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问题。因此,探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认知认同状况,对于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认知认同理论研究,增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认知认同的总体状况及差异状况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认知认同的总体状况及性别差异状况

为考察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认知认同现状,采用自编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认知认同调查问卷》于2020年3-5月对全国20所高校3486名大学生进行线上调研。该问卷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内容认知、情感认知、内容认同、情感认同四个因子,22个题项。在本次调查中,该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是0.902[11]。根据调研结果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可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认知认同总体的单个项目的平均值是3.97,略微低于单个项目的理论中值,4.00,但在内容认同维度上,单个项目的平均值是4.16,高于单个项目的理论中值,4.00,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认知认同心理机制的实现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认知认同得分存在差异,由高到低依次是内容认知、内容认同、情感认知、情感认同阶段。这说明大学生认知、认同心理机制实现不是同步实现的,存在层次化、个性化和阶段化特点(见表1、图1)。

为检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认知认同是否存在性别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表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认知整体上差异不显著。仅仅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情感认知上存在顯著差异,大学女生的情感认知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1)(见表1)。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在认知认同阶段的年级特征

通过调研数据分析可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认知认同在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在四个维度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认知认同在四个年级之间呈现显著差异(p<0.05)(见表2)。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在认知认同阶段的专业类型差异分析

通过调研数据分析可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认知认同在不同专业接受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在四个维度得分,医学类显著低于师范类和其他类型专业大学生(p<0.05)。说明医学类专业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认知认同心理机制实现不理想(见表3)。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在认知认同阶段的政治面貌差异分析

通过调研数据分析可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认知认同在政治面貌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认知认同在内容认知、情感认知和内容认同方面中共党员大学生显著高于共青团员大学生和一般大学生(p<0.05)(见表4)。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知认同与各影响因素相关及回归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认知认同与各影响因素的相关

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认知认同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综合考虑研究需要与可行性的基础上,本研究在问卷的基本情况部分调查了大学生的性别、年级、专业类型和政治面貌等四个背景变量。本研究已经对这些变量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认知认同及其各维度上得分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接下来用相关分析(Pearson相关)、多元线性回归。首先对其进行相关关系分析,发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认知认同与性别(r=0.027,p>0.05)之间相关不显著,和年级(r=0.108,p<0.01)、专业类型(r=0.070,p<0.01)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而和政治面貌(r=-0.067,p<0.01)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见表5)。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认知认同与各影响因素的回归

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认知认同作为因变量,以年级、专业类型和政治面貌作为预测变量,采用多元回归分析中的迫进法探讨不同影响因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认知认同的预测作用。结果表明:三个变量年级(β=0.13,p<0.001)、专业类型(β=0.10,p<0.001)、政治面貌(β=-0.07,p<0.001)均进入回归模型,R2=0.026,调整后的值=0.027(p<0.001)。说明回归方程整体是显著的,三个维度解释总变异量的2.7%。从标准化回归系数可以看出:年级、专业类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认知认同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政治面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认知认同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见表6)。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认知认同对策分析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认知认同总体状况及差异状况分析

从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认知认同的实现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虽然近年来国家、政府、高校非常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待加强。在内容认同维度上,高于理论中值,说明大学生接受认知认同四个方面心理机制实现不是完全一致的,存在差异性。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由于对新冠肺炎了解甚少、大学生本能对传染疾病的恐惧,导致各种猜测和谣言像长了翅膀一样搭乘上网络媒体这一快车,迅速在大学生群体之间传播,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重大挑战。同时,中央、政府、高校及时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在疫情防控中极大彰显了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组织和保障优势,让大学生真实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进一步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内容认知、内容认同、情感认知、情感认同和认知认同总分之间存在中等程度显著相关,说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需要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在内容认知认同基础上才能激发情感认知认同。例如,在进行民法典学习过程中,采用视频播放、案例分析,小组制作课件汇报,大学生由最初对法律条例的无知、逐渐产生强烈学习热情,大学生在课件制作过程中收集大量身边鲜活案例,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学会了对不同民事、刑事案例判断、分析,同时由于积极参与,在课件汇报过程中提升了对法律认知认同的能力。所以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接受的认知认同阶段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因此,要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认知认同四个阶段规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实效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在内容认同方面女生非常显著高于男生,说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存在显著性别差异。说明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没有重视性别差异,在备学生、备课过程中还需要设计符合男生接受的认知、认同特点课程,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在认知认同方面是大一学生极其显著低于大二、大三和大四学生,而大三又非常显著高于大四学生。说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认知阶段、认同阶段呈现倒“U”型发展,原因可能是刚进大学的大学生由于没有系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与实践,所以总体低于其它年级大学生,但大四阶段由于大学生处在实习和找工作阶段,没有系统再进行理论学习,所以,相对大三学生明显低些,因此,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因时而动、因势而变,建立完善的常态化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由于主要想调研医学类专业和师范类两个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认知认同特点,所以在調研中主要考察这两个专业大学生。调研中发现在内容认知和情感认知方面师范和医学专业大学生并没有显示出专业优势。按照常理,无论是师范专业还是医学专业将来从事的工作都是要求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专业素养,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一般来说要高于其他学科大学生,但实际调查数据却和期望有差距。但疫情期间无论是医生还是护理人员都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不正是体现他们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么?因此,结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同时也要加强不同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性、针对性和科学性。在政治面貌方面,中共党员大学生显著高于共青团员大学生和一般大学生。说明党员大学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在接受认知认同方面要比一般群体大学生有更大主动性、积极性,因此,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党员大学生这一群体典型朋辈示范效应,以点带面,增强党员大学生对其他大学生的引领和导向作用。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认知认同与影响因素相关及回归分析

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认知认同与大学生的性别、年级、专业类型和政治面貌相关分析可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认知认同和性别相关不显著,与年级、专业类型和政治面貌之间相关显著。说明,年级变化、不同专业和是否党员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认知认同有紧密关系。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年级、专业类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认知认同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政治面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认知认同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有可能政治面貌不仅仅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认知认同,还可能通过其它变量间接影响。总之,年级、专业类型和政治面貌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认知认同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3-19(01).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3]卢黎歌.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提升思政课的说服力[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4):29-31.

[4]戴建波.“90后”大学生政治认同实证研究——基于湖北七所高校的调查分析[J].高教探索,2016(07):104-109.

[5]董伟武,程银.“颜色革命”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负面影响及化解途径[J].当代青年研究,2016(06):5-10.

[6]刘建军.论思想舆论领域“三个地带”划分及应对策略[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03):26-31.

[7]秦在东,靳思远.错误社会思潮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威胁及其治理[J].思想教育研究,2019(01):81-86.

[8]沈壮海,董祥宾.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2019(05):10-15.

[9]刘同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亟须解决的五个问题[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8):88-93.

[10]易晓佩.互惠式教师学习社群:内涵、意义及建构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9):13-16.

[11]张灵.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心理机制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8.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心理机制研究”(编号:20YJC710086,主持人:张灵)

作者简介:张灵(1982-),女,汉族,安徽临泉人,博士,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章越松(1965-),男,汉族,浙江绍兴人,硕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