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道游戏中教师观察指导存在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2021-06-15林宇婷
林宇婷
摘 要:廊道游戏是幼儿园游戏组织实施的一种新形式,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观察指导,本文主要围绕教师对廊道游戏观察指导存在问题产生原因,材料与师生关系,以及提供教师有效的观察指导策略三方面来进行阐述。
关键词:廊道游戏;幼儿;教师观察指导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12-0057-02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of Teachers' Observation and Guidance in Corridor Games
LIN Yuting(Experimental Kindergarten Affiliated to Minjiang Teachers College)
【Abstract】the game is a kindergarten to organize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new form of young children in the process of the game,cannot leave the guidance of teacher observation,this article mainly about teachers to the corridor game observation guide causes of problems in material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and provide effective teachers observe three aspects to elaborates the guiding strategy.
【Keywords】Corridor game;Lindergarten teacher;Observation and guidance.
廊道是幼儿园的公共区域,不少幼儿园都将自主游戏区从相对封闭的活动室转移到开放的廊道中。廊道游戏形式新颖,能够为幼儿提供更为自由开放的物质资源,提高其社交能力及学习品质。但教师对廊道游戏观察指导时容易存在一些误区,笔者将就教师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讨论相对应的观察指导策略。
1.教师对廊道游戏观察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教师未明确廊道中各个角色游戏区的观察目的及观察重点
目前,廊道游戏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十分普遍,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在廊道游戏中被开设,以我园的廊道角色游戏区为例,生活模仿类和职业体验类的观察指导重点是不一样的,二者的共性是观察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专注投入游戏的程度、能否自主确定游戏主题等,二者的区别在于:生活模仿类游戏,幼儿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用以物代物、自主创作等方式,对游戏进行创新;职业体验类游戏,幼儿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生成游戏角色、主题。然而在实际的游戏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只停留于安全层面的观察,即幼儿不出现相互打闹、吞食游戏材料、随处乱扔垃圾等行为,教师的观察任务就算圆满完成。在廊道游戏中,教师若一味提供幼儿人身安全的保护,而对其游戏的内容不加以指导,则会浪费廊道游戏教学活动开设的意义,直接影响幼儿的能力培养。导致这一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幼儿教师未能深入理解廊道游戏过程中教师“观察指导”的具体含义,从而导致其无法在游戏中掌握更多信息,进而未能充分有效发挥幼儿的特长、思维能力等。
(2)教师定下观察目的后,代替包办、高位指挥,忽视了幼儿在廊道游戏中的个性化需要,给出的指导经常“一刀切”
教师自认为有目的地观察孩子,往往忽视了孩子游戏当下生发的问题。教师在组织游戏时事先分配幼儿的游戏角色,或强迫幼儿与廊道其他游戏区的幼儿互换角色,这种代替幼儿选择的行为,不利于幼儿在游戏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容易错过最佳教育契机,从而影响幼儿的游戏态度和情感体验。每个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能力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但由于廊道中游戏区多,教师常常忽视了幼儿的个体差异,为了减少工作量,教师统一布置游戏任务,按统一标准观察、比较幼儿的行为。这样“一刀切”的形式,不能满足幼儿在廊道游戏中个性化的需要,甚至导致幼儿出现逆反心理,影响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幼儿教师在游戏过程中需要尊重幼儿的想法,了解幼儿
想玩什么、想和谁玩、想怎样玩;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幼儿的个体化差异,使幼儿更好地適应游戏,从而积极地参与游戏。
(3)廊道游戏作为公共开放的区域,场地较大,教师怕“乱”,过度干预幼儿的游戏自主
教师在创设廊道游戏的过程中付出了诸多努力,怕一旦让幼儿“自主”,创设的环境会被破坏、自制的材料会被损坏,自己的心血就付诸东流了。而且廊道空间较大,幼儿若真正“自主”,会破坏平时好不容易培养的常规,不如直接分配,把比较听话的幼儿放在“重要”的游戏角色岗位。这样的“怕”,是教师的错误观念导致的。
(4)班级幼儿较多、廊道中的游戏区较多,教师在观察时“分身乏术”
一个班里有三四十个幼儿,就算集中在一起,教师也难以观察全体幼儿的游戏情况,而廊道游戏又是开放的空间,在长长的廊道上有多个游戏区,教师感到“分身无术”很容易顾此失彼。所以有的教师会将幼儿在廊道游戏中进行固定分区,甚至为幼儿设计好了游戏模式,幼儿要说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不是由自己来决定,而是被教师一早设定。教师如果一味地在廊道游戏中给幼儿既定游戏角色,就无法真正观察到幼儿,所给的指导也是无效的。
(5)由于廊道较长,教师不明确自己的定位,难以做出有效指导
不明确定位,会产生两个极端,一是“不管”:教师常将指导重点放在游戏规则和幼儿常规上,虽然穿梭在廊道游戏各个区域之间,但只是“巡查”,没有“指导”。二是“管太多”,教师随意介入幼儿游戏,破坏幼儿游戏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2.廊道游戏中,游戏材料、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在廊道游戏开始前,教师会提供幼儿“岗前培训”,以此熟悉“工作岗位”、“工作职责”,甚至会绘制图示、制作视频让幼儿了解各个角色区的材料和游戏流程。但大多数孩子不会完全按照教师的图示进行游戏,于是教师往往会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直接提示幼儿怎么做,怎么说,这不利于幼儿有效学习,也不是教师正确的观察指导方式。教师要在游戏前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认知经验和学习习惯,处理好廊道游戏材料、幼儿和自身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在适当的时机发起师幼互动,建构高质量的游戏氛围,让幼儿在廊道游戏中收获更多。
3.教师对廊道游戏观察指导的有效策略
(1)制定廊道游戏的观察计划,理清观察的基本思路,做到计划与生成相结合
在幼儿廊道游戏开展前,教师先进行观察预设、制定观察计划是十分必要的。观察计划可以是园部分配的教学主题任务,也可以是教师自身所要完成的课题,还可以是上一次游戏后与幼儿共同探讨问题的后续调整。
廊道游戏具有开放性,幼儿在其中的游戏行为具有不确定性,故而教师的观察与指导就需要将计划与生成相结合。如教师事先制定的计划为幼儿在廊道游戏中无所事事、随意乱窜,然而在廊道游戏巡视许久都没有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却不经意间看到幼儿创意制作了新的游戏材料,将这个现象观察记录,也是有价值的。
(2)观察幼儿对廊道游戏的兴趣需要和游戏情况,把握幼儿对廊道游戏的情感体验,善于抓住教育契机
教师在廊道游戏中要观察幼儿的兴趣需要,注重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可操作性、动态性,采用更新已有游戏玩法、提升原有游戏难度、制定廊道串联新游戏主题等简单策略,保持幼儿在廊道游戏中愉悦的情感体验。关于材料投放,教师可以先提供贴近生活的材料,再是提供半成品,然后请幼儿自己利用廊道其他游戏区的材料或自己创造新材料,层层递进,吸引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幼儿对游戏材料的使用情况了解幼儿的认知水平,继而及时调整游戏材料、玩法、情节等,这样才能高效地指导幼儿。
(3)对廊道游戏中要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在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寻找“亮点”
教师为每个幼儿设计个性化的游戏目标,有利于幼儿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发挥主动性和潜力。在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善于寻找廊道游戏过程中出现的“亮点”,“亮点”可能是幼儿之间的矛盾,可能是新的创意与玩法,也可能是某位幼儿有别于平时的行为。分析幼儿行为背后产生的原因,采取具体实用、可操作性强的指导策略来满足幼儿需求,因势利导。
例如,教师在巡视廊道游戏时,全体幼儿都在各自的游戏区内专心地游戏,但“超市”的收银处大排长龙,“收银员”涨红了脸,正焦躁地数着手指,原来他本身数数较慢,队伍越长,他的心里就越着急,更算不好账了。于是教师过去帮助他完成了几次结账,等排队的“顾客”减少后,教师自制了一个简易的珠子算盘,幼儿可以借助算盘完成10以内简单的算数。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收银员”的结账速度明显加快,后期不再使用算盘,也能够快速帮助结账了。例子中的“收银员”数数的能力偏弱,教师观察掌握到“收银员”的现有水平后,提供了适宜的指导,为其设计了个性化游戏目标,提供了可操作性强的辅助材料。幼儿的潜力被开发,主动性不断提升,将学习到的经验运用到游戏中,独立解决了问题。
(4)教师在廊道游戏巡视时,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介入游戏,进行适宜的指导,从而促进幼儿游戏水平发展
教师在巡视廊道游戏时,要做到时时保持童心,用专业的眼光观察幼儿行为,在幼儿需要帮助时适时介入指导,提供适宜的支持。当幼儿在廊道游戏中兴趣正浓时,教师只要當好一个旁观者,不要过多地干涉幼儿的想法,如有位幼儿躺在地上,故意发出“略略略”的声音,教师没有直接阻止幼儿的行为,而是继续观察他接下来的行动。原来,该幼儿在模仿家里80岁患有“帕金森症”奶奶发病的样子,他的“妻子”已经拨打120,“医院”的“救护车”马上就要到了。教师此时的旁观,成全了幼儿对廊道游戏各个游戏区串联的创意,也促进了幼儿游戏水平的发展。当然,若幼儿在廊道游戏中表现不佳,游戏进展停滞不前的时候,教师这时需要扮演参与者的角色,介入幼儿游戏中。教师可以在幼儿廊道游戏某个游戏区内,玩和幼儿相同的游戏,以暗示的形式让幼儿模仿;可以扮演某个角色,以愉快的情绪,感染带动幼儿。有了教师的加入,幼儿往往对当下的游戏表现得更加积极,更营造了良好的心理环境。
(5)利用廊道游戏,在廊道中渗透本土文化,有助于幼儿自主生发廊道游戏新主题
廊道游戏区域“依廊傍墙”,巧妙地设计在幼儿园的廊道中,教师要根据观察到的幼儿游戏情况,在游戏推进、环境创设中渗透本土文化,帮助幼儿自主生发出新的游戏主题。利用我园所处地域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吸收淮安文化、闽江文化等精神素养,在悠长的长廊中设置“淮安之秋”、“闽江之水”极具艺术性的表现作品,幼儿在环境的熏陶和教师的指导下,生发出“淮安农家乐”、“闽江水上行”等廊道游戏新主题。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对新主题的游戏程度,让幼儿充分感受淮安之美、人文之美、自然之美,使廊道游戏与我园美育文化深入融合。
4.结束语
廊道游戏作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新尝试,离不开教师的有效的观察指导和适时地介入,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更好地为幼儿的发展服务,幼儿能够在廊道游戏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愉快地游戏。
参考文献
[1]王素敏.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的支持策略[J].福建教育,2019(03):35-37
[2]蔡德芬.幼儿园角色游戏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当代音乐,2018(01):57-58
[3]蔡蔚文.教师如何有效地观察幼儿的自主游戏[J].福建教育,2015(04):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