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
2021-06-15
新年的钟声一敲响,作为2021年的守护生肖“牛”闪亮登场。在这牛运当头的大好日子里,小编就跟大家说说牛的那些事儿吧。
生肖故事
古时,牛是玉帝殿前的差役,时常往返于天宫和大地之间。有一天,农夫托牛给玉帝传个口信,说是人间寸草不生,大地光秃秃的,太难看,请玉帝带点母草籽给人间,把人间打扮得好看些。玉帝听了,觉得有道理,便问殿下众神谁愿去人间撒草种。
牛毛遂自荐,玉帝便同意了,嘱咐牛到人间后,走三步撒一把草籽。
牛带着草籽,走出天宫,在跨出南天门时,不小心跌了一跤,落下人间后,头脑晕乎乎的,误以为玉帝的旨意是走一步撒三把草籽。于是,大把的草籽撒在了大地。
第二年,野草丛生,农夫根本无法种庄稼了。他们托灶神告诉玉帝,野草太多,庄稼无法生长。玉帝知道坏事了,召来牛一问才知道粗心的牛是一步撒三把草籽,把一件好事办坏了。
“你这粗心的老牛,弄得人间遍地是草。从今以后,你和你的子子孙孙都只准吃草,同时,祖祖辈辈都要帮助农夫干活儿。”玉帝说完,怒气未消,飞起一脚踢向牛,牛一个筋斗从天上落到人间,嘴巴朝下,被摔掉一排上牙。于是,牛从此便一辈子给农夫当苦力,并且仍未停止啃青草。直到今天,它的那排上牙也还没有长出来。
但是,牛是个知过即改的好动物,它任劳任怨,勤恳踏实,拉车犁田从不松套,为农夫做了不少工作,博得人们的好评。在排生肖的时候,人们一致推举他为生肖。如果不是投机的小老鼠藏在牛角上,抢先得了头名,牛肯定会当上生肖首领呢。
凌晨一点至三点,属丑时。牛习惯夜间“倒嚼”,故称“丑牛”。因为牛耕,中国人对牛感情渐深,把诸如憨厚勤劳,不求回报等优秀品质附在牛身上,鲁迅就曾以“俯首甘为孺子牛”言志。
历史典故
老子和他的青牛
在老子故里旅游区内,有老子骑牛西去的塑像。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516年,周王室内乱,各诸侯国热衷于权力争夺,战争频繁,民不聊生,老子无心做官,辞官西行。
传说老子经过函谷关时,把守的关令尹喜是个善观天象的人,他看见一团紫气从东方飘来,认为必有圣人来到,赶忙迎接。只见一位老人骑着青牛徐徐走来,这就是老子。
尹喜款待老子数日,请他著述,老子推辞不掉,于是留下了著名的五千言。世人称之为《道德经》,又称《老子》或《老子五千文》。之后,老子出关隐居。
成语典故
归马放牛
周武王统帅大军消灭了商朝,建立了周朝。但是江山虽定,山川大地却满目荒凉,一片萧条,商纣王的残暴荒淫使百姓民不聊生,痛苦不堪。面对这样的局面,周武王非常焦急, 如何使國家重新兴旺,经济发展起来呢?周武王希望百姓能归田务农。于是,他施行仁政,削减了军队,提倡文教。
当时为了作战,征用了许多马和牛,现在战争已结束,应全力发展经济。于是周武王下令把马放回华山的南面, 把牛放回桃林的原野, 他想以此来告诉百姓,战争结束了, 战备放松了,不再用兵打仗了,希望百姓能全心投入生产。
百姓看到周武王这样的命令,渐渐安心了,于是周朝很快兴旺发达了起来。后来人们就用“归马放牛”比喻战争停止,不再用兵。
牛作为人类最早的动物朋友之一,也融入到人类语言之中。在《中华成语词海》中,嵌有“牛”字的成语、俗语多达140多条。由于嵌有“牛”字的成语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因此大多成为百姓日常用语。小朋友们赶紧想一想,你记住了多少与“牛”相关的成语或俗语,和小伙伴来一场“牛”语竞赛吧。
鞭春牛:唐代诗人元稹《生春》中写道:“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先“鞭”而后“争”,是古代送冬寒迎新春风俗的两部曲。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周礼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气。”后来一直保留下来,但改在春天,盛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以至成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
农家赛牛:俗话说,“人歇五月节,牛歇四月八。”进入立夏后,春播春种已告一段落,这时忙乎了一个春天翻土犁田的耕牛,需作短暂休息。因此,农人把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定为耕牛休养节或“赛牛”日。
这天一大早,农家就开始忙碌起来,把已准备的牛伤药煎煮好,配上农家老酒,糯米稀饭,让耕牛滋补体质,吃饱吃好。接着把牛的全身冲刷干净,在牛角和牛尾间,圈上红花纸条。早饭后,各户就把耕牛牵到村落的开阔地段,评比谁家的耕牛长得膘壮健美。获优胜者,便由前辈农人,亲自在牛角上戴上红花,以示奖励。凡获奖的牛牵回家时,户主总要鸣炮迎接,以示庆贺。同时,各户主还得把牛圈消毒洗干净,让耕牛过上一个舒舒适适的节日佳期。这种爱牛护牛的传统习俗,至今还延续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