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运动员服务的历程及经验

2021-06-15席亚健郑国华

体育学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社工运动员

席亚健 郑国华

摘 要:梳理美国社会工作为青少年运动员服务的历程,厘清其不同时期的主张与实践策略。研究发现美国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运动员服务的特点和经验:青少年运动员现实需求与“青年崇拜”文化的内在驱动;资源共享与规范化发展是其外在保障;社团模式是主要的运行机制;多样化的服务内容以及全球推广是未来发展方向。对于我国的青少年运动员服务的启示:关注青少年运动员身心健康,鼓励社工力量介入竞技体育服务;探索社工与体育领域跨界合作的方式,达到资源共享效果;高校助力社工介入体育实践与理论的提升。

关 键 词:体育社会学;社会工作;青少年运动员;美国体育社工联盟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1)02-0035-05

Abstract: Summarizing the evolution course of social work in the service of young athletes in the United States, clarifying the opinions and practical strategies during different periods,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re are some essential features and experiences of American social work intervening in the service of young athletes: the actual needs of young athletes and the culture of "youth worship" are internally driven; resource sharing and standardized development are its external guarantee; community model is the main operational mechanism; diversified service content and global promotion ar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The enlightenment for China's youth athletes service as follow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youth athletes, encouraging social workers to intervene in competitive sports service; exploring ways of cross-boundary cooperation between social workers and sports in order to achieve resource sharing effec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elp social workers to intervene in the improvement of practice and theory with phys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sports sociology;social work;young athletes;ASWIS

社会工作(下文简称社工)是有组织的机构或团体为解决个人所遭遇的困难而实施的一种援助[1]。在美国,社工与健康紧密联系影响着社会成员的幸福生活。进入21世纪,美国竞赛领域的商业化运作使得青少年运动员(指在美国参与各种体育组织以及参加校际运动的中学生与大学生)面临巨大压力,滥用药物率高且多患抑郁症。据相关数据显示,在40余万大学生运动员中,10%~20%的学生患有抑郁症[2]。显然,依靠单纯竞赛体系已无法解决运动员的身心健康问题,需要其他力量介入。Thirer[3]首次提出开展体育与社工合作,开设药物成瘾与青少年运动健康管理项目研究。美国大学生体育协会(NACC)也多次明确指出社工可以填补学生运动员服务不足。2015年体育社工联盟组织(The Alliance of Social Workers in Sports,简称ASWIS)在美国成立,加速社工服务在体育领域中的推广,对于满足青少年运动员服务的需求具有较大意义。根据美国体育社工联盟官方数据显示,目前已成立50余个体育社工合作服务机构,拥有160余个体育社工联盟成员,他们在处理药物与运动员身体健康、运动员压力与心理调节、运动员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反观我国,运动员的团结协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问题日渐凸显[4]。事实上,在“深化体育服务改革”理念下,学界曾涌现出“社工介入体育”融合发展的观点。2004年刘东宁[5]指出体育与现代社工的联系。2010年王思斌[6]提出“社工+”,阐述社工与其他领域的跨界合作具有重大价值。2014年于善旭[7]提出建立社工社会体育指导员新制度。2018年李佳宝、孙葆丽[8]论证了社工在青年体育志愿活动中的重要性。本研究通过梳理美国社工介入青少年运动员健康服务的历程,从社会学视角探寻其本质规律,借鉴其对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案,以便从中汲取经验。

1 美国社工介入青少年运动员服务的演进

1.1 “泾渭分明”:从“没有需求”到“发现需求”

在美国,社工服务的对象是处在困难中的群体和个人。相比社会上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残障人等群体,体育运动员最初并不是社工关注的对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如此。究其原因,研究者们认为体育的本质属性是娱乐,而运动又是游戏的过程,这些都与社工关注困难人群的理念格格不入。有不少社工反馈有必要在大学生体育竞赛中开展社工服务,但都被社工专家学者拒绝,因为他们认为体育是游戏娱乐行为,不属于社工服务的对象[9]。社工的使命是关注脆弱的、生活在贫困之中的个体。在他们眼中青少年运动员肌肉发达、身体健全,还有骄人的“光环”,这一切与社工助人的理念背道相驰。E dwards[10]指出同样的问题,社工理论家在考虑弱势人群不可能考虑运动员,是因为运动员外有超强“体魄”,内有隐性“特权”。以上观点均表明在专家眼中,青少年运动员并没有社工服务的需求。甚至,为维护社工专业性与科学性,部分研究者主张社工与体育分离,抵制体育与社工开展互动与合作。然而,受人追捧的运动员背后却隐藏着鲜为人知的问题,在社会工作者与青少年运动员的接触过程中,发现青少年运动员同样面临隐性的困境,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幫扶。如青少年运动员的性侵问题,特别是参加学校体育竞赛的初高中生已成为社会工作者关注对象。Webster[11]的研究指出每1 000名高中生运动员中就有12人曾遭受过教练或其他学校权威人士的某种形式的性虐待。除性侵问题外,滥用药物和酗酒同样损害着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在接受调查的美国140所大学的7 500名运动员中,有44%在调查前两周至少有一次滥醉。另外,压力、疼痛导致的抑郁问题和自杀问题更是运动员心理健康的巨大障碍,运动相关的心理社会风险正在削弱青少年运动员的健康和幸福感。社工是以助人为宗旨的,旨在帮助处于困境的人们,深陷困境的青少年运动员自然而然成为服务的对象。Hawkins[12]指出,运动员更需要社工干预与帮助,青少年运动员虽然获得进入名牌大学的权利,但他们的脆弱性并没有因此减少。Nichols[13]在研究中发现,经历性侵、虐待的青少年运动员会产生心理和行为方面的问题,寻找社工帮助是有必要的。Hanna[14]提出运用社工方法研究运动员的脆弱性与比赛压力的关系更有效果。因此,认为青少年运动员不属于社工关注对象的说法遭到怀疑,在实践中的社会工作者更是对此持有反对意见,他们认为青少年运动员同样有社工服务的需求。

1.2 跨界实践:从“发现需求”到“介入解决”

推动社工快速介入的动力则是青少年运动员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Kirby[15]指出2%~22%的高中生运动员和业余运动员有遭受教练虐待的经历。1986—1995美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有217人被判有罪,其中21起因涉及大学生运动员的性侵导致被捕。1997年125名大学生运动员被控犯罪卷入刑事司法[16]。在每天新闻中运动员酗酒问题比比皆是,2009年83.1%大学生运动员在过去12个月里曾经喝酒,38%的运动员一次超6瓶酒[17]。

青少年运动员的身心问题愈演愈烈,单纯的运动技术指导并不能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心理健康指导等多元服务的介入。以青少年运动员性侵问题为例,发生在中学生运动员身上的性侵事件之所以没有被揭发,主要是因为学生不知如何应对,而其他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也不愿向上级或执法部门报告此事。中学生运动员是弱势群体,如果施暴者是教练,那么学生出于恐惧、内疚和害怕,不愿意披露被虐待或性侵犯的事实[18]。社工服务在减少学校性侵犯的发生率方面可以发挥作用,因为他们在整个服务过程中处于中立、客观的立场,加之美国国家社会工作者协会明确规定了社工有义务报告在成年人、青少年之间的暴力行为[19]。鉴于诸多社会工作者都有调查和起诉青少年性虐待案件的经验,他们提供的信息可以成为执法部门的重要参考。除调查、预防和干预外,在美国的一些中学配备了社会工作者,他们可以处理体育运动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20]。在帮助美国大学生运动员摆脱身心困境的实践中,美国高校社工专业的人员成为先锋。Fletcher[21]指出在田纳西大学田径系雇佣两名社工专业人员,为大学生运动员提供药物滥用筛查和咨询服务,为学生运动员提供情感、心理等精神需求方面的帮助。Gill[9]提议创新德州大学公共政策学院社工课程内容,开发与体育相关的社工课程并提供认证标准,以更好帮助学生运动员缓解身心压力,解决药物滥用、司法纠纷等问题。东田纳西州立大学和北卡罗来那中央大学分别安排社工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体育系辅修课程。为更好了解运动的复杂性,他们每周对体育部门的管理者开展深度访问,更深入地解决运动员的职业倦怠、团队冲突、师生关系、药物滥用以及暴力的问题。综上所述,社工实践在美国青少年运动员中已经开展起来。

1.3 体育社工联盟成立:从“介入解决”到“精细化运行”

发现青少年运动员的需求后,美国社工开始在体育领域展开服务,并且这种合作越来越频繁。然而,学者发现社工介入体育领域开展服务的过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跨界服务的顺利进行。社工对体育感兴趣的程度以及他们对运动员的态度是首要障碍[22]。Zaichkowsky[23]调查发现社工常常被认为是“局外人”,因而无法在体育领域发挥积极作用。体育社工服务涉及社工与体育两个不同的部门,亟需制定规范与服务制度,如提出为高校辅修完体育学分的社会工作者发放服务体育项目的证书[24]。社工介入解决运动员服务面临无法回避的问题,即如何更加规范、更大范围的开展服务。这一思考催生更加精细化的社工服务模式,2015年体育社工联盟组织在美国成立,该组织作为体育与社工资源整合的新载体,代表社工与体育跨界合作与协同发展进入了新阶段。首先,联盟明确其内涵是社工服务在体育领域的延伸,是将社工实践融入体育的各个领域,通过宣传、研究、咨询和政策,提高人们对运动员所面临的重大挑战的认识,增强运动员的福祉。其次,联盟规定体育社工服务的战略计划和章程,成立联盟委员会,并组织培训颁发体育社工证书。联盟规定社工介入的具体内容、保障制度、推广路径,使得服务人群更广、服务内容更精准。体育社工联盟的运行遵循尊重运动员个人价值、追求社会公平和经济正义的原则,为体育与社工跨界合作提供最大的平台,标志着两者跨界合作进入深层次、精细化运行阶段。

2 美国社工介入青少年运动员服务的特点及经验

2.1 青少年运动员现实需求与“青年崇拜”文化的内在驱动

社工介入体育领域帮扶的主要人群是“青年人”,关于这一现象的解读离不开美国社会“青年崇拜”的深层次文化心理及学生运动员现实困境。

广泛参与体育运动是美国青少年重要标志。据统计,约2 500万青少年学生参加学校的体育竞赛。参加里约奥运会的555名运动员中,大学生运动员占比达到78%。然而,受人追捧的运动员背后却隐藏着鲜为人知的真相,滥用药物、酗酒、赛前焦虑、疼痛、抑郁、自杀问题成为削弱运动员幸福感的主要问题。社工是以助人为宗旨,旨在帮助困境的人们。而深陷困境的学生运动员自然而然成为服务的对象。学生运动员暴露的问题越多,体育社工服务开展就越紧密,他们从人本的视角与理论,探索如何介入开展适合运动员需求的社工服务。“青年崇拜”是社会特殊的历史面相,美国是典型具有“青年崇拜”文化的国家。“青年崇拜”指某一社会形态中,青年人的社会地位比较突出,从国家、社会乃至家庭都给予青年崇拜关注和特权,犹如老人崇拜在传统中国文化模式中习以为常一样。甚至说,美国对青少年的关注是世界任何国家都不及的,如青少年文学和玩具工业是美国两宗庞大生意,还有专门保护青少年的州和联邦法律、有防止虐待儿童协会等,美国家庭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形成“青年崇拜”的共识。如果一对美国父母仅依靠自身经验教导子女是不够的,还应当认真调查和发现孩子的真正需求,以便更好满足其需求。当青少年运动员面临如上种种问题时,“青年崇拜”的社会文化氛围与社会行为模式敦促社工服务在其中展开,青少年运动员成为社工的重要对象。

2.2 资源共享与规范化发展是外在保障

资源共享是社工介入运动员健康服务的发展动力。美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提出跨专业合作,运动队教练与社会工作者合作的理念由此诞生,并不断发展。资源共享是美国体育社工联盟发展的重要理念,也是体育社工联盟不断努力和追求的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的体育社工联盟实质上是资源共享联盟。資源共享背景下为运动员搭建起社工服务平台,发挥社工在体育领域的有效作用。同时,资源共享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既是权利又需要遵守共同的规约。美国社工服务经历近百年发展,社会工作开展形成有序保障机制和体系,如《美国全国社会工作者协会》《美国社会工作理事会联盟》等专门制定社会工作者伦理守则和工作标准,并且确保标准得以有效进行,规范全国社会工作职业联合体。针对青少年运动员的社会工作服务按照准则展开,并遵循社工基本理论与方法。不仅如此,为更好地发挥社工服务的作用,联盟于2018年4月颁发《体育社工联盟章程》,从“名称、任务、成员资格、会费、管理、委员会、提名选举、财政”等方面展开,重点规范其任务是通过社工和体育合作,更好为田径运动中的弱势群体提供福祉;还指明成为符合社工联盟成员的条件,有社工专业人士、从事运动健康工作人员,还有教练、运动医务人员等。此外,联盟还设立9大委员会,分别负责会议策划、制定行动步骤、传播营销等任务。凡体育社工联盟成员均要遵守章程中的制度与规范,也只有遵守共同的约定与规范才能更好在体育运动员中展开服务。

2.3 社团模式是主要的运行機制

自20世纪末社工与体育碰撞以来,经历从互不相通到浅层介入、再到深层介入的曲折过程,最终形成了以“社团”模式为主要运行机制的体育社工联盟组织。研究试图从美国社会与组织视角探析,为何其运行机制是“社团”模式,而非政府形式的服务。“团体、俱乐部、公民组织是建国以来美国人生活的重要特征”[25]。在美国,社团是完美的社会工具。美国体育社工联盟的成立,是为了解决运动员问题而集合在一起的社会组织。社团提供某种追求社会目标的机制,而这是单个成员所无法完成的,如联盟对于颁发体育社会工作者证书的规定,要求参与者达到硕士水平且完成一年联盟在线课程,修满学分方有资格获得体育社会工作者证书。具体的课程分为理论和实务两部分,其中理论课程是将社会工作教育理论、实践、研究和政策等部分转移到体育领域,有《社工走进体育中来》《社会环境中的运动员》《评估运动员的治疗需求》《体育社会工作理论研究》等科目。实务则是由一名现场主管和一名指定联络员的监督下考核,实习需要达到200~400小时,课程的费用为每个学期1 000美元(每类250美元,共4类)。在美国,社工遵循“专业化在前,职业化在后”的道理,专业化水平与科学性提供职业发展的基础,而职业化进程又促进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2.4 多样化的服务内容以及全球推广是未来发展方向

早在1915年就有学者提出社会工作能否成为一门专业,直至1946年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成立,标志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而存在。在美国社工专业和教育学、法学等专业拥有同等地位,因为“信得过”专业基础与美国的助人文化,使得美国社工从业人员多且广,任职于社区、政府、企业、俱乐部等不同的部门。体育社工的发展,仍然坚持专业化与职业化相互促进的道理。为推动联盟组织发展,体育社工联盟不断扩大吸引更多人加入进来。目前,该组织已经有160多个会员组成,尚有扩大的趋势。“体育竞赛有结束的一天,但是作为独立的个体,却不可避免的处于日复一日的社会竞争之中。在大学时期建立体育社工模式,及早为大学生运动员开展体育社工服务并产生积极影响,既可应对职业运动队带来的压力,又可在运动生涯终结时,为其毕业后的生活做好准备,成功应对来自社会其他方面的竞争”。据美国体育社工联盟官方统计,2015—2019年体育社工联盟分别在丹佛大都会州立大学、克拉克亚特兰大大学、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体育中心等地组织5届研讨会,会议主题 “社会工作在青少年运动中的作用”“体育社工模式”“社会工作被遗忘的历史——基于运动干预和早期体育社工”“在运动项目中嵌入社会工作的策略”。研讨会旨在发现社会工作、社会教育与体育的交集,探索运动员与他们所处家庭、社区、运动队、体育监督机构之间的互动关系。不同的学者就社工与体育跨界合作提出不同的观点和建议,在理论与实践相互学习与交流的过程中提升社工服务水平,保障服务质量。

3 启示

1)关注青少年运动员身心健康,鼓励社工力量介入竞技体育服务。

随着全球对青少年发展的重视,从更广阔视角为青少年运动员提供服务,通过社工介入满足运动员成长过程中多元化需求,已经成为国际共识。我国现阶段青少年运动员服务的主体仍由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等公权力量发起,社会志愿者与公益服务只占很小比例。未来应当鼓励社工力量介入青少年运动员健康服务,开展社工介入青少年运动竞技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社工介入青少年运动的优势作用。同时,社工力量的介入也提升了社会对青年运动员的关注度,对于倡导社会力量保障青少年运动员的权益有重要启发意义。

2)探索社工与体育领域跨界合作的方式,达到资源共享效果。

全球化与现代化的进程使得当代青少年运动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共享”作为服务模式,本质在于降低资源消耗、提高服务效率。通过资源共享,以有限的经费、人力和资源,最大限度满足青少年运动员的需求已是大势所趋。在体育界早有“体育与社工合作”呼声,却未见行动。应当在考虑体育特殊性的前提下,积极探索社工在体育领域跨界合作的方式,调整资源配置,以有限的经费、人力资源,最大限度满足运动员的需求,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青少年运动员社工服务模式。

3)高校助力社工介入体育实践与理论的提升。

美国体育社工联盟成立后,特别注重社工介入体育服务的理论提升与实践探索。由美国高校社工专业定期开展研讨会,参与者有各个高校的社会工作者、体育部的教练员、运动员等。在社工专业学习中,也可设立与体育运动相关的课程内容。从实践与理论两个方面推动不同领域之间的学习与交流,使得社工更好地助力运动员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隋玉杰. 现代社会工作理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 RUTH BETTY J.A history of social work in public health[J].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17,107(3):236-242.

[3] THIRER JOEL. The influence of depression on selected motor performance tasks by college athletes and nonathletes[J]. Journal of Issues in Intercollegiate Athletics,1987,7(1):75-89.

[4] 孟欢欢. 论竞技体育的教育价值——竞技体育发展的起点和归宿[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12):62-65.

[5] 刘东宁,何先余. 论社会工作与体育[J]. 贵州体育科技,2004(1):10-12.

[6] 王思斌. “社工+志愿者”携手合作创“三赢”局面[J].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3,27(1):44-45.

[7] 于善旭. 论我国社会体育指導员制度的多元发展与创新[J]. 体育与科学,2014,35(5):97-102.

[8] 李佳宝,孙葆丽. 论冬奥背景下体育志愿服务与青少年社会参与[J]. 中国青年研究,2018(2):52-59.

[9] GILL E.Integrating collegiate sports into social work education[J].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2014,50(2):305-321.

[10] EDWARDS H. An end of the golden age of black participation in sport[J]. Civil Rights Journal,1995,3(1):19-24.

[11] WEBSTER R E,HALL C W. School-based responses to children who have been sexually assaulted[J]. Education and Treatment of Children,2004,27(1):64-81.

[12] HAWKINS B. The new plantation: The internal colonization of black student athletes[M]. Winterville:Sadiki Publishing,2000.

[13] NICHOLS G. Sport and crime reduction: The role of sports in tackling youth crime[J]. Howard Journal of Criminal Justice,2008,47(5):562-563.

[14] HANNA EDWARD A. The psychodynamically oriented clinical social worker as sports consultant: A preliminary report[J]. Clinical Social Work Journal,1993,21(3):283-300.

[15] KIRBY S,GREAVES L. Foul play: Sexual abuse and harassment in sport[J].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1996,67( 3):11-14.

[16] BENEDICT JEFFREY. Arrest and conviction rates for athletes accused of sexual assault[J]. Sociology of Sport Journal,1997,14(1):86-94.

[17] GILL E. The blunt truth: Marijuana policies in division one college sports[J]. Joumal of Social Work Practice in the Addictions,2009,9(1):140-142.

[18] PAINE M L,HANSEN D J. Factors influencing children to self-disclose sexual abuse[J].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2002,22(2):271-295.

[19] FREDERIC G. Ethical standards in social work: A review of the NASW code of ethics[M]. Washington DC:NASW Press,2006.

[20] TEASLEY MARTELL L. School sports,sexual abuse,and the utility of school social workers[J]. Children & Schools,2015,37 (1):4-7.

[21] FLETCHER TERESA B.A systems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and counseling college student-athletes[J]. Joumal of College Cotinseling,2003,6(1):35-45.

[22] ROBERT D. The college sports reform movement:Reframing the edutainment industry[J]. Sociology Quarterly,2007(48):23-28.

[23] ZAICHKOWSKY LEONARD D. The dark side of youth sports: Coaches sexually abusing children[J]. USA Today Magazine,2000,128(2656):55-56.

[24] MOORE M A. Taking a timeout to ensure well-being:Social work involvement in college sports[J]. Social Work,2016,61(3):267-269.

[25] 许烺光. 宗族·种姓·俱乐部[M].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社工运动员
青春社工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社会服务机构中社会工作者激励因素研究
社工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