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
2021-06-15
龙抬头的来历
中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二,正处在惊蛰前后,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春龙出动”
农历二月初二,这时春季来临,万物复苏,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也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其实,“龙抬头”指的是百虫在冬眠之后苏醒,纷纷出动。
历史上的“二月二”
“二月二”在周朝本是一个祭祀的日子,到了唐代演变成一个民俗节日。宋末元初,增加了惊蛰龙抬头的内容,逐渐演变成以驱虫害和祈丰收为主的节日。明清以来,二月二又增加了引龙、打囤、炒豆报捷等风俗活动。
在中国古代,尤其是秦汉及其以前,凡像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之类的“重日”多被认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因而,在这样的日子里人们就需多做祈福、祭祀或纪念活动,以求得幸福、安康和吉祥。
被爆米花解救的龙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在我国古代,龙更是尊贵与祥瑞的象征,也是民间故事创作的源泉。“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谚语背后也隐藏着和“龙”有关的传说呢!
唐高宗去世以后,唐朝武则天当上皇帝,朝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不合规矩,甚至引起了动乱。由于民间动静太大,被玉皇大帝知道了,他非常生气,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行云布雨,以此来惩罚他们。所以,当年从刚刚进入夏天开始一直到冬天,一滴雨都没有下过,这样的后果就是大地缺水,庄稼因为干旱而死,许多地方都没有水,很多人都因为缺水而死。苍茫大地,哀鸿遍野,世间一片枯黄衰败的景象。
这样的惨像,天上管理天河的玉龙全部都看见了,他非常不忍心,也不想这样的情况再继续下去,于是他冒着被处死的危险张开自己的嘴巴,把天池里的水全部喝掉,然后跑到人间偷偷地把水吐出来。就是这样,老百姓得到了雨水,获得了重生。但这样的做法却惹怒了玉皇大帝,他立刻将玉龙贬为凡人,放在一座山底下压着,并且下令不让任何人去帮助他,帮助他的人必须要和他一起受罚,直到出现可以开花的金豆,但这样的金豆实在是太难找了,所以他就只能忍受着折磨,吃尽了苦头。
人们经过这座山的时候,看到曾经帮助人类的神仙受苦,实在是不忍心,于是想办法要去解救他。可是他们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可以开花的金豆,就这样过去了很多年,直到农历的二月初一,正好街上有赶集活动,一个老奶奶背着一袋苞米粒赶集,但是因为布袋口没有扎紧,从她布包里就蹦出了很多金黄的苞米粒,人们看到了非常高興,这不就是他们一直在苦苦寻找的可以开花的金豆吗?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镇上,大家都知道了,于是他们决定在第二天一起去帮助玉龙。
这法子真灵,各家各户爆米花炸开,玉皇大帝一看人间千门万户金豆开花,只好传谕,将龙王召回天庭。这天正是二月初二,从此民间留下了“二月二,龙登天”的传说和爆玉米花的习俗。在民间百姓的努力下,玉龙终于被解救了出来,又重新回到了天上,并且每一年都会帮助老百姓耕种。从此之后,这样的习俗就一直被保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