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之父”与“白菜之母”科学家夫妻的“田野童话”

2021-06-15李蕊娟

妇女 2021年3期
关键词:白菜小麦妻子

李蕊娟

在我国科技界,有这样一对“神仙眷侣”,丈夫是著名小麦育种专家,被誉为“小麦之父”;妻子是我国著名白菜育种专家,被称为“白菜之母”。夫妻俩两次定下“十年之约”互相挑战,双双成为各自行业的领军人物,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由妻子撰写、记录他们真实生活的《田野童话》一书,将于2021年秋天与全国读者见面。

婚后打赌,看谁先研究出好品种

今年63岁的茹振钢,出生于河南沁阳农村,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因为家里兄弟姐妹多,小时候经常挨饿,所以深知粮食的重要性。至今他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奶奶见孙子饿得可怜,就偷偷拿出一个自己没舍得吃的馒头递给他,茹振钢接过来一口就咬下半个,真是太香了!当时他心里就想,如果全中国人能天天吃上白面该有多好!

后来茹振钢考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在这里认识了同学原连庄。原连庄不仅长相甜美而且聪明好学,他从内心喜欢上了这个活泼可爱的“班花”,经常写一些小诗送给她。1981年,两人大学毕业。茹振钢被分配到河南科技学院,从事小麦育种工作。原连庄被分配到新乡市农业科技学院,专门研究白菜。1984年两人结婚后,由于工作安排,一个在新乡,一个在辉县,有时候半个月见不了一次面。在和妻子多年的两地分居生活中,茹振钢就用写诗来慰藉爱人。诗意家书上百封,一写就是十多年。结婚不久两人打赌,10年内谁先研究出好品种,对方就要给赢家做后勤服务,什么事都听从赢家的。10年间两人专注科研,结果双方几乎同时分别研究出了新的小麦和白菜品种。第一局,打了个平手!

比翼双飞,成为“小麦之父”与“白菜之母”

第一轮夫妻挑战赛没分出输赢,他们接着又进行了第二个“十年之约”,赌的是,谁的新品种先投入种植,产生的效益最大,市场反响最好。搞科研难,尤其是技术复杂的育种,研究周期长不说,成功率还非常低,想得到一粒能大幅增产又抗病的好种子,如大海捞针。

2005年,茹振钢的新品种“百农矮抗58”培育成功,并以稳产、高产、抗病性好等特性成为“中国第一麦”,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被誉为“小麦之父”。如今中国人吃的每8个馒头中,就有1个来自他培育的“矮抗58”。

妻子原连庄也毫不含糊。如今河南、山东、安徽等省的大中原地区,百姓吃的每两棵大白菜中,就有1棵是她培育的“新乡小包23”,这个新品种不仅因口感好、产量高而名震全国,而且一年四季都可种植,丰富了亿万国人的“菜篮子”。她因此被誉为“白菜之母”。夫妻俩第二个“十年之约”,又是旗鼓相当。后来谈到这场没有硝烟的“家庭大比武”,茹振钢高兴得像个孩子。他说,“结果又打平了,人这一辈子,能有几个20年啊?!”

因为平时搞育种科研压力大,像普通夫妻那样一起出去旅游,对原连庄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奢望。没想到,2009年的一天,茹振钢主动提出要陪她到福建去看看,这令妻子喜出望外。安排好手头上的工作,原连庄就充满期待地和丈夫一起出发了。第一站是武夷山,在旅游大巴上,茹振钢对美景心不在焉。原来,他打着旅行的旗号却另有目的:寻找小麦!福建小麦具有抗赤霉病的优良性状,但因种种原因早已不再种植,茹振钢此行就是想借机找到种子资源。其间原连庄对老公调侃说:“你想找到点小麦品种,偏偏这里连小麦毛都没有,都是石头路,哪来的麦苗?”可是就那么巧!夫妻俩正走着,茹振钢忽然惊喜地大叫,“快看,小麦!”原来,一处石缝里,正好就有一棵他想找的那种小麦苗!同行的游客一下围上来,还以为他发现了什么稀奇宝贝。茹振钢小心翼翼地把麦苗装进剪开的半截矿泉水瓶里,然后说,“我不走了,我要回家。”妻子哭笑不得,你这能叫旅游?

其实,旅途中的原连庄也没忘记白菜。在车上,她突然发现路边有一片菜地,其中有畦白菜,她赶紧叫停车,想借机考察一下南方白菜的情况。没想到进入菜地一看,种的正是她寻觅已久的抗湿抗热的白菜品种。原连庄迫不及待地挖了几棵。这下可好,夫妻俩算是扯平了。就这样,茹振钢手里举着如获至宝的小麦,和妻子一起抬着白菜,高高兴兴地走了一路,共同上演了一场现实版的“人在囧途”。这段奇妙旅程成了全家人的笑料,后来什么时候提起来,大家都能乐上半天。

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虽然夫妻俩一个研究小麦,一个研究白菜,但他们经常能碰撞出火花。有一次,原连庄在育种中遇到了难题,回家后向丈夫诉说。茹振钢听后向她提议说:“如果把大白菜与甘蓝进行杂交,综合二者的优势,会不会让难题迎刃而解?”原连庄眼前一亮,马上将丈夫的提议应用起来,但是新的品种不结籽,实验没有成功。他又提议说,“你再试试把油菜引入杂交,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呢?”这个提议最后让原连庄得到了满意的结果,一个优质的大白菜新型品种成功问世。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茹振钢夫妻一直坚持先“国”后“家”。2011年,妻子原连庄被查出患上直肠癌,在上海急需做手术。当时,河南要申报国家十二五计划的重大农业项目,茹振钢作为项目牵头人,一边要到北京参加科技部组织的答辩和项目申报,一边在为推广小麦新品种多方奔走,组织多省专家齐聚新乡开研讨会。在研讨会上,他一反常态,寥寥几句发言让在座的领导和专家感到异样,上前询问时,因为牵挂妻子的病情,茹振钢终于没有忍住,在众人面前突然失声痛哭。在北京的会刚开完,茹振钢立刻登上了去上海的班机,捧着鲜花来到了妻子身边。即使在患病的非常时期,原连庄也从心底理解支持丈夫,因为她本人也对育种工作近乎痴迷。她说,自己是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去上海做手术前,她还跑到郑州为老百姓指导生产。因为做了最坏的打算,手术前她把白菜育种的所有事情,都向助手做了详细的交代。即使在病床上,原连庄也没放下她的白菜,化疗期间还让助手把资料图片发到微信上。她说:“别看我们搞的是蔬菜小作物,但事关民生,其实是在为国家守住菜篮子,必须要把我们的资源保护好!”

2018年,原连庄又被确诊为乳腺癌。想着之前的经历,茹振钢向她许诺:“这次我一定好好陪你。”结果,他依然没有完全实现自己的诺言……令茹振钢夫妇欣慰的是,女儿茹苏珊很争气,像父母一样,一路上演开挂的人生:读研究生拿到美国华盛顿大学全额奖学金,又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用计算机高科技进行苹果、玉米、大豆育種。茹振钢感慨:“孩子长大了,在农业方面的研究比起我们更尖端……”

2019年6月,茹振钢和原连庄这对农业科学家伉俪,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8月又传喜讯,茹振钢培育的高光效小麦新品种获得了验证通过。一晃30多年过去了,夫妻是各自行业的领军人物,他们也是人人羡慕的“神仙眷侣”,从恩爱小夫妻变成知心老来伴。上了年纪睡觉轻,为了不互相影响,两人选择“分居”。但每天夜里,茹振钢必定要到妻子房里巡视一圈,查看她是不是盖好了被子,有没有受凉。老伴常说:“有他在,我可踏实了。”这几年,茹振钢的名气越来越大,有人要为他写剧本,有人要为他写传记,他一律拒绝。为啥?怕被拔得太高,太虚。出版社就跟原连庄约稿:“您来写,肯定不虚,内容也丰富。”到2021年春节前,原连庄的书稿已基本完成,最迟今年秋天,大家可以通过书,看到一个更真实的诗人科学家,以及他们的爱情“田野童话”。

编辑/刘洋

猜你喜欢

白菜小麦妻子
羊与白菜
狼、羊和白菜
我胖吗
解读山东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及发展前景
小麦,你好
怀才不遇
防止小麦倒伏和增加穗数及穗重的措施
小象种白菜
我的英国朋友小麦
妻子的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