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学习障碍生情感感化的案例
2021-06-15李祎
李祎
在班主任工作中,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就是班级学习障碍学生的表现及其对班级集体的影响。学习障碍并不仅仅指学习困难,而是关涉到一个或几个学困生在集体中的整体表现和状态,以及这种状态给班级带来的影响。于是,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我非常注重对学困生的管理。而且我认为这种管理不应该是一种硬性的管理手段,而应该是柔性的引导、情感的感化、用心的呵护,用爱去守候,这样的学困生转化,将变成一个静待花开的美好过程。
一年级刚入学时,小明在班级里是一个很腼腆、性格内向的小男生,各方面行为表现都比较落后,不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的学习和日常工作,情感上也属于游离型的学生,躲避、逃避与学生和老师的交往,游离于群体之外,生活上和情感上都不够投入。课堂上也从不主动举手发言,上课常常开小差,玩铅笔、橡皮,在座位上发呆,注意力不集中,在学校日常的学习任务也是磨蹭、拖延,常常完不成课堂作业,还经常在课堂上随意走动、说话,扰乱正常教学和日常秩序。
遇到这样的学生,相信每一个班主任从情感上都是不愿接受的。但是,我知道每一名学生,无论他的天资怎样,都拥有着平等的生命,拥有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我更深知,作为他的启蒙老师,如果我选择放弃他,那就意味着在人生之初他就被放弃了,之后如果想再重新融入、重新获得社会的认可将是难上加难。所以,我在无数遍地告诉自己,越是对待这样的学生的态度和方式,越是彰显我们教育的真谛和高度。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经过与其家长的沟通和交流,我制订了一个周详的拯救计划,而这个计划的核心和主要理念,就是用心呵护,用爱守候。
首先,与家长用心沟通,真心交流,努力实现家校合力。这一点看似老生常谈,但我的出发点和沟通的前提却至关重要。我秉持着一个重要的原则“成绩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样从根本上使得家长能够放下焦虑,努力配合老师,做到家校合力,共同培养孩子。所以,我首先告诉小明父母不要过度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不要总让孩子因成绩而受到批评,否则孩子可能会因总是遭批评而更加厌倦学习。所以,不要一味地批评,要多采取鼓励的机制和良好的奖励机制,每一个小的阶段都给小明设立一个目标,只要目标达到后就要毫不吝啬地夸奖并给与一定的奖励,或是全家一起出去游玩或是给他买他想要的玩具,或者满足他一个愿望,等等。
然后,在校期间用心关怀,用爱守护,以情感化学生。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表扬和鼓励远远要比惩罚更直接、更有效。于是,在班级中我总是不遗余力地表扬小明。只要发现他上课时比往常多了一点专注,能够跟上老师的思路,就积极鼓励他发言,发言后给与表扬和鼓励。每一次鼓励,小明的眼神中都放射出光芒,喜悦的小内心表露无遗。每当看见他放光的小眼神,我都确定我的策略是正确的,用关爱和鼓励一点点筑起学生进步的阶梯和动力。这样才能够做好情感的积累,从而使得小明对我产生莫大的信任和依賴。信任和依赖一个人,才能够更好地听从,所以小明日渐对我的话很信服。
最后,时刻提醒,不断蓄能。学生的成长都是阶段性的,遇到一点困难可能就会放弃之前的努力,所以我抓住每一个可能放弃的苗头,不断鼓励他,告诉他转变学习困难的过程是艰难曲折的,遇到任何困难都不要气馁和退缩,要相信自己能达成最后的目标。及时用心的关注、鼓励和引导,犹如一针针强心剂不断增强学生的内心,坚定了小明的目标和积极向上的信念。
一个学期的干预后,小明的进步非常明显,不仅在学习成绩上,更在其情感的体验上。平时上课小明也会积极地举手发言,主动跟随老师,并能够积极主动交作业,成绩稳步提升。同时,通过成绩的提升和老师的认可,小明逐渐地从游离型学生变成了参与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活动,跟同学和老师的关系也日渐融洽。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使得小明超出自我效能感范围,让他知道了自己的能力有突破的可能,自己完全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不断增强了信心,扫除了之前的一切阴影,日渐变得很有自信。
总之,在整个转化过程中,教师是转化的核心,用心、用爱是学困生转化的关键,鼓励和表扬、情感的关照和心灵的相通是学困生转化的重要手段。一个人的成长,不是一次成绩、一张试卷、一年两年的短暂过程,而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征程。在这场征程中,家长是给孩子赋能的人,老师是给学生蓄能的人,一个充满阳光、正能量和美好心灵的教师,必定会蓄养出一个个拥有美好心灵的人,培养出一朵朵美丽绽放的花朵。
编辑/李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