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空间观念培养的教学案例探析
2021-06-15庞娟娟
庞娟娟
空间观念,就是在大量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关于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印象,简单来说就是物体的表象和空间位置在头脑中的再现。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既能从几何图形联想到实物,又能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这是小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结合实际案例,笔者探讨一下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教学方法。
一、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要求
1.实物图形转化
培养空间观念,能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例如看到电视机、电冰箱,就能联想到长方形;看到钟表、饭碗,就能联想到圆形。此外也能根据几何图形,还原出相应的实物,例如说到扇形,可以联想到折扇、彩虹等。本质上,实物和图形的转化,是二维图形和三维图像的转化,是观察、想象、比较、推理的过程。
2.判断物体方位
方位和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是空间能力的一种表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就要正确判断物体方位,把握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用到学生的想象和推理能力,通过观察物体,在脑中想象旋转、平移之后的位置和形态,并说出物体的变化轨迹。
3.描述图形运动
图形的运动是一个动态过程,但运动前的初始状态、运动后的终止状态却是静态的。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要能描述出图形的运动过程,例如如何旋转、如何平移、如何翻转,是动静结合的过程。
4.画出目标图形
和其他学生交流过程中,根据描述的物体画出目标图形,或者根据描述的图形还原出实物,是空间观念的具体表现。这一过程包括三个环节,一是二维图形和三维图形的转化,二是复杂图形和基本图形的分解,三是模型和图形的表达。
二、小学数学空间观念培养的教学方法和案例
1.仔细观察
小学空间和图形教学中,仔细观察是培养空间观念的基础。不同的图形具有不同的特点,学生要想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首先必须进行细致观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确定实物的特征。
以“梯形”课程为例,根據梯形的定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此时学生对梯形的理解,停留在标准的图形上,如图1。一旦对这些图形进行稍微变化,学生就可能难以分辨出来,如图2。对此,教学时教师应该提供多种梯形的图形,并且进行放大、缩小、旋转等变化,让学生仔细观察和鉴别。如此一来,学生既看到静态的图形,又看到变化的图形,可以改变常规认识,加深对梯形特征的理解,树立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观念。
2.加强操作
培养空间观念时,观察是第一步,动手操作是第二步,既能深入探究图形特征,又能对猜想进行验证。具体操作时,主要是通过裁剪、绘画、测量、叠加、对比等方法,对图形特征产生更深刻的感受。
以“圆柱”课程为例,了解圆柱各个部分的名称后,操作教学方法如下:第一,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看圆柱,从侧面看是长方形,从上下底面看是圆形。第二,对圆柱的侧面剪开后,截面会是什么图形呢?教师提出这一问题后,让学生动脑思考,在脑中模拟剪开的过程。例如:沿着圆柱的高剪开,截面是一个长方形;沿着周长剪开,截面是两个圆形。第三,使用橡皮泥制作圆柱体模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切割一刀后截面是什么形状?学生的切割方法不同,得到的截面形状也不同,例如:①水平横切一刀,截面是个圆形;②垂直纵切一刀,截面是个长方形;③在侧面斜切一刀,截面是个椭圆形;④从底面向侧面斜切一刀,截面是个半圆形;⑤从上底面斜切一刀至下底面,截面是个梯形。
3.发挥想象
培养空间观念既要对二维图形和三维实物进行转化,又要在此基础上转化三视图、展开图,要想实现这一过程,想象和联想至关重要。学生对几何图形有充分认识,掌握空间位置和特征后,才能提升空间想象力。
在小学高年级中,以“立体图形”课程为例,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情景:分别向学生展示牙膏盒、化妆品盒、可乐罐、蛋筒冰淇淋、兵乒球,让学生发挥想象后,分别抽象成长方体、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总结正方体的特征时,教师可以类比长方体,让学生思考“如果长方体的长、宽、高均相等,那么长方体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学生通过想象,配合长方体和立方体的模型,就能得出立方体的特征:12条棱长均相等,6个面均是正方形。
4.动静结合
对图形运动进行教学时,能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和变化的眼光看问题。图形都是线条组成的,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从运动变化的线条和角度,来欣赏图形并设计图形,既能加深对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理解,又能激发学习兴趣,从中感受到图形的美感,为空间观念的培养奠定基础。
以“角”课程为例,教材中是利用射线为角下定义,并说明了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学期间,如果教师照本宣科,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为今后任意角的学习造成障碍。动静结合教学法,教师和学生可共同动手制作关于角的学具。例如:将两个硬纸板的一端钉在一起,其中一个硬纸板固定,另一个硬纸板活动,就能形成大小不同的角。如此一来,除了教材上的定义,还可以将角定义为“一条射线围绕一个端点旋转而形成的”。进一步控制旋转大小,就能得到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等,整个教学过程是动态变化的,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1.处理好几个空间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处理好三个空间:一是看的空间。观察是认识图形的第一步,通过观察图形的特征,能理解各个边角的位置关系;再结合公式和定理,能为后续的图形证明题打下知识基础。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留出观察时间,并和自己熟悉的图形相互比较。二是想的空间。首先是猜想,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自己的理解,对问题大胆假设猜想;其次是思考,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的结论,远比教师直接讲解的记忆更深刻。三是做的空间。一方面动手操作要有价值,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而不能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教师要为自己留出研究空间,因为教材在不断更新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也在提高,教师必须通过研究提升自我,适应实际教学需求。
2.发挥多媒体优势
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多媒体具有独特优势,能将教师的口头讲解转变为实际操作,可以实现脑海中的想象,是教师和学生沟通时的桥梁。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其一要提高课件质量,要求教师整合教学资源,将图片、动画、视频等要素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二要突出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盲目使用多媒体倒不如没有多媒体。
3.和实际生活相结合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他们的生活经验和阅历少,教学时应结合日常生活,做到理论结合实践、实践指导理论。剪纸艺术中,就运用了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太阳的升起落下和东西南北的位置关系密切相关。将教材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可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一个重点,对学生的要求是:实物图形转化、判断物体方位、描述图形运动、画出目标图形。文章从仔细观察、加强操作、发挥想象、动静结合四个方面,介绍了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教学方法,希望为实际教学活动提供借鉴。
编辑/魏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