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1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要点

2021-06-15

农经 2021年4期
关键词:三农农村建设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抓好农业生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2020年“三农”工作回顾

围绕市场主体的急需制定和实施宏观政策,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创新宏观政策实施方式,对新增2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建立直达机制,省级财政加大资金下沉力度,共同为市县基层落实惠企利民政策及时补充财力。

优先稳就业保民生,人民生活得到切实保障: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到5.2%。对因疫情遇困群众及时给予救助,新纳入低保、特困供养近600万人,实施临时救助超过800万人次。

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主要目标任务如期完成:较大幅度增加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对工作难度大的贫困县和贫困村挂牌督战,精准落实各项帮扶措施。

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帮助返乡贫困劳动力再就业,努力稳住务工收入。

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深入开展消费扶贫。

加强易返贫致贫人口监测和帮扶。年初剩余的55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长江、黄河、海岸带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深入实施,生态建设得到加强。

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时处置一批重大金融风险隐患。

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社会事业等领域改革。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城乡区域发展格局不断优化: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粮食实现增产,生猪产能加快恢复,乡村建设稳步展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

推进煤电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在实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方面出台一批新举措。

加强依法行政和社会建设,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开展国务院大督查。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国家脱贫攻坚普查。

“十三五”时期“三农”发展成就

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6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摆脱了“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困境,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连年丰收。

1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目标顺利实现,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超过2100万套。

区域重大战略扎实推进。污染防治力度加大,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全面建立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教育、衛生、文化等领域发展取得新成就,教育公平和质量较大提升,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十三五”时期,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十三五”时期,1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目标顺利实现。

“十三五”时期,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十四五”时期“三农”发展目标任务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黑土地保护工程,确保种源安全。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

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进重要生态屏障建设,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森林覆盖率达到24.1%。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完善城乡医疗服务网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1岁。

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实施粮食、能源资源、金融安全战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提高能源综合生产能力。

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实施粮食、能源资源、金融安全战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提高能源综合生产能力。

2021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进出口量稳质升,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2021年“三农”重点工作

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引导银行扩大信用贷款、持续增加首贷户,推广随借随还贷款,使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更多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受疫情持续影响行业企业给予定向支持。

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

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完善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困难人员就业帮扶政策,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

稳定和扩大消费

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健全城乡流通体系,加快电商、快递进农村,扩大县乡消费。

扩大有效投资

继续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实施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现代物流体系。政府投资更多向惠及面广的民生项目倾斜,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提升县城公共服务水平。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

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对脱贫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发展壮大脱贫地区产业,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分层分类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在西部地区脱贫县中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发挥中央单位和社会力量帮扶作用,继续支持脱贫地区增强内生发展能力。

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保障粮食安全的要害是种子和耕地。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质量,完善灌溉设施,强化耕地保护,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稳定种粮农民补贴,适度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扩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和品质。多措并举扩大油料生产。发展畜禽水产养殖,稳定和发展生猪生产。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保障农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开展粮食节约行动。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我们一定要下力气也完全有能力保障好14亿人的粮食安全。

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和乡村建设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稳步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化供销社、集体林权、国有林区林场、农垦等改革。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支付。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壮大县域经济,加强对返乡创业的支持,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千方百计使亿万农民多增收、有奔头。

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继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

有序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推动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研究制定生态保护补偿条例。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科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让我们生活的家园拥有更多碧水蓝天。

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猜你喜欢

三农农村建设
寒露
赞分盐镇裕牛村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热点
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主线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2013年度“三农人物”揭晓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