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群改革策略
2021-06-15张立新
张立新
摘 要:解读《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不难发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理解能力,促进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已成为高师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专业也迎来了新的挑战。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承担着保障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音乐师资输出的重要责任,其专业课程群设置直接影响到未来音乐教师的质量,因此对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群的研析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基于“MPCKS”理论模型,面向新时代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发展现状,反思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不足之处,通过对课程的设置分析,提出相应改进策略,以满足新时代学校教育及社会的发展需求,促进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MPCKS”理论;音乐教师教育专业
一、“MPCKS”理论模型解读
“MPCKS”(Music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and Skills)即音乐学科教学知识和技能,该理论由东北师范大学尹爱青教授首次提出,其理论基础源自美国著名教育家舒尔曼1986年提出的“学科教学知识”的概念,即“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MPCKS”理论是音乐教师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具体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音乐学科知识和技能、音乐教学知识和技能、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音乐教学情境知识和技能。“MPCKS”理论模型的提出站在我国教育教学现状的基础之上,为音乐师范生的培养提供了一种可操作的范式,也为音乐师范生在校的培养评价提供了一种可参考的标准。
二、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群改革
存在的问题
(一)“师范性”课程特点不突出
笔者在调查整理中发现部分院校在音乐教师教育课程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安排上有着共同的特点:如课程种类繁杂、课时结构安排不合理等“胡子眉毛一把抓”现象。以某省属师范大学为例,在音乐学(师范)专业培养方案专业发展方向课程安排中,首先专业主干课程学分权重多倾向于演奏、演唱、创作等,对于演唱、演奏、创作等的讲授与训练很少涉及;其次音乐学科本位课程的学时占比超过45%,需特别说明的是这里的音乐本位学科课程主要是指在音乐学科本位的概念上开展的演奏、演唱、理论等课程教学。音乐学科本位课程的学时安排比例较大,势必会导致音乐教学知识和技能课程占比小,忽视了“师范生”的特性,忽视了师范生在未来职业发展中应对教学主体的“教”的能力的培养 。
(二)音乐教师情境教学素养有待提高
某省音乐教师培训班学员开展音乐教学现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可以进行单独的演唱、演奏,但技能教学应用能力极差,对教学情境的创设生搬硬套,使用的教学素材多来源于互联网。这些教师很少能够进行自主创编,创新能力差,拿来主义多。究其原因,还是教师教学素养与音乐教育情境创设素养较差。这与教师在读期间对教学素养与音乐教育情境创设素养不够重视有关,只是背诵教学法课上的知识点内容,但缺乏针对性的训练。总之,大多数教师音乐学科专业素养基本满足教学日常需求,但是在音乐教学方法的应用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音乐教学素养与音乐教育情境创设的融合效果非常不理想,以至于产生了闻“教学法”而“愁眉不展”的现象。
三、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群改革策略
(一)以音乐教学知识和技能课程群为引导
以音乐教学知识和技能课程群为引导,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改变对音乐教学知识和技能课程的认知。长期以来大部分院校极度重视音乐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师范生本质的培养,使得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有着根深蒂固的执念。这一执念直接导致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的割裂,使得学生脱离师范生培养的路线。音乐教师的专业基本技能固然重要,但更应该考虑到的是教师的专业性。比起演唱技能、演奏技能、和声技能,对于教师教育专业而言,更重要的演唱教学技能、演奏教学技能、合唱教学实践技能及音乐教学技能。将音乐教学知识和技能课程群放在专业课程的引导位置,能够更加高度贴合“师范”培养这一特性。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直接目的是为未来教师职后发展做铺垫的,因此以音乐教学知识和技能课程群为引导是专业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不难在各类音乐师范生培养计划中发现音乐教学知识和技能课程设置,其核心意旨为音乐课程与教学领域下的音乐课程与教学内涵讲解、梳理、思辨等。
通俗而言,以音乐教学知识和技能课程群为引导就是发挥其“学法建议”指导和引导作用,这一概念主要包括了两个维度的含义:第一个维度为师范生职前“学法建议”,第二个维度为师范生在教学中对于学习者关于学习材料的学法建议训练及培养。前者的重点是培养师范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方法,系统、科学、高效地引导师范生完成在校期间的培养。学法建议指导对高师施教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施教者需要站在更广阔的视野下,对当下师范生的能力和技能进行培养;另一方面施教者需要多元地看待音乐教育现象和问题,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因材施教。后者的重点是要使得师范生能够在既定标准内,科学、准确地设计教学方法,给予学习者一定的学法建议。要做到妥善处理职后教育过程,要求师范生在校期间就要树立“学法建议”意识。
(二)重视音乐教学情境知识和技能课程
重视教学情境知识与技能课程,要求课程设置体现出引导音乐师范生洞悉未来课堂中的教学情境,使之对教学情境与知识有着正确的认识,掌握基本的方法与技巧,能够初步、准确、较好地创造好的教学情境。何为教学情境?一般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所创设的情感气氛。在音乐课堂上,音乐教学情境创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音乐学习动机。对于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的創造性思维、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音乐教学情境的创设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主要的特征,分别是生活性、学科性、形象性、问题性、情感性、创造性及协作性。在日常的教学观察过程之中发现,一些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对于音乐教学情境知识和技能课程有着模棱两可的态度,具体体现在学生对于教学法类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学生课堂思维不活跃,课堂非正面沉默现象严重,教学气氛不佳、学生十分被动。产生这种负面结果一方面源自学生自身对待教学情境知识与技能课程的不重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教法类的教师在日常开展教学中也忽略了教学情境的重要性。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策略在于: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不仅需要掌握音乐学科的所有具体知识、事实、概念等(例如原理和规律),而且还需要考虑到教学情境的主要特征,将学科性、形象性、情感性、整体课堂的审美性融入常态课的教学之中,且将已获得的知识、事实、概念等转化成为可被学生接受的、符合特定教学情境,能够被学生理解的过程。已有研究表明:教学情境知识与技能是影响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第三因素,教师对教学情境的知识与技能在音乐课堂上的应用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重视音乐教学情境知识和技能课程对师范生的输出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MPCKS”理论模型视域下探讨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群改革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发展质量直接影响基础教育阶段音乐课程的质量,以音乐教学知识和技能课程群为引导,重视音乐教学情境知识和技能课程,其核心要义为体现“师范性”特征,根本目的是培养音乐师范生,为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群设置与改革提供参考意见。“MPCKS”理论模型所关注的音乐教师核心教学素养,对于职后音乐教师的发展同样有着探讨价值。
参考文献:
[1]程强.基于MPCKS的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
[2]赵英,李知音,廖伟.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师范生教育实践体系特征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18(4):43-56.
[3]佟贺,尹爱青.中小学音乐教师发展核心素养探析:基于“MPCKS”理论模型[J].文艺争鸣,2017(10):198-202.
[4]朱旭东,陈兰枝.构建教师教育学科体系推动教师教育事业发展:访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朱旭东教授[J].教师教育论坛,2014(2):5-11.
作者单位:
青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