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味的形式
2021-06-15何蕾
何蕾
摘 要:彩砂曼荼罗是一个表达内在蕴含的佛教精神世界的独特外在形式,通过赋予图案与色彩不同的象征含义,将其组合成一个充满意味的形式。文章从曼荼罗各部分的象征内容与外在呈现形式入手,论述其所表达的宗教观、蕴含的艺术思想与具有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曼荼罗;彩砂;宗教艺术
“曼荼罗”一词源于印度梵语,在汉语中被译为坛城,起源于古印度,是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与西藏本地宗教相结合而形成的藏传佛教中宇宙观的一个产物。曼荼罗的种类及形式非常复杂,按照意义来说主要分为:自性曼荼罗、观想曼荼罗、形象曼荼罗。从形态上可分为:大曼荼罗(诸佛菩萨形象的曼荼罗)、三昧耶曼荼罗(用诸佛菩萨所特有的法器和能代表诸佛菩萨个体身份的手持物等绘制而成的曼荼罗)、法曼荼罗(书写或绘出诸佛菩萨的“种子字”、名号、经文、经文名称取代佛像的曼荼罗)。按照形式来分又可分为:内曼荼罗、外曼荼罗。而外曼荼罗又有很多表现形式,例如手绘、铜筑、木雕、沙砌等等,其中具特色的当属彩砂曼荼罗。彩砂曼荼罗主要是由白色矿石研磨加入天然矿物颜料染色而成,主要有白色、红色、蓝色、黄色、绿色五种颜色。
一、彩砂曼荼罗的艺术观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在美学中提到象征的各种形式都起源于全民族宗教的世界观。在艺术起源的问题上黑格尔的认识是基于客观唯心主义的,他认为艺术是理念世界的感性体现,包含思想、精神。人们通过感官感受到客观世界的事物并将这个形象储存在内心世界,当别人提到这一事物时,即使此时的客观世界并未有这一形象,脑海中也会浮现关于这个事物的具体形象。例如,当提到“桌子”这个词时,人们脑海中都会出现一个关于桌子的具体形象,这就是理念世界。黑格尔认为艺术品的内容就是这个理念世界,而感性体现则是理念世界艺术表现的形式,当感性形象压倒理念世界形象,不是理念世界中对此事物所认知的形象时这就是象征型艺术。曼荼罗艺术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三昧耶曼荼罗。三昧耶曼荼罗由能代表诸佛菩萨的器物来象征某尊佛像,而不是以诸佛菩萨的具体形象来展示。这是曼荼罗艺术的一个象征性体现。描绘彩砂曼荼罗的僧侣对世界的认识就是他们的理念世界,彩砂曼荼罗中的各种几何图形就是他们对这个理念世界的一个感性表达。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这些几何图形被赋予了特定的象征意义。
曼荼罗从整个构图来看是由圆形、方形、三角形、莲花瓣以及各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构成。在提到圆满、轮回这些抽象词的时候,客观世界中是没有一个具体形象的,而圆形图案从外观形象上来看,由一条线首尾相连没有终点也没有起点,所以圆形在彩砂曼荼罗中被赋予着圆满、轮回、聚集的意义,也象征着时间的无边界。矩形在整个曼荼罗中代表佛陀世界中的城墙、护城河、屋檐等装饰物,这些物象在客观世界和理念世界中都承担着保护和隔绝的作用。在客观世界中城墙、护城河、屋檐这些结构复杂的物象绝不是单一的二维扁平的矩形。但从俯视角度向下看这些物象时,其呈现出来的外观状态就是一个近似矩形的形象,因此将这些物象简化为二维扁平的矩形来象征安宁、稳固、安全、刚健、正派、有规有矩、坚不可摧。这种取某一事物的单个特征来代指这个事物而适当简化这个事物其他特征的藝术形式是曼荼罗艺术的一大特征。曼荼罗艺术在最初的创作中不仅具有象征型美学思想同时还具有意象表达的艺术思想。例如,曼荼罗中的莲花瓣,其在曼荼罗的呈现形式上占据很大的比例。莲花生根于淤泥之中,破土而出的花朵却是清净、纯洁的,不受淤泥的半点腐蚀。清净、纯洁这些词是创作主体自身的一个情感活动,我们将之称为意,当创作主体想要表达这个意时就需要一个载体作为中介来传递,这个载体物质就是象。脑海中主观意识的意与客观世界存在的象的结合,就是将主观意识的意寄托于客观存在的象来表达传递情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寄情于物的创作手法。彩砂曼荼罗艺术形式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对各种图形赋予相应的情感寄托,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其排列组合起来,表达藏传佛教密宗独特的佛陀世界,将一个精神佛陀世界通过特有的方式展现出来以唤起信徒的共鸣。各个图形、色彩都各自代表着佛陀世界的一部分,以此组合成一幅充满象征意味的曼荼罗。这种意象表达形式是极具中国东方艺术特色的,它是在中国藏传佛教密宗特有的文化环境中产生的。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曼荼罗所表现的佛陀世界正是佛教僧侣们对整个宇宙世界的关注与思考,它将客观世界中观察到的自然事物意象化处理,是创作主体将自我情感与现实、心灵与事物相结合并按照自身的意愿构建的一个理想世界,是一个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产物。彩砂曼荼罗艺术最终所呈现的整体形式其实是创作主体主观意识的一个物化载体,极具中国古典美学物化思想,局部的各元素采用的是上文提到的寄情于物的手法。情感主体只有一个,但受众在观想曼荼罗时是人物合一的,主体人置身于曼荼罗所描绘的宇宙世界之中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状态。这是物人互为主体的一种移情方式,这种移情方式其实就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物化思想。物化思想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的老子哲学,在战国中期的庄子哲学中成熟。综上,彩砂曼荼罗不仅具有西方的美学思想,还能彰显中国传统的东方美学思想,无疑是一个集聚中西方艺术思想的瑰宝。
二、彩砂曼荼罗的艺术价值
彩砂曼荼罗作为一个宗教产物,它的宗教价值当然是不可否认的,而作为一个艺术品来说,它的价值也是极大的。首先,彩砂曼荼罗的制作材料是非常讲究且珍贵的,需要全部选用全天然的不加任何人工化学物质的矿物质颜料。每种颜色都是采用相应色彩的矿石或植物研磨制成粉状,用最原始的色彩表达着最本真的情感。这不仅是彩砂曼荼罗的一个艺术特点,也是它艺术价值的体现。其次,彩砂曼荼罗是数十个僧侣花费数十日精心制作才能完成的,但这种制作精美、形制特别、极富内涵的艺术品也只能短暂地存在一下就会被毁灭掉,不会像其他形式的艺术品一样可以保留下来有更多的受众,这让彩砂曼荼罗所创造的艺术价值显得格外的珍贵。再者,彩砂曼荼罗如上文提到的一样,不仅具有西方美学思想,还具有中国传统的东方美学思想,极具美学价值。中国传统的东方美学物化思想需要更多的载体去继承与传播。最后,彩砂曼荼罗以一个特有的形式来表现难以体会的藏传佛教密宗独特的精神佛陀世界,是结合中国西藏地域特色的艺术产物,其精美有序的构图、丰富的色彩无一不体现独具魅力的藏地文化,这使得人文艺术价值在彩砂曼荼罗艺术中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三、结语
彩砂曼荼罗有着优美的形式与独特的风格,这与藏传佛教的佛陀世界密不可分,给人以神秘、奇特的直观感受,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鲜明的基本特点。繁密精巧的画面布局、高度提炼的线条和几何图案、丰富的色彩都隐晦地象征着哲理。以小见大、以点概面的象征形式完美地呈现了东西方美学思想。
彩砂曼荼罗作为一个宗教艺术产物,不仅宗教意义浓郁,同时还蕴含多种艺术思想,整个表达形式也是藏地佛教密宗文化所独有的。其所反映出来的民族性、地域性和个性是非常典型的,具有极大的艺术价值。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提出“有意味的形式”理论,他认为:“艺术作品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不同艺术品中,线条、图形、色彩以及按照艺术家所特定方式组成的画面形式或这些形式间的关系能够激起我们审美。这种形、色的关系的组形式,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他指出艺术品的各内部要素之间独特的排列组合方式是“有意味”的,能够在受众鉴赏的过程中唤起受众的共鸣与审美情感。彩砂曼荼罗正是通过对内部有象征意义的元素进行独特的排列组合所创造出来的,它所呈现的画面是具有彼岸性与此岸性的,能够带着此岸的我们穿过一层又一层达到彼岸的佛陀世界,这个过程不仅是藏传佛教信徒修行的过程,也是我们艺术受众一层一层赏析彩砂曼荼罗这种有意味的形式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张克成.“一沙一世界”:论秩序感在坛城沙画艺术中的应用[J].文学与艺术,2011(6):72-73.
[2]刘晓艳.道教象征思维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8.
[3]康·格桑益希.天人合一的藏传佛教密宗曼荼罗艺术[J].西藏研究,2004(1):49-59.
[4]蒋述卓.宗教艺术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
[5]蔡东照.神秘的曼荼罗艺术[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
[6]昂巴.藏传佛教密宗与曼荼罗艺术[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
景德镇陶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