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观社会语境下的视觉传达表现

2021-06-15辛智晟

大观 2021年4期
关键词:视觉传达

辛智晟

摘 要:景观社会理论是由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提出的哲学思想,德波认为在现代生产条件占统治地位的生活中,整个社会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景观聚集。景观本身作为一种媒介连接资本生产方式与受众群体,影像与图案本身的视觉表现构成形成了德波所认为的景观社会。在资本主义经济生产的进步下,劳动关系的转换带来生产率的提高,去除了受众的功能性需求而形成了对其他意旨的追求,而这类意旨的构造原理基于视觉传达手段,并由视觉科学家进行传达,且在最终形成了一种虚拟的景观。

关键词:景观社会;视觉传达;虚拟景观

在西方社会批判哲学中,先有马克思对商品社会的论述与批判,然后有德波对景观社会的提出、论述与批判,这两种思想是有承前启后的基础与构思的。本文基于马克思对商品社会批判的异化概念,提出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类需求发展为对物质与资本积累的渴望以及对事物的多元化需求,对景观社会的概念与基本论断进行论述,并从景观制造端出发对景观社会理论的应用进行论证。

一、景观社会理论的基本论述

要了解景观社会理论批判的哲学构思,首先需要了解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商品社会的概念与定义。在原始农耕社会,资本主义不具有其存在所需要的必要条件,因生产力较低,粮食与农作物产量不稳定,生产人口不足且地理上极为分散,所以原始农耕社会时期绝大多数普通阶级对产品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对其本身价值的获取,其要求功能性的目的是以其交换物来改善自己的現实生活条件。而在基本工业化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私有制为基础的根本运作规律决定了社会扩大生产,开展标准化生产以及最大化利益获取的行为活动。同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来临有力地提升了生产力水平,并使得受众改变了对产品的主要需求,开始朝着其他第二、第三性质表现方向发展。如奢侈品的视觉景观构成某种程度上是身份的象征,社交地位的属性排除了功能性在产品中的绝对领导位置。

了解了马克思对商品社会的批判哲学后,德波的景观社会的视觉表现拥有了基本动机。从全面的角度理解德波在社会理论批判中所提出的关键词“景观”,其本意是指一种可观、客观存在的景象,但我们如何理解这种景观呢?“景观”一词在中文中一般是对山川湖海等风景风光的解释,而在英文中则区分得更加细致,景观一词自“landscape”翻译而来,用于广泛指代包含自然风光的各类景观,而“风景”一词更多由“scenery”指代。区分的指代说明了景观可被各类事物所形成的一种规律性视觉感受所指代,而在这里则指代由商品社会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形成的一种新型社会景观,它们不仅仅作为功能性的景观存在,同时也表现在平面图像中,并持续提供着一种广告与控制效能。实践主体作为劳动阶层、制造阶层以及接受阶层,维持着自我循环的运转方式,负责景观的制造、使用以及最终消化与影响的接受。不同内容性质但处于同一阶层以及功能阶段的人群不自知地进行着相互控制与输出,并交叉消化着对方的景观投射。

二、视觉化景观与受众的基本关系

景观本身作为一种媒介连接资本生产方式与受众群体,景观并非一个图像集合,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通过图像的中介而建立的关系。在视觉化景观中,首先呈现的是一种拥有宽量化逻辑下点状化的分裂关系,其每个单元自成一派,但形成组织传达着某一种统一的价值观与价值取向,通常情况下,由于受众多角色的同时出现,制造接受者与传播者的同时占有,所以这种分裂关系通常在内容与外表形式上对视觉化的景观进行调整,但不改变其核心传达思想与价值取向。视觉化景观能够作为受众对总体意义、整体系统的反应与接受载体,从传播环节跳出,退一步重新审视社会化的视觉化景观,不同的价值倾向在大局中反映得十分清楚。不同的人群不自然地被为其设计与准备的视觉化景观所俘获与吸引,甚至被裹挟,受众自我选择的意识被无意识地剥夺,并被迫选择了景观所传达与代表的利益与价值倾向作为个人意志的集中体现,而这里也符合鲍德里亚所提出的符号倾向与其强烈指向性。普遍意义上的视觉化景观整体具有一种证据性与解释性,是受众在具体化系统下发展的外显结果,从某些视觉化景观表现中可明显察觉出各方参与群体以及系统整体带来的差异,其可作为受众自身再检查的参照与考量标准。

三、景观社会的视觉传达表现

(一)基本原理在景观中的表现

首先,从基本原理与科学入手,无论何种景观,都存在形状、色彩、结构关系的存在与表达。要高效地制造出一种景观,需要调用标准化的视觉生成系统,运用基本的原理与关系。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背景下,由于其基本运行规律的存在,美学艺术等这类人文社会学科也不可避免地进行了适应与改变。瑞士国际平面主义设计风格将科学的实验方法引入美学制造中,完全平衡的内容布局排版以及零件化标准配套的设计结构被使用,大量数学方法被引入而形成一种复合工业化大生产背景下的标准化设计产品,这些基本的规定形成了一种设计系统,和任何汽车制造厂商一样,设计学科也可以将部分“零件”替换,在改变内容的同时保持其专业性与直接性。而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基本原理的不同组合满足了不同受众群体的要求及需求,景观社会的组建同时也依赖着基本原理的不同组合背后所代表的情感传递与意识导向。

(二)综合视觉表现产生的虚拟景观

在德波的景观理解中,景观可提供实际替代品,以满足受众对渴求事物的占有欲望与需求。当代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大量的综合视觉表现,形成了一种互联网时代的虚拟景观。在以影像与视频为主要传播载体的新媒体时代,全门类的综合视觉表现形式被使用,通过对色彩、色调、影调等基本原理的调整从而使被传达内容表现出一种符合设计者意图的视觉观感。大量不同的目的意识驱动机制对应着完全不同的视觉传达手段以及原理的综合运用。以商业摄影为景观范例,全手段的综合视觉表现运用了包括硬件设备,相机、灯光、场景、妆发等物理性质的视觉表现手段,以及对在拍摄时、拍摄后所形成的成片进行标准化修改的电子媒体手段,如PhotoShop等。这一种景观运用全媒体的视觉传达手段,以整体景观内的抽象范式为样本对受众进行处理,以资本消费为主要驱动手段,将外来观点以及潜在价值观以视觉化效果进行展现、处理以及暗示,提供一种虚拟的感受,最终获得受众的喜爱并使受众进行消费。景观形成了受众被欲望裹挟的媒介,而视觉表现手段成为传达这一暗示所使用的手段。

(三)宏大景观内部携带的视觉表征

单一景观来源于个人的微观视角,而如果放眼全局,所有的微小景观自觉组成了来自不同派别的宏大景观。宏大景观可被理解为一种主观精神在物质以及平面中的客观再现,其通过视觉存在并通过视觉媒介被受众接收。主观精神通过设计者的布局与构思成为一种可客观存在的景观。景观作为一种空间实体,自然也有其基本规律,以不同级别的消费品为例,其包装设计需要根据其根本目的、消费者人群定位等形成不同视觉表征。这在新媒体媒介中也十分常见,最近爆火的《赛博朋克2077》游戏通过暗色调以及超现实的游戏绘画方法表现出赛博朋克视觉表征,展现了一种全新的、真实且虚假的虚拟景观。

四、结语

本文从马克思对商品社会的论述与批判,以及原始社会生产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所发生的转变出发,论述了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及基本运作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当代化的运作方式以及发展延伸,最终结合视觉传达表现原理对其进行了论证分析,解析了视觉运作在景观机制中的功能与主要位置,同时结合互联网虚拟新媒体探讨了宏大景观下的视觉表征。德波通过《景观社会》开启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下的景观批判,而景观的形式与媒介通过科技发展以及传播方式改变不断演进,只有敏锐地结合抽象的视觉传达表现美学原理,从表现形态判断,才可真正实现对景观社会的正确认识,并认清其未来的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德波.景观社会[M].张新木,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刘若馨.观看的权力:二元对立语境下的摄影[J].艺术研究,2020(6):15-17.

作者单位:

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视觉传达
视觉传达中汉字设计的符号学原理分析
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信息时代的文化传播者
基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下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视觉传达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初探
论明清招幌广告的视觉传达之美
引导性设计在公共设施领域的应用研究
视觉传达艺术与中韩网页艺术设计的比较研究
设计素描结合视觉传达专业特点的教学探索
浅谈字体设计在商业运用中的创新与表达
鹤文化视觉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