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市轨道交通10号线工程站点与片区规划结合设计研究

2021-06-15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明凯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中原片区轨道交通

文|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许明凯

轨道交通又被称为城市发展的黄金动脉。一条线的开动,不仅仅优化当地的交通系统,改变沿线的区域定位,同时通过轨道交通物业开发,还能有效激发城市活力促进区域发展;实现地铁和商业经营性空间的客流互补,形成城市建设发展的良性循环。

因此轨道交通的建设,一直是推动城市更新改造、功能完善、资源整合的重要源动力之一,也是推动新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落地的关键因素,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工程概述

郑州市轨道交通10 号线工程是一条放射状市域快线,兼具枢纽线功能的轨道交通脉络线。线路自东向西依次串联中心城老城区、中心城西部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须水镇、荥阳等组团,同时衔接了郑州火车站、郑州西站两个交通枢纽。主要服务于西部新城与中心城区之间的交通需求,引导城市向西拓展,促进中心城人口及岗位外迁,提升沿线土体利用价值的TOD 线。

须水站为10号线一期工程第四座车站,车站位于中原西路与新田大道、琼州路南侧地块内,沿中原西路东西向布置。为地下两层标准站。

二砂站为10号线一期工程第八座车站,车站位于中原西路上,介于华山路和天山路之间,沿中原西路东西向布置。为地下两层标准站。

2 须水站结合中原新区控规、城市设计及地下空间衔接解读

2.1 须水站引导中原新区城市设计、控制性规划落地

须水河片区核心版块位于郑州西部,隶属中原区,具体位置为绕城高速与中原西路交会东侧。中原西路由项目中间贯穿,为城区主要联络干道。

位于陇海城镇发展轴上,是联动CCD及周边片区的组团级公共服务中心;南北向主要道路常州路沿线串联多个产业园区,高端要素齐备;位于中原区的西部端点区域,直接与西部新城荥阳组团对接;同时拥有南水北调运河及须水河两大生态景观资源。

在郑州市轨道交通10号线须水站站位确定之前,经与郑州市规划局及片区规划局对接,由于中原新区片区属于郑州市西部新城区,是郑州市连接西部新城区荥阳、上街区的必经区域,以绕城高速、南水北调工程为界,初步形成的行政片区,因此新区规划、控制性规划及城市设计均未形成,不能充分指导车站站点的选择。

轨道交通10号线的形成,充分给与中原新区规划支持,在规划层面给与其片区的战略定位,是带动区域工业升级的关键枢纽,形成汇聚主城区科技、服务、创新等要素资源,辐射带动西部区域传统产业升级的关键着力点。

须水站的站位确定促进片区核心区域控规提上日程,对站点周边土地现状进行分析,郑西高铁高架联络线位于核心区北侧,中原西路及道路绿化带已建,地块内的限高控制。对总体规划的分析,除了绿地、道路及其他市政设施用地外,上位控规布局的科研产业、商务办公用地,约占整体发展用地50%,结合适当的商业及居住配套,构成一个适合产城融合发展、职住比例相对平衡的城市格局。对核心交通的解读,承接上位规划路网布局,道路层级及路网密度为既定条件。

2.2 中原新区核心片区城市设计、规划分区结构成型

以城市设计手段介入核心区规划,通过3个问题的切入点进行城市设计研究。

(1)运用城市设计手段, 优化用地南北连通性, 改善中原西路及两侧绿地尺度过宽,导致的空间割裂问题:创造以人为本人文和谐的空间网络,提倡城市场景化、街道舞台化、建筑家具化、人群演员化理念。(2)借助地铁站带来的便捷交通,助推科创服务项目,扩大城市活动辐射发展能级:围绕地铁站点,倡导土地利用混合利用,促进产城高度融合,确保土地高效集约利用,提升片区价值。(3)融合在地生态资源,打造宜居宜业的工作、居住、生活环境,发展美丽经济:借势风、光、水独有资源,打造风廊绿网和亲水体系,创造融合蓝绿生态环境的生态海绵及韧性城市体系。

城市设计重点一:用地布局与开发强度,采用多元混合布局,多元配套功能布局,开发强度控制,包含容积率、建筑高度控制,用地功能布局。设计重点二:门户打造与天际线,包含建筑次序感与形式感打造,中原西路门户意象打造,核心区门户天际线营造。满足开发强度及高度控制的项目天际线打造,同时体现现代建筑美学,打造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疏密有度、灵动活跃的城市风貌。对商务建筑集群与中原西路景观走廊进行有机整合打造,共构西美战略的门户形象。设计重点三:地下空间与轨道交通站点衔接,包括片区地下公共空间系统,轨道交通站点与下沉广场融合,中原西路商业+景观+通行功能等。设计重点四:韧性城市与海绵系统,基于风、水、光三大自然元素的蓝绿网络设计,通过微环境模型,模拟并评估风廊系统缓解热岛和改善雾霾的效能,开放空间营造四级海绵系统,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层次清晰、架构分明的蓝绿基础。设计重点五:开放空间与景观,包含整体慢行系统设计,生态环境与绿地规划,多元立体开放空间,景观概念结构,中原西路绿化带设计。设计重点六:道路及公交网络化,地下停车一体化系统,多元立体慢性系统,智能无人驾驶交通系统,多元出行及交通服务系统。

2.3 须水站地下空间衔接

在城市设计、规划分区结构成型后,确定郑州市轨道交通10号线工程须水站站位,同时结合车站出入口,打造户外下沉广场景观+阳光车站。让到站的人流一出地铁站厅,便可接触到阳光,享受户外空间氛围。落瀑广场可营造幽静的户外景观,下沉式及二层连接的交通方式可到达文化创意大街及文化活动水域景观。

围绕规划须水站形成北侧科技创新区,中部国际商务区,西南象限活力创意区,东南象限人文生态区。科技创新区沿开放空间主轴打造科技景观休闲活动空间,打造创新成果发布展示走廊;国际商务区,对商务建筑集群与中原西路景观走廊进行有机整合打造,共构西美战略的门户形象;活力创意区,打造一条自北向南,串联商务与生态的城市文化活力走廊与夜间经济热点;人文生态区,充分保护并利用水岸空间,植入生态、教育功能,树立郑州新国际形象的人文生态社区。

3 二砂站结合二砂产业园城市设计及地下空间衔接解读

3.1 二砂文化创意广场城市设计

项目位于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西,中原路南,西三环以东,东西向紧邻城市发展主轴,靠近西三环,处于城市向西发展的关键部位,原中国“第二砂轮厂”旧址,与1953年德国援建,当时全国最大的砂轮厂,后期更名为郑州“1953”文化创意产业园。周边土地已大量建设,包括中原万达,欧凯龙国际建材,郑州市财经学院,锦绣中原等公共建筑及住宅建筑,还存在大量正在建设项目。

图1 须水站衔接城市设计

综合借鉴国内外优秀案例进行分析研究:(1)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在公共空间轴线,形态与功能分区对旧厂区进行修整。(2)柏林Borsig工厂,对产业转型,轨道交通可达优先,新旧共生等反面改造。(3)上海红坊,以公共绿地作为公共空间整合布局凌乱的工业遗址成为创意中心,绿色公共空间利用地形重塑的手法形成休闲活动平台,保留了原来工厂的红色基调,形成以红色为主调的雕塑广场。(4)上海新天地,采用功能混合,步行主导,特色公共空间,特色景观为主要设计思路。(5)巴黎卢浮宫——“新”激活、衬托“旧”。(6)漳州台投区——中心区,新旧的有机整合。

城市设计目标,以保护工业遗产为宗旨,塑造新旧共生形象为手段,建设可达性良好、满足区域公共服务功能、推进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特色活力区。对交通与可达性研究,考虑私家车,公交,BRT,出租车,大巴等,重点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设置地下街,将地铁与文创园区联系起来,节点处设置下沉广场,在重点区域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场,整合改造停车场、停车库。对历史保护研究,二砂厂核心区环境保护,铁路意向保护与城市交通组织,园区热力管线意向保护,古树保护,历史建筑的利用。对区域公共服务中心研究,围绕中心区建设宜居的生态公共建筑,综合商业,办公,文化娱乐,生态绿地,中心广场设置体现为一体。

城市设计系统分析:(1)功能分区,按区域及分区分为文化综合展示服务区、艺术创意区、科技创意区、公共服务区、中心广场区、高端居住区。(2)空间使用系统,分为地上、地下两部分,地上区域厂区重点建筑保留,附属建筑改造,临近片区开发控制容积率,绿地率,停车系统智能化系统。地下区域重点以轨道交通10号线地铁车站为核心体系,以地下运河水景为特色,设置核心地下车库,核心创意商业和三磨所商业地下部分,与地下商业街连成一体。(3)公共空间系统,重点从地面公共空间,地面有盖公共空间,包括位于室内的廊道和骑楼,以及地下空间组成;创意休闲空间,是提供创客休闲、交往的环境,是创客交流,激发头脑风暴和创意的场所,设置科技创意区,文化综合展示活动区,艺术创意区;设置下沉表演场,可提供各种中、小型活动,包括音乐演奏、时装表演、文创信息发布等。(4)生态绿草地系统。(5)历史保护系统,包含历史建筑,古树及标志性构筑物。(6)区域标志系统,设置地标,建特色环境。(7)创意性出入口体系。

3.2 二砂站地下空间、过街系统与产业园城市设计融合

二砂站原站位位于中原路与秦岭路路口,秦岭路为城市主干道,设置有BRT快线,客流吸引好,周边规划基本形成。落地实施站位设置在中原路华山路路口,在二砂产业园区城市设计理念及控制性规划引领下,经过多轮研究汇报,二砂站从秦岭路站移至华山路,靠近二砂文化创意广场及郑煤厂区改造项目。轨道交通与城市设计互相成为存在及发展的必要条件,建设区域内次中心,分解主城区生活、工作、交通等方面压力。主要从以下方面体现衔接的可持续发展性:

(1)华山路中原路路口发展为郑西区(中原区)的次中心(或副中心)。因为:①郑西区缺少次中心;②这里有文创中心、万达广场、中晟银泰及北侧可开发用地提供发展。

(2)华山路西侧,罗庄建设区办公楼停车占用了人行道,对城市人行交通和景观极其不利,通过地铁站设置,将停车改在人行道地下。

(3)通过地铁站的联系,结合文创中心(拟建800M 地下街)、保利待建设等地块,建设地下公共空间网,还可和华山路公交枢纽步行联接,对于次中心和郑州都是具有创新意义的。

地下空间规划确定后开始重点研究设计,结合城市设计及城市次中心理论支持,在衔接二砂文化创意广场基础上,预留远期中原路北侧郑煤厂区改造项目,设置市政人行过街系统,连通中原万达地下负一层商业,经过万达后与秦岭路BRT无缝衔接,同时在北侧出入口预留保利住宅及商业地块开发条件,真正实现城市次中心地下空间三位一体,居住、商业、休闲、娱乐,文化创意及公交系统、慢行系统互联互通,互相融合的可实施性。

4 结束语

目前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速度与新区城市规划的滞后之间矛盾日益明显,只有以兼容性,动态性,开放性的设计理念支持轨道交通“一线一路”的综合社会效益链,以点、线、面的广度来引领、贯彻城市规划思想,形成相城市交通一体化,联合开发成熟化,规划管理体系完善化的先进城市发展空间。

图2 二砂站衔接文创园城市设计

猜你喜欢

中原片区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沁园春·赞中原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白塔寺片区地图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御中原 画饼充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