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2021-06-15宋锦秋张建芳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1期
关键词:软胶囊丁苯血管性

宋锦秋,张建芳

(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山东 淄博 255000)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是指由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等脑血管疾病所导致的认知功能损害。此病患者约占痴呆患者总数的20%。有研究指出,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浆Tau蛋白、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升高较为明显,这三项指标的水平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1-4]。临床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关键在于控制患者的原发性脑血管疾病,改善其认知功能,减轻其精神行为症状。本文主要是探讨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男女不限;患者家属知晓本研究内容,并签署了自愿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合并有阿尔茨海默病或癫痫;病历资料缺失;存在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对本研究中所用的药物过敏或存在肝肾功能障碍。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5例患者。在对照组中,有男20例,女15例;其年龄为60~83岁,平均年龄为(67.13±3.94)岁;其病程为6~30.5个月,平均病程为(17.24±3.27)个月;其中,原发病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分别有30例和5例;文化程度为小学或初中、中专或高中、大专及大专以上的患者分别有20例、10例、5例。在观察组中,有男22例,女13例;其年龄为61~83岁,平均年龄为(67.38±3.62)岁;其病程为6~32个月,平均病程为(17.35±3.39)个月;其中,原发病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分别有28例和7例;文化程度为小学或初中、中专或高中、大专及大专以上的患者分别有19例、11例、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方法是: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和吡拉西坦对其进行治疗。阿司匹林的用法是:口服,每次服100 mg,每天服1次。阿托伐他汀钙的用法是:口服,每次服20 mg,每天服1次。吡拉西坦的用法是:口服,每次服0.8 g,每天服3次。在此基础上,用丁苯酞软胶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其用法是:口服,每次服0.2 g,每天服3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治疗6周后及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其认知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MMSE包括7个方面共30个评分项目,总分为30分,患者的评分为27~30分、21~26分、10~20分及0~9分,分别表示其认知功能正常、存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存在中度认知功能障碍及存在重度认知功能障碍[5]。治疗前、治疗6周后及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浆Tau蛋白、Hcy及NSE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和相应的试剂盒检测患者血浆Tau蛋白、Hcy及NSE的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在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3.0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资料比较和等级资料比较均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资料比较用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轻度、中度及重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占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及12周后,观察组患者中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占比高于对照组患者中此类患者的占比,其中中度和重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占比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中此类患者的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比较[例(%)]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浆Tau蛋白、Hcy及NSE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Tau蛋白、Hcy及NSE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及12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浆Tau蛋白、Hcy和NSE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浆Tau蛋白、Hcy及NSE水平的比较(±s )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浆Tau蛋白、Hcy及NSE水平的比较(±s )

血浆NSE(ng/mL)对照组(n=35)组别 血浆Tau蛋白(pg/mL)血浆Hcy(μmol/L)治疗前 263.63±31.38 22.62±2.31 33.23±3.36治疗后6周195.35±25.67 21.21±2.17 30.17±3.20治疗后12周180.15±19.33 19.98±1.99 28.36±2.97观察组(n=35)治疗前 265.23±30.76 22.33±2.26 32.97±3.50治疗后6周176.79±22.37 18.11±2.06 27.26±2.83治疗后12周162.63±18.66 16.10±1.75 26.10±2.63治疗前 t值 0.350 0.530 0.317 P值 0.363 0.298 0.376治疗6周后t值 3.225 6.129 4.030 P值 <0.001 <0.001 <0.001治疗12周后t值 3.857 8.661 3.370 P值 <0.001 <0.001 <0.001

2.3 用药后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的比较

用药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用药后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脑血管疾病患者数量的增多,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血管性痴呆的发病原因主要是患者发生脑血管疾病,导致其部分脑组织缺血缺氧,使其大脑功能受损,导致其记忆力、注意力、执行力、语言能力等下降。有研究指出,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浆Tau蛋白、Hcy及NSE的水平与其病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这些指标可作为评估其预后和疗效的依据[6-7]。现阶段,临床上主要是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调脂药(如阿托伐他汀钙)、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促思维记忆药(如吡拉西坦)等药物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治疗。丁苯酞软胶囊可改善脑血供,清除氧自由,减轻神经功能损伤[8-9]。但关于用此药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效果的研究较少,尤其是缺乏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浆Tau蛋白、Hcy、NSE等指标改善作用的研究。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血浆Tau蛋白、Hcy和NSE的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这说明,在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丁苯酞软胶囊对其进行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丁苯酞软胶囊中的主要成分是丁苯酞,丁苯酞属于人工合成的消旋体,具有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微循环等作用[10-12]。另外,此药还可改善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脑能量代谢及氧化应激状态,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进而可促进患者受损神经元的修复和再生[13-15]。

综上所述,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病情,改善其血浆Tau蛋白、Hcy和NSE的水平,且用药较为安全。

猜你喜欢

软胶囊丁苯血管性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芪黄通秘软胶囊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石杉碱甲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观察
微波消解-ICP-MS法同时测定软胶囊中10种痕量元素
中风活心软胶囊的薄层鉴别研究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血管性痴呆中医治疗探析
通络止痛方治疗血管性头痛60例
养脑复聪汤治疗血管性痴呆3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