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宜兴舟蛾科成虫分类研究

2021-06-15翁琴梁照文方海翔

安徽林业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基部体长横线

翁琴,梁照文,方海翔

(1.宜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江苏 无锡214200;2.宜兴海关,江苏 宜兴214206;3.广德祥云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安徽 宣城242200)

江苏省宜兴市位于119°31′~120°03′E,31°07′~31°37′N,与安徽省广德市紧紧相连。全市国土面积199 660 hm2,其中有林地面积5 200 hm2、森林面积3 867 hm2。现有维管束植物183科559属1 242种;自然植被类型以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主要树种有栎类、松类及竹类。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的采集

于2016至2018年间进行,主要通过灯诱和踏查方式,对宜兴市危害林木的舟蛾科种类进行标本采集。

1.2 标本鉴定

根据相关资料,将采集到的舟蛾科成虫标本鉴定至相应的亚科、种。

2 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共采集舟蛾标本387个,经整理后鉴定属舟蛾科7个亚科30种。

2.1 角茎舟蛾亚科Biretinae

2.1.1 竹篦舟蛾Besaia goddrica(Schaus,1928)

又名纵褶竹舟蛾、纵稻竹舟蛾。

鉴别特征:体长22~27 mm,翅展38~50 mm。触角黄褐色双栉齿状。头部和胸部背面淡褐黄色。腹部背面灰褐色,节间色较淡。前翅淡灰黄色,从基部至外缘具1条暗灰褐色纵纹,该纹与前缘之间近基部与近端部具2条断裂的横纹,后缘于基部与近中部具伸达该纵纹的斜纹,顶角至翅后缘具1条长的斜纹,自然停息时虫体背面形成3条“人”字形纹。后翅灰褐色,前缘色淡。雌虫斑纹不甚清晰。详见图1、图2。寄主竹类。成虫采集时间2016年6~8月、2017年4~6月。

图1 竹篦舟蛾雄成虫

图2 竹篦舟蛾雌成虫

2.1.2 安拟皮舟蛾Mimopydna anaemica(Kiriakoff,1962)

又名安篦舟蛾、竹拟皮舟蛾。

鉴别特征:体长雄26~40 mm,雌23~27 mm。翅展雄52~60 mm,雌68~70 mm。雄虫触角黄褐色双栉齿状,雌虫触角黄色丝状。头顶和前胸背面灰白带褐色。腹部背面黄褐色。雄虫前翅淡黄色,散布不规则黑色短纵纹,亚端部具与翅外缘平行2列小黑点。后翅暗褐色,前缘淡黄色,缘毛色较底色浅。雌虫前翅黄色,后半部具不规则大黑斑。后翅黄色,近外缘处隐约可见深褐色宽带。详见图3、图4。寄主竹类。成虫采集时间2016年8月、2017年4~7月。

图3 安拟皮舟蛾雌成虫

图4 安拟皮舟蛾雄成虫

2.1.3 蔓拟皮舟蛾Mimopydnamagna(Schintlmeister,1997)

又名玛拟皮舟蛾。

鉴别特征:体长15 mm,翅展40 mm。触角暗褐色双栉齿状。头部灰褐色。胸部褐色。腹部暗褐色。前翅黄褐色,翅中部外侧具3列黑斑,且后端黑斑逐渐加大,并有相连,向基部弯曲。此黑斑列与翅前缘间散布不规则黑点。外缘有一列黑斑。后翅黑褐色,前缘黄褐色。详见图5。寄主不详。成虫采集时间2016年7月15日。

2.1.4 长茎姬舟蛾Saliocleta longipennis(Moore,1881)

又名竹窗舟蛾、天窗竹舟蛾、长茎箩舟蛾。

鉴别特征:体长27~29 mm,翅展44~46 mm。触角双栉齿状,黄色或赭红色。身体淡黄带赭红色,腹背末节较淡。前翅淡黄带赭红色,散布黑褐色斑点,中室内有2条天窗形的黄白色纵纹。后翅黄白带赭红色,靠近后缘稍暗,缘毛白色。详见图6。寄主毛竹。成虫采集时间2016年11月7日、2017年6月27日。

图5 蔓拟皮舟蛾雄成虫

图6 长茎姬舟蛾雄成虫

2.1.5 异纡舟蛾Periergos dispa(rKiriakoff,1962)

又名竹镂舟蛾、竹青虫、竹蚕、竹苞虫。

鉴别特征:体长雄18~23 mm,雌22~26 mm。翅展雄38~46 mm,雌48~55 mm。触角黄褐色双栉齿状,雄虫栉齿较长且为黄色,雌虫栉齿较短且为淡黄色。头部胸背面黄褐色。腹部略暗红褐色,个体间有变异,雌虫体色较雄虫淡。雄虫前翅黄褐色,后半部几呈黄色,翅面散布不规则黑褐色短纵纹,翅顶角至翅中部有1条黑褐色斜纹,有些个体翅面仅具红褐色斑,发自顶角的斜纹亦不十分明显。后翅深褐色,前缘黄褐色。雌虫前翅黄褐色,翅中部具粗糙的黑褐色纵纹,但有些个体此纵纹不明显。后翅黄褐色。详见图7、图8。寄主毛竹、刚竹。成虫采集时间2016年6~9月、2017年4~7月、2018年3月。

图7 异纡舟蛾雌成虫

图8 异纡舟蛾雄成虫

2.1.6 竹姬舟蛾Saliocleta retrofusca(de Joannis,1907)

又名竹箩舟蛾。

鉴别特征:体长26~30 mm,翅展47~54 mm。触角红褐色双栉齿状。头和胸部背面浅灰黄色,胸背中央有1条暗褐色纵线伸至头顶。腹部背面前端浅黄带褐色,向后褐色逐渐加深,最后两节颜色变淡呈浅灰黄色。前翅菜刀形,浅黄带灰红褐色,后缘基部暗褐色,翅面散布黑色短纵条纹,亚端部具与翅外缘平等的一列黑色斑点,端缘亦具一列小黑点。后翅暗灰红褐色,前缘浅黄色,脉端缘毛浅黄色。详见图9。寄主竹类。成虫采集时间2016年5~7月、2017年4~6月。

2.2 蕊舟蛾亚科Dudusinae

2.2.1 黄二星舟蛾Euhampsonia cristata(Butler,1877)

又名槲天社蛾、大光头。

鉴别特征:体长32 mm,翅展70 mm。触角黄褐色双栉齿状。头灰白色。胸部背面淡灰褐色。腹部背面褐黄色。前翅黄褐色,翅面可见3条横线,基部的两条淡褐色,其间具2个黄白色圆点,外侧的1条黑褐色,端缘略呈锯齿状。后翅褐黄色,前缘较淡。详见图10。寄主栎树类。成虫采集时间2016年9月、2017年5月。

图9 竹姬舟蛾雄成虫

图10 黄二星舟蛾雄成虫

2.2.2 红褐甘舟蛾Gangaridopsisderceti(sSchintlmeister,1989)

又名德甘舟蛾。

鉴别特征:体长19~21 mm,翅展36~49 mm。触角双栉齿状,红褐色或黄褐色。体灰褐混有红褐色。前翅红褐色,基中部和后部被红褐色鳞片,具一前一后两小白斑,近端部外具红褐色斜线,外侧伴有浅色线。后翅淡红褐色,隐约可见红褐色横线。详见图11、图12。寄主不详。成虫采集时间2016年7~9月、2018年3月。

图11 红褐甘舟蛾雌成虫

图12 红褐甘舟蛾雄成虫

2.2.3 钩翅舟蛾Gangarides dharma(Moore,1865)

鉴别特征:体长29~31mm,翅展57~63 mm。触角黄褐色双栉齿状。体背和前翅灰黄色,布满褐色雾点。前翅具褐色横线5条,中部2条近前缘向外侧呈弧形凸出,第4条前端弯向顶角,端部的呈波浪形。后翅黄褐至红褐色。详见图13、图14。寄主紫藤。成虫采集时间2016年6~9月、2017年5月。

图13 钩翅舟蛾雌成虫

图14 钩翅舟蛾雄成虫

2.2.4 点银斑舟蛾 Tarsolepis sericea(Rothschild,1917)

又名点舟蛾。

鉴别特征:体长27~32 mm,翅展58~69 mm。触角棕褐色双栉齿状。头红褐色。胸部背面灰褐色。腹部背面暗红褐色。前翅灰褐,从后缘1/4到近翅中部具黑褐色斑,其外侧具1枚银白色点。顶角附近具黑褐色斑。后翅褐色。详见图15、图16。寄主不详。成虫采集时间2016年7~8月。

图15 点银斑舟蛾雌成虫

图16 点银斑舟蛾雄成虫

2.3 舟蛾亚科Notodontinae

2.3.1 弱迥拟纷舟蛾Disparia diluta(Hampson,1910)

又名弱拟纷舟蛾。

鉴别特征:体长23~26 mm,翅展49~58 mm。触角淡红褐色双栉齿状。头部灰色。胸部暗褐色。腹部灰色。前翅褐色至灰白色,基部暗灰色,外侧以浅黑色的双横线为边,后方稍外斜,微波浪形,中部有隐约灰白色横线,近端部具暗灰色椭圆形斑块组成的宽横线,端缘具黑斑列。后翅暗灰褐色,外半部较暗。详见图17。寄主柃木。成虫采集时间2016年8月。

2.3.2黑纹迥拟纷舟蛾 Disparia nigrofasciata(Wileman,1910)

鉴别特征:体长22~24 mm,翅展45~53 mm。触角黄褐色线状。体灰褐色。头部黑褐色。胸部深褐色。腹部灰褐色。前翅灰褐色,基部具一深褐色区域,其外缘自前缘基部发出,伸达后缘基部1/3处,前缘近端部具一斜三角形黑色斑。后翅深褐色。详见图18。寄主柃木。成虫采集时间2017年6月。

图17 弱迥拟纷舟蛾雄成虫

图18 黑纹迥拟纷舟蛾雌成虫

2.3.3 缘纹新林舟蛾Neodrymoniamarginalis(Matsumura,1925)

又名缘纹拟纷舟蛾。

鉴别特征:体长21~25 mm,翅展41~45 mm。雄虫触角黄褐色双栉齿状,雌虫触角黄褐色丝状。体形粗状。体灰褐色。头部赭褐色。胸部灰褐色。腹部赭褐色至灰褐色。前翅灰褐色,基部白,其余部分散布不规则乱条纹,亚端部附近具双线形波状横线,端部具锯齿状横线。后翅赭褐色。详见图19、图20。寄主不详。成虫采集时间2016年8月。

图19 缘纹新林舟蛾雌成虫

图20 缘纹新林舟蛾雄成虫

2.3.4 朴娜舟蛾Norracoides basinotata(Wileman,1915)

又名锯纹舟蛾。

鉴别特征:体长21~25 mm,翅展47~50 mm。触角暗褐色双栉齿状,栉齿很短。头和胸部背面灰褐色。后胸后缘和基毛簇末端暗褐色。腹部背面灰黄褐色。前翅灰褐色,基部黑褐色。前缘近端部具黑褐色,翅面中央具一黑色圆斑。后翅淡褐色,后缘色稍深。详见图21、图22。寄主朴属。成虫采集时间2016年9月、2017年6月。

图21 朴娜舟蛾雌成虫

图22 朴娜舟蛾雄成虫

2.4 掌舟蛾亚科Phalerinae

2.4.1 栎掌舟蛾Phalera assimilis(Bremr et Grey,1853)

又名栎黄斑天社蛾、黄斑天社蛾、榆天社蛾、彩节天社蛾、肖黄掌舟蛾、宽掌舟蛾。

鉴别特征:体长24 mm,翅展55 mm。触角红褐色双栉齿状。头顶黄褐色。胸部背面前半部黄褐色,后半部灰。腹部背面黄褐色,末端2节各有1条黑色横带。前翅灰褐色具银色光泽,顶角斑淡黄白色,斑前缘有3个暗褐色斜点,翅面横线黑色,波浪形或齿形,后缘基部及端部各具1黑褐色斑。后翅暗褐色。详见图23、图24。寄主麻栎、锥栎、板栗、榆树、杨树。成虫采集时间2016年5~8月。

图23 栎掌舟蛾雌成虫

图24 栎掌舟蛾雄成虫

2.4.2 苹掌舟蛾Phalera flavescens(Bremer et Grey,1853)

又名舟形毛虫、舟形蛅蟖、举尾毛虫、举枝毛虫、秋粘虫、苹黄天社蛾、黑纹天社蛾。

鉴别特征:体长23~26 mm,翅展45~60 mm。雄虫触角黄褐色双栉齿状,雌虫触角灰褐色丝状。前翅黄白色,翅基具1个灰褐色斑,外衬半月形黑褐色斑,近外缘具5个灰褐色斑,内嵌锈红色斑,愈接近后缘的愈大。后翅浅褐色,后缘色稍深。详见图25、图26。寄主杏、梨、桃、李、樱桃、山楂、枇杷、海棠、榆叶梅、栗、榆等。成虫采集时间2016年7~8月。

2.4.3 刺槐掌舟蛾Phalera grote(iMoore,1859)

鉴别特征:体长42 mm,翅展74 mm。触角暗棕色线状,触角基及头顶具白色毛簇。胸部背面暗褐色。腹部背面黑褐色,每节后缘具灰白色横带。前翅暗褐色,顶角斑暗棕色。基部横线弧状,中端部横线锯齿状,后缘基部及端部各具一暗斑。后翅暗褐色。详见图27。寄主刺槐。成虫采集时间2016年7~9月。

图25 苹掌舟蛾雌成虫

图26 苹掌舟蛾雄成虫

2.4.4 栎蚕舟蛾Phalerodonta bombycine(Oberthür,1880)

又名栎褐天社蛾、栎天社蛾、栎叶天社蛾、栎叶杨天社蛾、麻栎天社蛾、红头虫、栎褐舟蛾。

鉴别特征:体长18 mm,翅展42 mm。触角黄褐色栉齿状。头和胸部灰褐色,腹部背面灰褐色。前翅淡褐色,3条横线深褐色,中间的横线直,外侧的向外方凸出。后翅淡灰黄褐色。详见图28。寄主栎树类。成虫采集时间2016年11月。

图27 刺槐掌舟蛾雄成虫

图28 栎蚕舟蛾雌成虫

2.5 羽齿舟蛾亚科Ptilodoninae

2.5.1 灰颈异齿舟蛾Allodonta argillacea(Kiriakoff,1963)

鉴别特征:体长20~24 mm,翅展46~50 mm。触角黄褐色双栉齿状。头顶灰白色。胸背浅褐色。腹部浅灰黄褐色。前翅浅黄褐至灰褐色,基部有一白点。基部中侧具双排黑点列,其外侧为波状斜横线,顶角斑和黄白色。后翅暗褐色。详见图29。寄主不详。成虫采集时间2016年8月、2017年6月。

2.5.2 珍尼怪舟蛾Hagapteryx janae(Schintlmeister et Fang,2001)

鉴别特征:体长18 mm,翅展43 mm。雌虫触角红褐色栉齿状。头和胸部暗红褐色带黑色斑。腹部黄褐色。前翅暗红褐色,前缘具4个短棒状白斑,有时最基部的1根不明显。基部具4个短黑斑,排成一斜列,与一略呈角状弯曲的黑斑相对。翅面中央具一竖三角形斑,外侧为镶黑边的肾形斑。自前缘端部第2个白斑有1条横线伸达后缘中部,该横线双线形,内镶黑边,外侧向翅端衍生出刺状纹。翅端具1列白色剑状纹。后翅灰黄褐色。详见图30。寄主不详。成虫采集时间2016年8月。

图29 灰颈异齿舟蛾雄成虫

图30 珍尼怪舟蛾雌成虫

2.6 扇舟蛾亚科Pygaerinae

2.6.1 新奇舟蛾Allata sikkima(Moore,1879)

鉴别特征:体长23~27 mm,翅展43~50 mm。触角褐色双栉齿状。头胸部背面暗褐色。腹部灰褐色。雄虫前翅前半部灰褐色,翅顶有一暗褐色斑。近基部具1块不规则黑斑,外接三角形银白斑,该斑外侧具“工”字形银纹。外缘近后角灰白色。后翅灰褐色,基部色较浅。雌虫前翅前半部除翅顶角深褐色外呈浅灰黄色,后半部暗红褐色,夹杂浅色弧形斑纹。后翅灰红褐色,缘毛色浅。详见图31、图32。寄主紫藤。成虫采集时间2016年8月。

图31 新奇舟蛾雌成虫

图32 新奇舟蛾雄成虫

2.6.2 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sievers(iStaudinger,1892)

又名杨褐天社蛾、小舟蛾。

鉴别特征:体长12~14 mm,翅展24~26 mm。触角黄褐色双栉齿状。体翅红褐色。前翅后缘和顶角色较暗,有3条灰白色波状横线,横线两侧有暗边。后翅暗褐色,前缘色淡。详见图33、图34。寄主杨树、柳树。成虫采集时间2016年8月,2017年5月。2.6.3 分月扇舟蛾Clostera anastomosis(Linnaeus,1758)

图33 杨小舟蛾雄成虫

图34 杨小舟蛾雌成虫

又名银波天社蛾、山杨天社蛾、杨树天社蛾、杨叶夜蛾。

鉴别特征:体长12~21 mm,翅展27~31 mm。触角深褐色双栉齿状。头胸背面中央棕褐色。腹部棕褐色。前翅红褐色,具3条灰白色横线,横线镶暗边。翅面中央具一大型椭圆形斑,下连一三角形斑纹。亚端部具一列深褐色斑组成的宽带纹。后翅黄褐色。详见图35、图36。寄主杨树、柳树。成虫采集时间2016年8~11月、2017年10月。

图35 分月扇舟蛾雄成虫

图36 分月扇舟蛾雌成虫

2.7 蚁舟蛾亚科Stauropinae

2.7.1 曲良舟蛾Benbowiacallist(aSchintlmeister,1997)又名绿蚁舟蛾。

鉴别特征:体长17~19 mm,翅展32~36 mm。触角褐色双栉齿状。头和胸背部绿色夹有褐色。腹背褐色,末节和臀毛簇灰白带绿色。前翅绿色,基部具1条不甚清晰的褐色横线,亚端部横线褐色衬浅黄白色边,端缘具1列黑斑。后翅前缘绿色,其余褐色,有3条褐色横线。详见图37、图38。寄主不详。成虫采集时间2016年7~8月、2017年6月。

图37 曲良舟蛾雄成虫

图38 曲良舟蛾雌成虫

2.7.2 白二尾舟蛾Cerura tattakana(Matsumura,1927)

又名大新二尾舟蛾。

鉴别特征:体长30 mm,翅展70 mm。触角黑褐色双栉齿状。头胸部背面灰黄白色。腹部背面黑色,具1条灰白色纵纹,末端两节灰白色,具黑纹。前翅灰白色,翅脉暗褐色,翅面具多条波状横线,有的横线断裂,以第2条横线最粗,端缘具黑斑列。后翅灰白微带紫色,翅脉黑褐色,基部和后缘带灰黄色,横脉纹黑色,端线由1列脉间黑点组成。详见图39、图40。寄主杨树、柳树。成虫采集时间2016年8~9月。

图39 白二尾舟蛾雄成虫

图40 白二尾舟蛾雌成虫

2.7.3 栎纷舟蛾Fentonia ocypete(Bremer,1861)

又名细翅天社蛾、罗锅虫、旋风舟蛾。

鉴别特征:体长雄18~20 mm、雌20~21 mm。翅展雄39~42 mm,雌43~46 mm。雄虫触角深褐色双栉齿状,雌虫触角灰褐色丝状。头和胸部深褐色杂灰白色鳞片。腹部黄褐色。雄虫前翅暗灰褐色,少数略带暗红褐色,基部横线黑色模糊,双线形,波浪形。由基部向翅后角有1条黑色纵纹,纵纹两侧镶赭色边。翅中部具2条近平行的圆弧形深褐色斑,端缘具黑色横线。后翅淡灰色。雌虫与雄虫前翅斑纹类似,但基部纵纹两侧的赭色边较宽,纵纹与两个近平行的弧形纹之间的区域亦为赭色。详见图41、图42。寄主栎类树。成虫采集时间2016年7~10月。

图41 栎纷舟蛾雌成虫

图42 栎纷舟蛾雄成虫

2.7.4 涟纷舟蛾Fentonia parabolica(Matsumura,1925)

又名新涟舟蛾、新涟纷舟蛾。

鉴别特征:体长13 mm,翅展29 mm。雄虫触角黄褐色双栉齿状。头部和胸部背面灰褐和灰白色混杂。腹部灰褐色。前翅浅褐,中央有1条黑褐色纵纹,其上方镶灰白色宽边。顶角具弧形深褐色纹,与前述的黑色纵带相连,外侧嵌白边。后翅灰褐色。详见图43。寄主不详。成虫采集时间2016年8月。

2.7.5 基线纺舟蛾Fusadonta basilinea(Wileman,1911)

鉴别特征:长18~9 mm,翅展37~39 mm。雄虫触角褐色双栉齿状,雌虫触角褐色栉齿状。身体暗灰褐色。前翅暗灰褐色。雄虫前翅基部2/3深褐色,具不规则黑色短纵纹。端部1/3中部脉间黄白色,其余部分深褐色。后翅前缘深褐色,其余部分灰褐色。雌虫与雄虫色斑近似,但不甚清晰。详见图44。寄主栎树类。成虫采集时间2016年8月。

图43 涟纷舟蛾雄成虫

图44 基线纺舟蛾雌成虫

2.7.6 茅莓蚁舟蛾Stauropus basalis(Moore,1877)

鉴别特征:体长19~23 mm,翅展30~38 mm。雄虫触角褐色双栉齿状,雌虫触角红褐色丝状。头和胸部灰色。腹部背面灰褐色。前翅黄褐色,基部横线断裂,中部横线波状,端部具两列深褐色斑点。后翅黄褐色。有多个亚种,前翅横线有变化,清晰或模糊。详见图45、图46。寄主茅莓、榆树。成虫采集时间2016年7~8月、2017年7月。

图45 茅莓蚁舟蛾雌成虫

图46 茅莓蚁舟蛾雄成虫

2.7.7 核桃美舟蛾Uropyia meticulodina(Oberthür,1884)

又名核桃天社蛾、核桃舟蛾。

鉴别特征:体长22~25 mm,翅展51~52 mm。雄虫触角黄褐色双栉齿状,雌虫触角黄褐色丝状。头部赭色。胸部背面暗棕色。腹部黄色。前翅暗红棕色,前后缘各有一黄褐色大斑(有时带绿色),每斑内各具4条暗褐色横线。横脉纹暗褐色。后翅淡黄色。详见图47、图48。寄主核桃。成虫采集时间2016年7~9月、2017年6月。

图47 核桃美舟蛾雌成虫

图48 核桃美舟蛾雄成虫

3 结论

宜兴市舟蛾科的种类多达数十种,究其原因主要是气候适宜,寄主植物生长的适生范围大且种类多而杂。杨扇舟蛾1995年前后曾在宜兴市危害较严重,但近几年来却无危害。笔者分析认为,近几年来随着多树种栽植,林相越来越好,混交林多,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健康,抵御有害生物能力强,能抑制有害生物大发生。

(致谢:东北林业大学韩辉林老师帮助鉴定,衷心感谢。)

猜你喜欢

基部体长横线
脖子占体长一半的巨龙——新疆巨龙
Can you solve them?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Noun Riddles
难得的生日礼物
动脑筋,仔细看
海南三七根茎芽基部的组培快繁
利用几何相似性快速测量鱼重的数学模型
苹果夏剪怎样转枝
不同规格圆口铜鱼幼鱼的化学组成和能量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