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浏阳菊花石,争妍赏不完

2021-06-15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浏阳花瓶雕刻

浏阳河,古称浏水,又名浏渭河,是湘江的一级支流河,发源于罗霄山脉大围山北麓,有大溪河和小溪河两个源流。河道中所产的菊花石,为世界一绝。其“花”孕育于2亿多年前,因地质运动而自然形成于岩石中。亦可称“取日月之精华,吸天地之灵气”。其花形酷似异彩纷呈的秋菊,花呈乳白色,且纹理清晰、界线分明、神态逼真、玉洁晶莹,蔚为奇观。花瓣则保留了天青石晶体的斜方长柱状外形。按花径的大小和花朵的形态可分为绣球花、珊瑚花、铜钱花、蟹爪花、鸡爪花等品种。其中以前三者具有较高的工艺利用价值。

据考古发现,大约在2亿年前,浏阳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球变迁,浏阳进入了海退期,在地表低洼的地方积存的海水不断蒸发,当海水中的硫酸锶盐的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便形成了晶体,并逐渐依附在燧石核心周围,同时随水中的泥质沉积下来,散布在泥灰岩层中,经过2亿年的演变,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菊花石。

菊花石大约发掘于清朝乾隆年间。相传当地乡民取石垒坝,惊奇发现石中含有“菊花”,秀才欧阳锡藩平时擅长雕刻,见石如获至宝,拿回家中细揣,依照花形,精心雕琢了一个菊花石砚,引来各路文人墨客观赏。后来,又有乡中石匠如琢如磨雕刻,遂使奇石成为贡品,以后屡为官员、富商作为收藏、馈赠的佳品。《故宫博物院院刊》曾有文章记载:“清代内府中已藏有菊花石砚多方,其大者近尺半,小者约七八寸不等。”至光绪年间,当地阳长厚正式开设“补天石”菊花石雕作坊,产品主要为浅刻和平面雕刻的砚台、镜屏等。清末民初,開始发展浮雕、半浮雕、镂空和圆雕的茶具、酒杯、茶几、桌面、假山、花瓶等,花形由简到繁。据《浏阳县志》载:1915年巴拿马万国展览会,我国工艺大师戴清升的绝创“映雪”花瓶、“梅兰菊竹”屏风参展,令世人瞠目,“石头能开花”一时传遍展会,引起轰动,人流如潮,竞相争睹,作品一举荣获“稀世珍品金奖”,至今保存在联合国博物馆。

2015年7月,在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上,浏阳菊花石受到热捧,成功打入欧洲市场,奥地利珠宝商一次性下单上千万元,并将其带到德国慕尼黑矿石博览会上展销,再度引起轰动。

(摘自《点墨长沙》岳麓书社出版 龚军辉/著)

猜你喜欢

浏阳花瓶雕刻
浏阳: 用红色之光照亮奋进之路
浏阳:用红色之光照亮奋进之路
浏阳花炮我的有声有色的中国式乡愁
听闻浏阳话才知何为“相识太晚”
花瓶怎么碎了?
雕刻树叶
雕刻时光
有趣的花瓶储蓄罐
女神就是不做花瓶才鲜活
雕刻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