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大块石治理中小河流的效果分析
2021-06-14张勇幸
张勇幸
(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1340)
我国水资源丰富,河流数量众多,拥有长江、黑龙江、怒江等诸多面积广且支流数量众多的水系,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前,中小河流问题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生态性问题。根据历年国家水利部门、环保部门等的调查和统计显示,我国中小河流呈现减少的趋势,且部分河流受洪汛、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等影响,其流域内的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等受到了严重威胁。近年来,有关学者和相关单位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采取环保生态的坡护措施是有效性较高的手段之一,叠大块石技术在多个地区的应用均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1 叠大块石技术在治理中小河流中的优势
在长期的中小河流治理实践中,发现治理使用的方案和材料需要更切合自然,使用草坪或植被等纯生态形式的方案进行治理时,河道两岸的原始土壤会受到水流的侵蚀。在河水出现富营养化情况后,土壤结构会出现蓬松状态,雨季河流流速和流量增加后,会加快对河岸的冲刷,导致水土流失、河岸变形或破损。使用叠大块石技术治理河流,运用大块石自身自重较大的特点,材料本身可有效抵御雨季洪汛期河流水文突变带来的负面影响。
经过微处理的大块石,在叠砌后,可为水域范围内的各种生物提供庇护和居住场所,且可配合栽种各种植被,丰富河流区域内的生物群。通常情况下,大块石存在中间孔隙,可保障河岸与河流中的水量互通,可保持土地含水量,对于防治两岸积水、内涝等有积极意义。从生态治理看,叠大块石治理河流,有效结合了当前中小河流的实际问题,考虑了河流区域的生态情况,可提高河流的抗冲刷能力、生态修复能力、景观价值等。
2 叠大块石技术治理中小河流的效果分析
2.1 技术要点
就近选择石料,要求石料质地要坚硬,开采时应控制石料形状,大块石不可出现条、片、尖角等异形,便于叠砌,单块石料应保持完整,表面无贯穿性的裂纹,石料综合抗压强度应保证在50 MPa以上。
根据工程设计对块石的规格进行控制,要求块石外形基本保持矩形或较为统一的其他形状,块石的重量需要适当进行控制,单块400 kg以上的巨大块石数量不应超过工程需求总量的5%,避免叠砌时块石间隙过大,影响施工质量。
块石的材料应选择坚固的新鲜岩石,岩石选择的最低标准为微风化岩石,软化系数超过0.7,密度超过2 400 kg/m,吸水率在10%以下。与河道轴线垂直方向内的石块绝对宽度控制在0.6~1 m,并保证大于0.8 m宽度的石块的总体占比不少于50%,块石的厚度应控制在0.4~0.6 m,要求接近平均值的块石比例在50%以上。
施工时需要严格控制护岸齿槽开挖深度,下沉深度为0.5~0.7 m,下层土质过软时应适当加深开挖0.1~0.2 m,在齿槽底部加铺砂卵石或做强化垫层处理,叠砌时同层块石的大小和厚度应保持相近,底层叠砌块石的宽度不小于0.8 m,块石叠砌采用错位安置法,块石间叠砌后的贯穿型缝隙不应大于10 cm,综合误差范围控制在±10 cm。
2.2 生态效果评价
根据现有的理论和技术,结合护岸工程对河流内各方面的正面影响性,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和模型,从兼容性和全面性进行考虑。
(1)生态性评价。
河岸基质的类型中,基岩类河岸抗性较高,岩土类中等,黏土砂质较低;岸坡的抗冲刷流速,应根据断面径流速度和河岸实际受冲刷程度进行评估;坡度和高度是护岸形态的主要评价指标,可采用实地测量的方法,提取多个采样点的实际数值求取全河道的平均数;冲刷情况应参考河岸原始数据,比对最新监测数据进行确定;物种多样性,对流域附近动植物、微生物进行抽样;水质情况,采用酸碱测试、清澈度测试等评定水质水平。
根据调查结果对生态性评价定级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生态性评价定级概要
(2)抗冲刷性评价。
采用试验法进行评价,提取块石样本,将样本放置于水中浸泡,并对试块进行称重,再调试与河内极限流速相同的水流进行冲刷,冲刷时间控制在5 min,冲刷时间结束后,再次称重记录,被冲刷质量为两次称重记录的差,根据上述步骤反复进行测量。根据使用的水量计算得到抗冲数值,抗冲性评价的关键是提取水流数值,要求对断面进行监测,并获取关键信息。
断面监测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断面水流监测点位示意图
监测时,应根据断面处河流的实际宽度,精准布置监测垂线。从断面一侧确定起点,测量第一条测速垂线到起点的距离,做好垂线标记。
确定各条测速垂线及测点的位置,测量各测点处流速,计算测速垂线处平均流速。测绘过水断面图,做好记录表。计算两侧岸边死水区流速、各部分断面面积、各部分断面平均流速、各部分断面流量等,计算断面总流量。
垂线布置参考表如表2所示。
表2 垂线布置参考
(3)治理结果评价。
最终治理效果,根据河岸土质层特点进行综合评分,具体适用指标如表3所示。
表3 河道治理后稳定情况评定
传统的护岸工程中,多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如混凝土护岸、砌块护岸等,可解决中小河岸的部分问题,但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不足,如使用的材料和技术消耗资源较多、建设成本过高、护岸的耐久性不足、护岸功能单一等,存在较大的滞后性。使用叠大块石技术,材料较为普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当地直接开采大块石,并将大块石进行叠砌,使用的其他材料较少,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技术比较简单,施工完毕后大块石自身质量较重,不会出现的护岸变形或受外力损坏等情况,维护成本较低。
叠砌大石护岸可保留岸坡缝隙、孔洞,给河流与大地之间构架了循环通道,为生物提供有利的繁殖和生长环境,有利于河道生态体系的保护,可采用河道砂卵石掺土护坡技术、气盾闸新技术等,突出了生态治理理念。叠大块石技术降低了护岸工程成本,为区域人口聚集区给排水等其他工程提供了功能延展便利,且可为生态景观、河道生态修复等工作减轻负担,属于工程推进快、建设成本低、民事纠纷少、群众参与度高、综合效益好的新型技术。
3 结语
叠大块石技术是基于生态河道治理理念的创新型技术,利用大块石的叠砌,可改变原有河道护岸的结构性,增加河道生态环境的可靠度,当前已经在我国诸多地区被应用。应用该技术时,应以叠大块石技术为基础,探索从原料采集到完成建设一体优化措施,保证建设质量的同时,增加区域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