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南中环快速化改造工程总体设计
2021-06-13麻乐
麻 乐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200092]
0 引言
随着城市的发展,大同市御东新区功能及设施逐步完善,御东与御西片区的沟通加强,南中环地面道路难以满足城市东西向交通需求。大同南中环快速化改造工程将大同云冈机场、高铁南站、综合客运站及商业区串联起来,形成大同市东西向城市快速路。改造工程完成后,可提高交通枢纽的快速集散能力,也将城市东西向长远距离交通快速剥离出来,实现快慢分离,可提高大同市的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大同市经济繁荣发展。图1为项目地理位置图。
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
1 现状建设条件
1.1 南中环道路现状
现状南中环分为御西段和御东段两段,均为地面城市主干路,双向8车道,设计速度为50km/h,红线宽50m,御西段中央分隔带宽5m,御东段中央分隔带宽9m(见图2、图3),现状道路路面状况较好(见图4)。
图2 南中环(御西段)现状道路断面(单位:m)
图3 南中环(御东段)现状道路断面(单位:m)
图4 南中环道路现状
1.2 南中环重要节点现状
(1)南中环开源桥
现状南中环开源桥为双向8车道跨河桥,桥梁宽41.5m,为人字型索塔斜拉桥,桥长276m。现状主桥施工完成。
(2)御河西路节点
南中环与御河西路设计为苜蓿叶全互通立交。现状御河西路西半幅立交匝道已施工完成,东侧立交匝道正在施工中。立交主线为双向8车道,匝道为单车道匝道。
(3)御河东路节点
南中环与御河东路设计为苜蓿叶全互通立交,现状立交施工完毕。立交主线为双向8车道,匝道为单车道匝道。
南中环开源桥及两侧现状见图5。
图5 南中环开源桥及两侧现状图
(4)大同高铁南站
大同高铁南站为规划高铁站,位于南中环太和路至文瀛南路之间的道路南侧,尚未开工建设。本次方案应考虑道路如何与高铁南站实现快速衔接,并同期设计施工。
1.3 南中环快速路规划
根据大同市快速路网深化研究,大同市快速路网规划为“一环一纵五射一联”。“一环”:G208→南中环→西环路→北环路。“一纵”:御河东路及延伸线。“五射”:南中环东延、魏都大道南延、同泉路、庆新路西延、北环路东延。“一联”:鸦房联络线。快速路网规划见图6。
图6 大同市快速路网规划图
大同市南中环快速路承担了串联大同市口泉片区、古城区、御东新区3个主城区的功能,可增强“两河三城”的快速沟通,并与大同市高铁南站快速衔接,满足了快速进出高铁站的交通需求。远期,南中环东延将与大同云岗机场连接,为实现空铁联运提供有力保障。南中环建成后将成为大同市东西向交通流量最大的快速通道。
2 交通分析
2.1 现状交通量
通过对大同市交通流量的调查,得到大同市现状路网交通流量图(见图7)。
图7 大同市现状路网交通流量图(单位:pcu/h)
目前,由于南中环开源桥尚未开通,现状南中环路段交通流量并不太大,但随着高铁南站的建设和南中环快速化改造,以及南中环-御河西路、南中环-御河东路互通立交的建设通车,南中环将是沟通大同市主要交通枢纽的重要通道,因此预测远期,南中环将是大同市一条流量巨大的重要的交通走廊。
2.2 交通预测
根据大同市快速路网规划及城市用地规划,对大同市全市交通需求进行预测及分析。图8为大同市交通小区划分及交通期望线图。
图8 大同市交通小区划分及交通期望线图
根据预测结果得出,南中环道路2019年断面高峰小时路段交通量为4432pcu/h,2029年断面高峰小时路段交通量为6353pcu/h,2039年断面高峰小时路段交通量为7073pcu/h。
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有关规定,计算得出:
(1)南中环高架单向3车道通行能力为4550pcu/h,南中环地面单向4车道通行能力为4320pcu/h。
(2)南中环高架2019年v/c为0.49,2029年v/c为0.72,2039年v/c为0.81;南中环地面2019年v/c为0.50,2029年v/c为0.70,2039年v/c为0.79。
根据交通量预测及评价,大同南中环快速化改造按高架双向6车道、地面双向8车道建设,远期服务水平为D级,能够很好地满足交通需求。
3 技术标准及横断面设计
3.1 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及设计速度[1]
主线高架:城市快速路,双向6车道,设计速度80km/h。
地面道路:城市主干路,双向8车道,设计速度50km/h。
主线高架平行匝道:设计速度40km/h。
高铁站立交匝道:设计速度30km/h。
(2)净空要求[1]
主线:不小于4.5m。
地面道路:不小于4.5m。
相交道路主干路:不小于4.5m。
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不小于2.5m。
3.2 横断面设计原则
横断面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南中环现状线位线形指标较高,满足快速化改造要求,故道路设计平面线形利用南中环现状线形指标。
(2)根据规划、现状建设条件及交通量预测结果,南中环快速化改造工程采用高架快速路断面型式。
(3)横断面设计应最大化地利用现状断面宽度,减少对现状路面的破坏。
(4)道路标准段不突破现状红线宽度,减少征地拆迁面积。
3.3 横断面设计
根据规划及交通量预测结果,南中环快速化改造后,断面为高架双向6车道、地面双向8车道规模。
标准段设计横断面:利用南中环9m宽的现状中分带设置高架桥梁墩柱结构,从而减少对南中环现状路面的破坏,实现标准段高架双向6车道、地面双向8车道规模。南中环快速化改造设计横断面(标准段)见图9。
匝道段设计横断面:利用现状2.25m人行道宽度,3m非机动车道宽度,1.5m侧分带及1.75m现状最外侧车道宽度,将高架桥8.5m宽的平行匝道设置在现状地面道路外侧,并且在匝道外侧新增3m人行道和7m机非共板的辅道,从而实现匝道段设置要求。南中环快速化改造设计横断面(匝道段)见图10。
图9 南中环快速化改造设计横断面(标准段)(单位:m)
图10 南中环快速化改造设计横断面(匝道段)(单位:m)
4 总体方案布置
4.1 布置原则
总体方案布置原则:
(1)总体设计应减少对现状道路的破坏。
(2)匝道布置应与地面配套路网结合,利用路网层层疏解快速路与地面的交通转换流量。
(3)匝道布置型式应优先考虑先下后上(先出后进),减少因匝道车辆出入造成快速路主线交通交织、合流、分流的影响,保证主线交通的畅通。
(4)合理利用现状交通节点进行设计,减少对已有工程的改造。
(5)重要的交通枢纽节点应进行立体交叉设计,充分利用快速路功能,实现重要节点交通的快速转换。
4.2 现状地面道路梳理
高架快速路的匝道布设应充分考虑地面道路路网间距,结合地面横向高等级道路设置平行匝道,从而较好地疏解快速路与地面的交通转换流量。通过现场调研:现状南中环地面道路御西段主干路分布间距较大,平均间距约1.62km;御东段主干路分布间距较小,平均间距约1.2km。南中环现状地面道路布置见图11和表1。
4.3 匝道布设方案
图11 南中环现状地面道路布置图(单位:km)
表1 南中环现状地面相交道路调查表
根据《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CJJ129—2009)出入口设计章节要求,出入口间距应能保证主线交通不受分合流交通的干扰,并应为分合流交通加减速及转换车道提供安全、可靠的条件。设计速度80km/h的城市快速路,出入口间距应根据不同的形式满足表2的规定值[2]。
表2 快速路出入口间距表
南中环快速路的匝道布置:首先,考虑服务于地面主干路,从而保证快速路与地面道路交通流量的快速转换,并应在主干路两侧成对出现;其次,应根据高铁南站与南中环快速路互通立交的设置,调整匝道布设,兼顾快速路与交通枢纽的快速衔接和快速路与地面交通的转换。
南中环快速路总里程约15.4km,共设置14对平行匝道。平行匝道间距约1.1km。南中环快速路匝道布置见图12。
5 主要节点方案
5.1 御河西路立交节点
图12 南中环快速路匝道布置图(单位:km)
为了减少对现状道路及立交的改造,并且利用现状地形地势,设计方案设置了一段地面快速路。永泰南路为大同市老城区一条重要的南北向主干路,两侧地块以人流密集的商业与居住用地为主。南中环快速路主线高架上跨永泰南路,地面辅道与永泰南路平交,保证永泰南路的南北贯通。主线高架跨过永泰南路后落地,以地面快速路的形式衔接现状御河西路立交和开源桥,从而解决高架快速路与现状御河西路立交的衔接问题。图13、图14分别为御河西路节点总体方案平纵缩图和交通流线图。
图13 御河西路节点总体方案平纵缩图
图14 御河西路节点交通流线图
5.2 高铁南站节点
南中环(永安路—文瀛南路)南侧规划有大同市高铁南站,为保证南中环与高铁南站交通的快速转换,该节点设置为T型组合互通立交,其中南中环高架4条匝道与高铁南站二层落客平台衔接。高铁南站节点范围内(太和路—规划二路)南中环主线位于第三层,进出场匝道位于第二层。图15为大同高铁南站立交总体方案设计图。
图15 大同高铁南站立交总体方案设计图
由南中环快速路匝道总体设计方案可知,恒源路东侧与文瀛南路西侧分别设有1对上下匝道,设计加入高铁南站节点的立交系统后,恒源路东侧上匝道与主线的合流点距高铁南站西进场匝道分流点仅180m,交织距离太短,故将高铁南站西进场匝道分流点向西调整至恒源路以东约130m处,将原来的先进后出匝道出入口型式优化为先出后进,将匝道组合设置为“剪刀差”型式,减少分合流交通对南中环主线交通的干扰。图16为大同高铁南站匝道及平行匝道节点总体设计图。
图16 大同高铁南站匝道及平行匝道节点总体设计图
6 结 语
随着国内二三线城市的提升改造,城市新区的建设标准不断提高。城市的扩展使老路的交通能力受限,城市新老区之间亟需快速化沟通。
通过大同南中环快速化改造设计,对快速化改造项目总结以下几条经验:
(1)在城市路网前期规划阶段,应充分考虑快速化需求;在近期道路断面设计中,应在中分带适当预留远期改造空间。
(2)高架快速路匝道系统的布置,应充分考虑现状地面道路布置及重要节点立交设置,优化调整匝道布设。
(3)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节点应充分考虑与快速路的衔接问题,通过立交的设置解决快进快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