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东地区某矿山滑坡点稳定性评价及处置方案优选

2021-06-13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5期
关键词:坡脚粉质滑坡体

蒙 毅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二大队,广东 河源 517000)

粤东地区某矿山花岗岩开采区地表大面积分布厚度较大的风化土层。近年随着资源开发利用对地表地质环境和岩土层应力平衡破坏较大,受降雨影响,滑坡地质灾害时有发生,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防范滑坡危害,本文以该滑坡点勘查资料为依据,重点分析其基本成因,评价其稳定性程度,并提出优选处置方案。

1 基本特征

该滑坡点位于粤东地区,属于中低山-河谷平原地貌,地形是堆积成因类型,该点及周边地势整体呈西高东低,山体坡度30°~45°。植被较为发育,以低矮灌木、蕨类、松树为主[1]。该点属于老滑坡点,滑坡首次发生始于2003年,受强降雨诱发,滑坡体滑动后,在滑坡前缘形成鼓丘,滑坡后缘形成陡坎,整个滑坡体形成较缓的地形,此后该滑坡未发生过滑动。

据调查,滑坡体位于后山坡上,微地貌为低丘陵,滑坡体平面上呈下宽(宽约104m)上窄(宽约18m)的簸箕形,滑坡规模:长213m,宽90m,平均厚度5m,体积为95850m3。滑向117°,垂直走向方向滑体长为213m。滑坡体所在边坡为土质边坡,坡脚处最低海拔为198m,滑坡后缘海拔为228m,现状坡度为在14°~28°之间。该滑坡点及影响范围汇水面积约0.02km2,最大小时降水量取64.8mm,汇水量约0.18m3/s。

滑坡后缘位于227.5m~228.0m的等高线之间,呈圈椅状,破裂壁高约1.0m,破裂面已风化,看不到擦动的痕迹,表面植被繁多。

滑坡体上存在两条裂缝,裂缝面杂草丛生,不易被察觉。裂缝LF1位于海拔207m~210.5m,长42.4m,属于张拉裂缝;裂缝LF2位于海拔218m~223m,长34.6m,属于张拉裂缝。

滑坡坡脚附近为自然沟谷,坡脚未发现裂缝、变形、冒水现象,目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2]。坡脚受威胁建筑物距坡底4.5m~11.0m,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2~4层)及土坯结构(1层),现场查勘未发现建筑物变形迹象。

2 滑坡岩土体特征

滑坡区地层自下而上分为下侏罗统金鸡群中亚群(J1jnb)和第四系(Q4)。

(1)侏罗系下统金鸡群中亚群(J1jnb)岩性为泥质粉砂岩、局部夹粉砂岩与页岩互层,按风化程度可细分为全风化、强风化2个风化岩层,现分述如下:

全风化泥质粉砂岩:黄褐色,稍湿~湿,原岩结构尚可辩认,岩芯呈坚硬土柱状,局部为硬塑状,岩芯采取率高,土质较均匀,以粉质粘土为主,夹粉砂。该层进行标贯试验7次,其实测标贯击数42~49击,平均值45.4击。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灰白色、灰褐色,岩石风化强烈,裂隙发育,岩芯碎块状、短柱状,合金钻头干钻可钻进。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属于较软岩,岩石完整程度分类为较破碎~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级别为Ⅴ级。

(2)第四系(Q4):第四系地层岩性主要为坡积粉质粘土、残积粉质粘土,自上而下可划分为:

坡积层(Qdl)粉质黏土:褐黄色、棕红色,稍湿,硬塑状,主要成分为粉黏粒,粘性一般,夹少量2~4cm的碎石,分布较均匀,为坡积土。该层进行标贯试验8次,其实测标贯击数17~30击,平均值20.8击。

残积层(Qel)粉质黏土:褐黄色、棕红色,呈硬塑状,稍湿,主要成分为粉粘粒,含少量砾石,土质较纯,韧性差,干强度一般,为残积土。该层进行标贯试验9次,其实测标贯击数30~35击,平均值32.8击。

3 基本成因

根据滑坡的基本特征与变形特点分析,引发滑坡的成因主要是:①滑坡常发生于低山丘陵地区的山体斜坡地,地形坡度一般较陡,为边坡体滑移提供了空间;②滑坡区岩土体主要为坡残积粉质黏土、全(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岩石呈薄层状,节理裂隙发育,岩石易风化、破碎,其物理力学参数偏低,为发生滑坡的内在因素;③坡面植被主要为林地,山体灌草不发育,加之雨水冲刷坡面,从而增强滑坡的趋势;④强降雨雨水渗入边坡岩土体中,岩土体富水饱和,减小颗粒之间的摩阻力,直接导致滑坡地质灾害发生;⑤资源开发削坡,坡脚开挖支护不当,坡体临空,岩土体受力失衡,导致该坡体发生滑坡。综上所述,在内外双重因素的加持下,岩土体内部应力失衡及抗剪强度削弱,从而形成贯通的滑动面,是滑坡发生的基本成因。

4 滑坡稳定性评价

4.1 工程地质类比分析

滑坡区堆积类型的坡体为坡积粉质黏土、残积粉质黏土和全、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组合,不同成因和结构的岩土,密实程度、含水状态和强度各异。斜坡地形在暴雨天气条件下,地表土体一般呈半干硬,非饱和状态,工程地质特性较好。高度5m~30m,坡度45°~60°的土质边坡能保持极限平衡或基本稳定状态。一旦雨水入渗坡体后,入渗带土体则由非饱和转为饱和,重度增大,抗剪强度降低,重度或下滑力增加,极限平衡被破坏失稳,土体内部产生滑裂面并逐渐贯通,岩土体沿着滑裂面下滑,形成滑坡。比拟地区相似类型滑坡,该滑坡在天然状态下呈基本稳定,在连续降雨等不利工况下则呈基本稳定~欠稳定[3]。事实上通过监测显示,开挖坡脚和极端降雨条件是影响稳定性的主控因素,多年来,亦未发现新的裂缝,坡脚及坡面亦未发现新的变形形迹,说明该滑坡暂时稳定。

4.2 稳定性定量分析

本滑坡体受威胁设施的重要性为较重要,危害对象重要性为较重要,滑坡防治工程等级为Ⅱ级;边坡属土质边坡,破坏后果为很严重,可确定该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为1.35。根据室内试验成果,并结合本地区成熟勘察经验综合得出滑坡体岩土物理力学参数指标,滑坡稳定性分析采用瑞典条分法(圆弧滑动面),计算由理正岩土计算6.5PB4软件完成,最不利滑动面采用软件进行自动搜索。计算剖面选取布置在滑坡中心危险性最大的坡段,为3~3′剖面,计算过程中按照3种工况类型进行[4]。工况包括:①工况1:天然状态,考虑地下水作用;②工况2:饱和状态,考虑50年一遇暴雨情况,滑坡体充分饱和;③工况3:饱和状态,滑坡体充分饱和,叠加地震作用。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各剖面稳定性计算成果

根据3-3剖面稳定性计算成果,滑坡体在天然状态下呈基本稳定,在饱水状态下呈基本稳定,叠加地震作用下呈欠稳定,定量计算结果与定性分析及现场调查基本一致。目前本滑坡体处于整体基本稳定的状态,在各种不利条件(坡脚开挖、极端降雨、地震等)叠加影响作用下,老滑坡有可能会激活,产生新的滑坡或崩塌,亟需对滑坡进行工程治理。

5 防治工程方案优选

5.1 防治原则

一要因地制宜,针对性地采取治理措施;二要经济合理,筛选经济节省易于实施的方案;三要科学有效,在资金限额内优化设计,追求最大的治理效能。

5.2 防治方案建议

该滑坡治理应综合考虑滑坡体及影响地段,尤其强调要分析计算好岩土体下滑力与工程措施抗滑能力的关系,处理好滑裂面与坡脚主体工程接触位置关系,避免因分析误差和资料失实出现支护工程“坐船”的安全隐患。基于边坡体的地质环境条件、滑坡体高度、宽度及周边环境状况,提供两个方案进行优选。

方案一:锚索格构梁+挡土墙+截排水系统+裂缝填塞+监测。

锚索格构梁:格构梁主要防护坡面,土层较厚,产状平缓,锚固段至强风化层距离较远,因此选用锚索作为拉力受力件,其设计长度应根据滑坡破裂面综合考虑;挡土墙设置在坡脚,提高滑坡体稳定性;截排水系统设置在滑坡后缘稳定坡面上,降低雨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坡面布设排水系统,保证坡体上部及坡面水及时排走。监测:以变形监测为主,监测内容包括位移(水平、垂直)、裂缝充水情况。根据监测结果,对可能发生滑坡的时间、可能的运方向及路径、规模、造成的损失范围、威胁的人群及财产做出预判,提出危险性预警。巡视监测应对地表裂缝等各种变形迹象进行巡视检查、拍照和记录。

建议方案二:抗滑桩+截排水系统+裂缝填塞+监测

抗滑桩:设置在坡脚滑体较薄处,垂直滑坡的主滑方向成排布设。截排水系统:设置在滑坡后缘稳定坡面上,降低雨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坡面布设排水系统,保证坡体上部及坡面水及时排走。监测:以变形监测为主,监测内容包括位移(水平、垂直)、裂缝充水情况,根据监测结果,对可能发生滑坡的时间、可能的运方向及路径、规模、造成的损失范围、威胁的人群及财产做出预判,提出危险性预警。巡视监测应对地表裂缝等各种变形迹象进行巡视检查、拍照和记录。

5.3 防治方案优选

对该滑坡点场地地层岩性组成结构、水文地质条件、滑坡基本特征、成因及施工技术难度、资金情况综合考虑,优选“方案一”作为本滑坡处置方案。

猜你喜欢

坡脚粉质滑坡体
软弱结构面位置对岩质顺倾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水泥土换填法在粉质砂土路基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软土深基坑滑坡机制分析与优化方案设计
粉质黏土大面积深基坑降水施工方案探讨
N元素在陕北矿区采煤沉陷坡面土壤中的空间异质性研究
Thalidomide for refractory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from vascular malformations in patients with significant comorbidities
木质素改良季冻土工程性质研究
滑坡体浅埋隧道进洞分析及应对措施
贵州省习水县桑木场背斜北西翼勘查区构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