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得生丸联合降压药对高血压眩晕的影响分析

2021-06-12武春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10期
关键词:收缩压峰值血压

武春兰

高血压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作、生活压力不断上升,高血压发病率也不断上升。眩晕是高血压患者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都会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1]。临床上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时,经常使用降压药对患者进行治疗,但是部分患者的血压达标之后,眩晕症状仍然存在,甚至会出现加重迹象,因此,需要对患者的眩晕症状进行针对性治疗。随着中医理论的不断发展,中药在治疗各种病症方面的效果越来越好[2]。为了研究脑得生丸联合降压药对高血压眩晕的效果,此次研究收集高血压眩晕患者90 例,分别使用常规降压药和降压药联合脑得生丸治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本院收治的90 例高血压眩晕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 例。对照组中,男23 例,女22 例;年龄52~76 岁,平均年龄(63.2±4.3)岁。观察组中,男24 例,女21 例;年龄53~77 岁,平均年龄(63.5±4.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高血压眩晕,未合并其他类型重大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卡托普利片治疗,25 mg/次,3 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得生丸治疗,患者服用脑得生丸2 g/次,3 次/d。治疗2 周为1 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1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峰值速度、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眩晕症状评分、收缩压、舒张压水平。监测血压控制情况,评估眩晕症状改善情况。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血压指标达到正常,眩晕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的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眩晕症状明显减轻;无效:治疗后,患者的血压未恢复至正常水平,眩晕症状无改善或者有加重迹象[3]。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利用本院自制的眩晕程度量表对患者的眩晕症状进行评价,从0~10 分分别为无眩晕、中度眩晕、重度 眩晕[4],分值越高说明眩晕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峰值速度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VA(L)、VA(R)、BA 的血流峰值速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L)、VA(R)、BA 的血流峰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峰值速度对比(,cm/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峰值速度对比(,cm/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a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症状评分、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眩晕症状评分、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症状评分、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症状评分、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对比()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症状评分、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对比()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bP<0.05;1 mm Hg=0.133 kPa

3 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眩晕是高血压患者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会造成较大影响[5]。很多临床研究都发现,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改善与眩晕症状的改善并不呈正比,患者的血压得到控制之后,眩晕症状并未得到明显改善,甚至有些患者因为药物的副作用还会出现眩晕加重现象。研究发现,作为主观感觉障碍类疾病,眩晕症是小脑、脑干以及前庭神经等病变综合作用的结果,大部分眩晕症患者发病与血管痉挛、脑动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因素有关[6]。所以,在对高血压眩晕患者进行治疗时,除了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控制之外,还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患者的眩晕症状。

卡托普利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降压药物,降压效果快速而稳定,并且在降压过程中能够降低患者的尿蛋白,对患者的肾功能进行保护,而且能够防止患者心肌重构等。但是卡托普利在改善患者眩晕症状方面的效果不显著,需要联合其他药物对患者进行综合 治疗。

临床上普遍认为高血压眩晕是由于患者的血压升高,脑动脉痉挛,导致患者大脑供血、供氧不足所引起的,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当采取措施扩张患者的脑血管,增加患者的脑血流量,缓解患者的脑缺血、缺氧状态[7]。中医学将高血压眩晕归属为“眩晕”范畴,其病位在清窍,多是由于清窍失养、血瘀阻滞所致,与人体五脏六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治疗应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为主。此次研究观察组患者接受脑得生丸治疗,该药物主要由三七、山楂、川芎、葛根、红花等中药材炼制而成,在使用脑得生丸对高血压眩晕患者进行治疗时,能够起到活血化瘀、通经活络,醒脑开窍的效果。利用脑得生丸对高血压眩晕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抑制患者血小板的聚集,消除患者血管内粥样斑块的形成,缓解患者的脑动脉痉挛状态,疏通患者的脑血管,增加患者脑动脉的血流量,防止因脑血管缺血、缺氧所引起的眩晕[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L)、VA(R)、BA 的血流峰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脑得生丸能够扩张脑血管,降低脑血管阻力,其与降压药物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峰值速度[9]。本次研究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症状评分、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现了其治疗有效性及对患者血流峰值速度的改善作用。说明在对高血压眩晕患者进行治疗时,在使用降压药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脑得生丸对患者进行治疗不仅能够稳定患者的血压,而且能够促进患者眩晕症状的快速改善,提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对高血压眩晕患者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高血压眩晕患者采用脑得生丸联合降压药治疗,是改善患者血压指标、眩晕症状的有效治疗方案,有利于提高椎基底动脉血流峰值速度,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收缩压峰值血压
“四单”联动打造适龄儿童队前教育峰值体验
结合模拟退火和多分配策略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
320排CT低剂量容积体部灌注成像强化峰值时间对孤立性周围肺病变诊断价值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你了解高血压分级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最怕啥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