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2021-06-12龚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10期
关键词:罗哌卡因咪定

龚辉

分娩过程疼痛是一种疼痛指数较高的感觉刺激反应,主要是由于产妇神经内分泌反应、自身恐惧心理以及子宫阵发性收缩、胎儿压迫产道等因素所致,不仅会引起产妇不良的心理状态,同时还会大量消耗其体力、延长产程,增加母婴不良损害的风险,因此探索有效的分娩镇痛技术显得极为重要[1]。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是临床常用的镇痛方法,应用较为普遍[2]。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麻醉辅助用药,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的特点,可显著提高镇痛效果[3]。本研究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7 月~2020 年12 月在本院行阴道分娩的300 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阴道分娩适应证,并且为初产、足月、单胎,所有产妇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有麻醉药物过敏史、硬膜外穿刺禁忌、合并各种妊娠期并发症、凝血功能障碍、精神疾病以及有胎儿窘迫征象的产妇。将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 例。观察组年龄21~ 35 岁,平均年龄(27.68±2.32)岁;孕周38~41 周,平均孕周(39.24±1.20)周。对照组年龄21~34 岁,平均年龄(27.59±2.29)岁;孕周38~42 周,平均孕周(39.29±1.22)周。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两组产妇均采取经阴道分娩方式,分娩过程中密切对产妇进行生命体征监护和胎心情况监护。待其宫口扩张至2~3 cm 时,指导选择侧卧位,于腰椎2~ 3 节或3~4 节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深度在3~4 cm,经导管注射1.5%利多卡因3 ml 试验剂量,观察5 min无不良反应后连接自控镇痛泵。对照组产妇镇痛药物为0.125%罗哌卡因100 ml,观察组产妇镇痛药物为0.125%罗哌卡因复合0.5 μg/kg 右美托咪定100 ml,背景剂量均为6~10 ml/h,分娩完成后停止用药。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产妇镇痛效果。两组产妇于镇痛前、镇痛后10、30、60 min 时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进行镇痛效果评价,总分为10 分,评分越高说明分娩疼痛越严重。②比较两组产妇产程时间。记录两组产妇第一、第二和第三产程时间。③比较两组产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记录两组产妇分娩过程中发生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和低血压等不良事件例数,并计算不良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各时间点VAS 评分比较 镇痛前,两组产妇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10、30、60 min,两组产妇VAS 评分均低于镇痛前,且观察组镇痛后10、30、60 min 的VAS 评分分别为(5.15±0.48)、(3.76±0.37)、(2.37±0.29)分,均低于对照组的(6.07±0.50)、(4.34±0.42)、(3.12±0.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各时间点VAS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产妇各时间点VAS 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镇痛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2.2 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比较 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时间分别为(312.54±26.43)、(42.65±5.43)、(8.24±1.05)min,均短于对照组的(340.42± 27.58)、(57.14±6.30)、(9.02±1.2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比较(,min)

表2 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比较(,mi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产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与对照组的8.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分娩疼痛的持续时间较长,初期产妇大多能够忍受,当子宫口开大至2~3 cm 之后,子宫收缩逐渐增强,疼痛将加剧,导致产妇焦虑、紧张和恐惧,并增加母婴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4]。无痛分娩目前是经阴道分娩产妇普遍采用的方式,可将分娩疼痛降低至产妇能够接受的范围,其中硬膜外镇痛是产科开展较多的一种技术,通过向穿刺置管内注射麻醉药,起到阻断分娩过程中疼痛的作用,镇痛效果较为理想[5]。罗哌卡因是常用的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可阻断神经兴奋与传导,发挥镇痛作用,但是单独应用可能会影响麻醉效果,增加罗哌卡因的使用量,导致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和低血压等不良事件的发生[6]。右美托咪定可选择性激活神经元的突触前α2受体,进而抑制疼痛信号的传递,同时还具有较好的镇静和抗焦虑作用,与其他麻醉药物复合使用,可有效提高镇痛效果,并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量,提高临床安全性[7]。

本研究发现,两组产妇实施硬膜外麻醉后,镇痛后10、30、60 min,两组产妇VAS 评分均低于镇痛前,且观察组镇痛后10、30、60 min 的VAS 评分分别为(5.15± 0.48)、(3.76±0.37)、(2.37±0.29)分,均低于对照组的(6.07±0.50)、(4.34±0.42)、(3.12±0.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相符[8,9],说明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的硬膜外麻醉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时间分别 为(312.54±26.43)、(42.65±5.43)、(8.24±1.05)min,均短于对照组的(340.42±27.58)、(57.14±6.30)、(9.02± 1.24)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相符[10,11],说明了上述两种麻醉药物复合使用后,可有助于产妇稳定情绪,积极配合参与分娩过程,因此可明显缩短产程,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母婴健康。同时本研究也发现,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与对照组的8.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安全性较高,可在产科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分娩镇痛效果显著,有利于缩短产程,并且临床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罗哌卡因咪定
右美托咪定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前列腺剜除术高龄患者中的应用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观察
利多卡因、奥布卡因与丁卡因在喉镜诊疗中表面麻醉效果的系统评价Δ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