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血管药物联合化疗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效果分析

2021-06-12于兵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10期
关键词:贝伐珠复发性卵巢癌

于兵

卵巢癌为三大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预后佳,但是早期症状隐匿,不易发现确诊,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发展为中晚期,手术、化疗等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但是预后不佳,复发率较高[1]。近年来,恶性肿瘤靶向药物研究进展迅速,抗血管生成已经开始应用于复发性卵巢癌治疗,作为化疗辅助治疗药物,为进一步明确其应用效果,本次研究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9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59 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对比分析了常规化疗联合抗血管药物——贝伐珠单抗治疗的具体效果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 年1 月~2019 年9 月收治的59 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29 例)和观察组(30 例)。两组患者均行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卵巢癌复发,符合《中国卵巢上皮性癌维持治疗专家共识(2019)》相关诊断标准[2]。观察组患者年龄43~60岁,平均年龄(51.52±8.46)岁,单发病灶12例,多发病灶18 例;病理类型:13 例为浆液性,8 例为黏液性,6 例为混合型上皮癌,其他3 例;临床分期:Ⅲa 15 例、Ⅲb 8 例、Ⅲc 5 例、Ⅳa 2 例;复发间隔时间1~5 年,平均复发间隔时间(3.61±1.38)年。对照组患者年龄43~61 岁,平均年龄(51.92±8.91)岁,单发病灶11 例,多发病灶18 例;病理类型:13 例为浆液性,7 例为黏液性,6 例为混合型上皮癌,其他3 例;临床分期:Ⅲa 14 例、Ⅲb 8 例、Ⅲc 5 例、Ⅳa 2 例;复发间隔时间1~5 年,平均复发间隔时间(3.74±1.5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首次卵巢癌复发者;可测病灶≥1 次;临床及随访资料完整;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自愿,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以往抗血管药物治疗史;合并其他原发癌者;重要脏器功能障碍;预期生存期<6 个月;研究中所用药物过敏者;无法配合治疗者等。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紫杉醇+卡铂化疗方案治疗:紫杉醇注射液(澳大利亚福尔丁大药厂,注册证号H20090175,规格:5 ml∶30 mg),第1 天,静脉滴注,175 mg/m2,滴注时间为180 min;卡铂(商品名:波贝,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180,规格:10 ml∶100 mg),第1 天,静脉滴注,400 mg/m2;3 周为1 个周期,共治疗6 个周期。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增加贝伐珠单抗治疗: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商品名:安维汀,Roche Diagnostics GmbH,批准文号S20120068,规格:4 ml∶100 mg),紫杉醇+卡铂化疗后,以10 mg/kg 的剂量静脉滴注1.0~1.5 h,疗程同对照组。两组治疗期间均给予抗过敏、保肝、保护胃黏膜等常规治疗。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肿瘤标志物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1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前后分对患者进行CT检查,对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参照评估临床疗效:完全缓解(CR):病灶完全消失(4 周后见新病灶出现);部分缓解(PR):病灶最大直径减少≥30%;疾病稳定(SD):病灶最大直径减少<30%,或增加<20%;进展(PD):病灶最大直径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者。临床有效率=(CR+PR)/总例数×100%;疾病控制率=(CR+PR+SD)/样总例数×100%[3]。

1.4.2 肿瘤标志物检测 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和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al protein 4,HE4)水平。

1.4.3 不良反应监测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抗癌药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评估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具体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不良反应、皮肤/黏膜毒性反应、肝肾功能不全和其他不良反应[4]。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HE4、CA125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E4、CA125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骨髓抑制、胃肠道不良反应、皮肤/黏膜毒性反应、肝肾功能不全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女性卵巢癌发病率呈升高趋势,且发病年龄减小,严重威胁现代女性生命安全,防治形势日趋严峻,需积极提升临床治疗水平。卵巢癌复发是卵巢癌不良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并且,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难度较大,手术治疗价值不大,二线化疗治疗效果有限,较多患者肿瘤进展控制不佳,需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5]。

靶向药物是抗肿瘤治疗的研究重点,以抗血管生成药物为主,该类药物可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其受体结合,发挥抗肿瘤作用,对于化疗治疗效果不佳,可采取抗血管生成药物辅助治疗,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6]。贝伐珠单抗为抗血管生成的典型代表性药物,在卵巢癌复发治疗中应用较多;紫杉醇联合铂类药物化疗为复发性卵巢癌治疗的主要化疗方案,但是较多患者治疗效果不显著,因而临床领域开始探索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的治疗效果[7]。本次研究发现,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可有效提升近期疗效,对于肿瘤控制效果较好。此外,治疗后HE4 和CA125 水平显著降低,可知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可有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表明其抗肿瘤效果相对较好。观察组骨髓抑制、胃肠道不良反应、皮肤/黏膜毒性反应、肝肾功能不全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增加贝伐珠单抗治疗,不良反应风险无明显提升,其安全性较高较为可靠。

综上所述,常规化疗基础上联合抗血管药物——贝伐珠单抗治疗,可有效提升复发性卵巢癌近期疗效,未明显增加毒副反应风险,且可促进肿瘤标志物指标降低,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猜你喜欢

贝伐珠复发性卵巢癌
贝伐珠单抗治疗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疗效和预后分析*
复发性口腔溃疡和幽门螺旋杆菌的相关性分析
基于Oncomine数据库研究PDE4D基因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血根碱的调控作用
miR-181a在卵巢癌细胞中对顺铂的耐药作用
18F-FDG PET/CT联合CA125、HE4在诊断复发性卵巢癌及其腹膜转移预后评估的价值
采用贝伐珠单抗、紫杉醇加顺铂(TP)化疗方案联合治疗晚期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
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检验和药敏情况及治疗效果
贝伐珠单抗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护理干预对丙种球蛋白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效果
贝伐珠单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