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布司他、苯溴马隆以及别嘌醇治疗高尿酸血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比分析
2021-06-12吴宏
吴宏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因嘌呤物质代谢紊乱而导致血液尿酸增高的代谢性疾病,痛风是高尿酸血症患者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表现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关节畸形,并常累及肾脏引起肾炎等[1,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高热量、高嘌呤食物摄入的增加,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呈爆发式增长,大量的高尿酸血症也组成了痛风患者庞大的后备军,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药物治疗是高尿酸血症主要的治疗方法,降低血尿酸水平是预防痛风及其合并症的关键[3,4]。目前,降尿酸药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苯溴马隆为代表的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一类是以别嘌醇、非布司他为代表的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尽管两类药物均能通过不同作用机制降低尿酸水平,但是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一定的差异[5]。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非布司他、苯溴马隆、别嘌醇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0 月~2020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高尿酸血症患者123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药物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非布司他组、苯溴马隆组、别嘌醇组,每组41 例。非布司他组中男21 例,女20 例,平均年龄(49.34±10.14) 岁,平均血尿酸(568.38± 38.69)μmol/L,平均体质量指数(25.17±2.25)kg/m2;苯溴马隆组中男19 例,女22 例,平均年龄(47.91±9.56)岁,平均血尿酸(571.28±40.05)μmol/L,平均体质量指数(26.17±2.44)kg/m2;别嘌醇组中男23 例,女18 例,平均年龄(48.46±9.76) 岁,平均血尿酸(577.49± 39.55)μmol/L,平均体质量指数(25.82±2.29)kg/m2。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尿酸、体质量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2019 版《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中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②此次调查研究均获得患者同意,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合并肾脏或血液系统疾病;②对试验的药物过敏或者高敏体质。
1.2 方法 三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内均给予常规降尿酸方法,如以低盐、低脂饮食为主,限制食用高嘌呤食物,戒烟戒酒,多喝水等。非布司他组给予非布司他片(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30058,规格:40 mg×16 片)治疗,初始剂量为 1 片/次,1 次/d,如果2 周后血尿酸水平≥360 μmol/L,剂量增至2 片/次,1 次/d;苯溴马隆组给予苯溴马隆片(Excella GmbH&Co.KG,国药准字J20180056,规格:50 mg×10 片)治疗,1 片/次,1 次/d;别嘌醇组给予别嘌醇片[世贸天阶制药(江苏)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3683,规格:100 mg×36 片]治疗,1 片/次,1 次/d。三组患者均连续服药2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三组患者血尿酸水平、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①采用尿酸酶法检测三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尿酸水平。②根据尿酸水平评估临床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女性患者血尿酸水平<300 μmol/L、男性患者血尿酸水平<350 μmol/L;有效:治疗后,女性患者血尿酸水平降至300~350 μmol/L、男性患者血尿酸水平降至350~410 μmol/L;无效:治疗后,女性患者血尿酸水平>350 μmol/L、男性患者血尿酸水平>410 μmol/L。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③记录三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 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比较 治疗前,三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布司他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苯溴马隆组和别嘌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比较(,μmol/L)
表1 三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比较(,μmol/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非布司他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2 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非布司他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苯溴马隆组的75.61%和别嘌醇组的70.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苯溴马隆组治疗总有效率略高于别嘌醇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三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非布司他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明显低于苯溴马隆组的14.63%和别嘌醇组的21.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尿酸是人体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人体内有20%嘌呤核苷酸来源于饮食,故高嘌呤的食物摄入过多会导致嘌呤代谢紊乱,最终导致高尿酸血症,而长期尿酸升高会促使尿酸盐在关节、肾脏等部位沉积,进而引发急、慢性炎症以及代谢性疾病等[6]。研究表明[7,8],降尿酸是防治高尿酸血症的关键,与传统降尿酸药物相比,非布司他是一种选择性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既能避免别嘌醇因非选择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而产生患者不耐受的现象,又不会给肾脏增加负担,对于轻、中度肾脏功能不全的患者无需调增非布司他的剂量,在洪岩等[9]的研究中证实,与苯溴马隆、别嘌醇相比,非布司他能显著降低血尿酸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158,P<0.05);并且非布司他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苯溴马隆和别嘌醇(P<0.05)。此外,非布司他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排泄,对于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非布司他更加具有临床使用优势,在大量的研究中得以证实[10-12],可见非布司他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采用非布司他、苯溴马隆、别嘌醇治疗高尿酸血症,结果显示,治疗前,三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布司他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苯溴马隆组和别嘌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布司他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苯溴马隆组的75.61%和别嘌醇组的70.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苯溴马隆组治疗总有效率略高于别嘌醇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布司他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明显低于苯溴马隆组的14.63%和别嘌醇组的21.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非布司他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显著高于苯溴马隆和别嘌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