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做人

2021-06-11王明洪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1年6期
关键词:王老工棚原子能

王明洪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核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方定今年已是93岁的高龄,但精神依然矍铄。王老曾负责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点火中子源并参加创建了核试验的放射化学诊断方法,并多次用于实践,其研究成果分别获国家发明奖、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我是一个平凡的人,幸运的是1953年我参加了中国原子弹的科研工作,我为此感到自豪!‘文革后,我重返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一边做科研,一边带学生,这是我感到最幸福也是最快乐的事情。”王老的高寿,与他淡泊明志、喜欢读书等有着一定的关系。

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做人

王老认为:“一个人要有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人一辈子不管做什么事,不管是否成功,只要把这三个方面把握好,后面做事不敢说有大的成功,起码不会有太多的失败。”曾有人问王老是如何当选为院士的,王老回答坦然:“我并没有想过当选院士,当时院领导动员我写申报材料,我拒绝了。后来院领导找了一位同事帮我写申报材料,不想这两页申报材料送到相关部门后,我很顺利地在1990年当选为院士。那个时候还不叫院士,叫学部委员。事实上,我觉得院士是很崇高的岗位,我很不敢当,我所做出的成就,应该属于我们的那个团队。”1998年9月,学生何辉来到原子能院还不到一个星期,他的师兄就带他去看望导师王老。王老在询问了何辉的情况后,对他提出了一些希望。让何辉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以后要“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二十多年过去,王老说过的一些话何辉已经记不住了,但是这两句话却让他记忆犹新。王老不仅在学业上精心培养学生,更在为师为人方面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做学问也好,做事情也罢,首先要做一个高尚的人。要顾全大局,要谦让荣誉,要有无私无畏的精神。”王老经常勉励他的学生说。

困难是吓不倒中国青年的

1959年底,王老和他的同事建立了一座简易工棚,用来做实验室。工棚十分简陋,结构是芦苇黄土墙及油毡纸的顶棚。夏天时,工棚内炎热难当,室温经常在36℃左右。再加上操作放射性物质,工作时要穿三层防护服,戴双层橡皮手套,头上戴有机玻璃面罩,还得戴两个口罩,十分难受。冬天时,室内没有取暖设备,王老和他的同事穿着大棉袄,一边踏步一边工作,否则脚就会冻伤。最大的困难是水管、蒸馏水瓶和试剂瓶,一夜下来都会冻裂。他们每天晚上将水管里的水放空,蒸馏水和化学试剂都搬到有暖气的实验室,早上再搬回工棚,就这样,王老他们坚持了一个冬天。

在青海高原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时,条件也很艰苦。由于基地海拔在3200米以上,年平均温度仅零下4℃,不要说天冷离不开棉衣,就连馒头也蒸不熟。再加上人多房屋少,不少人只能住在简易的“地窝子”里或帐篷里。除此之外,要适应环境还得过两“关”,一是要适应高原缺氧反应。到基地后,王老整整休息了两天才慢慢适应;二是由于当地是鼠疫传染区,得打防疫针。王老打了防疫针后,发烧至39℃以上,三天后才慢慢恢复。“但我相信,只要拿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去战斗,困难是吓不倒中国青年的。”王老说。

夕阳无限好,不怕近黄昏

1979年,王老被调回原子能研究所,从事放射化学基础研究工作。研究所成立化学部后,王老又担任了化学部副主任。在以后的岁月里,王老不顾虚弱多病的身体,不遗余力地投入到他所钟爱的核科学研究工作。核化学专家顾忠茂回忆:上世纪70年代初,吴征恺院士等开始策划筹建“超钚元素和裂变产额实验大楼”,并于1984年完成了初步计划。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该计划几度搁浅,一直无法提到议事日程。为了加快立项申请的步伐,顾忠茂想到胡锦涛同志曾于1994年登门拜访过王老,请王老出马,应该会有效果。王老得知此事后,立即奋笔疾书,给中央写了封信:“目前……我们已面临没有一个可运行的后处理研究设施的境地。希望能得到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支持,尽快落实建立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一周后,王老告诉顾忠茂,他已得到中央办公厅的回复,胡锦涛同志及时将他的信批复给了国防科工委,希望能给王老“一个满意的答复”。52天后,“中核集团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项目建议专家论证会”在北京举行,已是古稀之年的王老担任了专家组组长。“夕阳无限好,不怕近黄昏”,这“不怕”二字,凸顯出王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乐观向上的革命情怀。

大学之前最大的爱好就是读小说

受父母亲影响,王老自幼就喜欢读书。小学三年级时,母亲就给他买了《大学文学读本》《三国演义》等,父亲也给他买了《少年百科全本》(全9本)。王老大学之前最大的爱好就是读小说。三年级开始读《三国演义》等中国名著,到了初中,他就已经开始读外国文学了。参加工作后,专业书籍又和他结下了不解之缘。“文革”后期,他一有空就钻到图书馆去看书。即使在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后,仍勤奋读书,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撰写了《核武器控制与放化分析技术》《核燃料及其循环使用》《钍作为核燃料的前景》《放射化学的今天与明天》等文章。王老读书的方式与他人不同,他不仅会做大量的读书笔记,而且还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其分为辐射化学、新技术、安全防护等近30种,做成科研知识索引卡片,以便需要时查找。可以说,读书不仅给予了他精神上的愉悦和思想上的升华,而且也提升了他的专业水平,成了他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行的重要保证之一。

我的夫人是一位典型的东方淑女

1956年,王老与现在的夫人查子秀相识,两人于1959年初喜结连理。婚后半个月,王老就返回北京。1960年,查子秀被调往中科院心理所工作。“我的夫人是一位典型的东方淑女。这么多年,在任何困难面前从不向我抱怨,不给我任何压力。”王老如此评价他的夫人。1964年,由于核研制工作的需要,王老毅然告别产假中的妻子、刚出世的女儿和不到两岁的儿子,奔赴青海高原,参加并组织了多次核试验参数的测试。“虽然我最初还不知道他(王老)所从事的是研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这样让我引以为傲的事业,但我知道他离开家到那么艰苦的地方去是国家的需要,因此很自然地理解也支持他的选择。”查子秀说。“文革”时,王老在青海被勒令停职交代“问题”,并被安排参加种菜施肥、敲垢扒灰等劳动,更让他感到痛苦的是不准对外联络。于是,他连夜写了封信,告诉家人不要担心,然后在黑夜中赶往邮局把信寄出。这封信确实对家人起到了很好的安抚作用。“到现在,我每次出门的时候,他总是站在门口提醒我:老太太,你的钥匙有没有拿、手机有没有拿、眼镜有没有拿、老年证有没有拿……所以,跟随他一辈子,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也是幸福的一件事。”查子秀颇为骄傲地说。

编辑:若愚 woxingzhai123@163.com

猜你喜欢

王老工棚原子能
刘善良
杜鲁门的胜利:1945年华盛顿会议与联合国管制原子能的缘起
农民工之七夕节
原子能及其和平利用
八旬“高龄青年”爱玩乐
与民谣诗词相伴的九旬老人
养生没有“铁规律”
表面
老人和孩子
坍塌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