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省联考“铭记历史,迎接挑战”作文升格指导
2021-06-11周莎
周莎
真题再现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危急关头,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奋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先后有290余万志愿军将士赴朝参战,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中华大地,万众一心,支援前线。历时一年的捐献武器运动,募得的捐款可购买3700多架战斗机。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
校团委举行“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要求】
本题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由两部分构成。
第一段,为材料背景叙述。一共六句话,整体围绕“抗美援朝”展开。前面介绍了抗美援朝的背景,之后介绍了中国人民在抗战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后方人民同样给予前线极大的支援,共同演绎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第二段和第三段,是任务要求和写作要求。校团委要举行“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征文活动,这一主题有两大部分,一是“铭记历史”,侧重点是对历史的了解,英雄的敬仰和精神的认同;二是“迎接挑战”,我们常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有很多“娄山关”“腊子口”“金刚川”要去攻克,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迎接挑战。考生要能围绕这一主题,体现对抗美援朝精神内涵、价值的深刻思考,并且可以跟新时代涌现的英雄结合起来。
立意:1.铭记历史,“而今迈步从头越”;2.用新时代的抗美援朝精神,迎接新时代的挑战;3.以史为师,传承抗美援朝精神;4.继往开来,当好接班人。
【升格示例】
执“铭记”之盾,握“迎战”之矛
□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高三(457)班 张梦媛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我们重温中国人民志愿军建立不朽的历史功勋,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创造人类战争历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此句表述不当,存在搭配不当和不合逻辑的问题。)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创造了人类战争历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今天,站在新世界的关键节点上,我们重温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必将执“铭记”之盾,握“迎战”之矛,一路披荆斩棘,奋勇向前。(升格后语句通顺,引用恰当,表述清楚,且在第一段末点题,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执“铭记”之盾——铭记英雄也铭记历史。
黄继光不畏生死,忍受痛苦一动不动;邱少云奉献生命,用身体争取时间;杨根思不惧危险,依然冲向敌人。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都是我们应当铭记的人。然而,近年来有一批“历史虚无主义”来践踏我们的民族英雄,我们应当抵制到底。鲁迅先生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个有了英雄却不懂得爱戴和敬重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民族。”(此段举例论据笼统,引用论据突兀,两者都缺少相应的分析。画线句搭配不当。)
黄继光舍身堵枪眼,帮助战友们夺回阵地;邱少云忍着火烧剧痛,确保完成潜伏任务;杨根思怀抱炸药,决绝冲向敌人……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都是我们应当铭记的英雄!如果没有这些英雄“捐躯赴国难”,哪里有金瓯无缺?如果没有这些英雄“视死忽如归”,哪里有山河无恙?然而,近年来有一批人打着“历史虚无主义”的旗号来践踏我们的民族英雄,我们坚决抵制到底!鲁迅先生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个有了英雄却不懂得爱戴和敬重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民族。”他们沉淀着国家的记忆,熔铸成民族挺立千秋的伟大精神,是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永远的精神丰碑!(升格后事例論据翔实,反问+对偶的句式构成的假设分析有情有力;引用论证后的分析减少了引用论据的突兀,与论点紧密相连紧扣中心。画线句鲜明而坚定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铭记英雄的同时,也要铭记普通人。抗美援朝战争中那些为国家捐出3700多架战斗机的普通民众也值得铭记,他们吃不饱穿不暖,但是他们毅然捐献出自己的力量,这里面蕴含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值得我们铭记于心。(画线句说法太绝对。“捐献”和“力量”搭配不当。)
铭记英雄的同时,也要铭记普通人。抗美援朝战争中那些为国家捐出3700多架战斗机的普通民众也值得铭记,他们可能吃不饱穿不暖,但是他们毁家纾难、砸锅卖铁,其背后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是“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的情怀!这些我们又怎能忘记?怎能不铭记于心?这不仅仅是“不敢忘记”的历史自觉,更是“不能忘记”的责任传递。(升格后表述有分寸,且分析到位,融入了作者的情感。)
握“迎战”之矛——迎接挑战也不畏挑战。
七十年前浴血以立国,七十年后淬火以强国。抗美援朝战争是以弱胜强的战争,抗美援朝的精神是不屈不挠的精神,迎接着同样的挑战。前有全体国人共同保卫国家山河,万众一心反抗强暴,后有全体人民居家抗疫,捐物捐资,历史仿佛再度重叠,即使又换了一个时间,换了一批人民,人民也做出了同样的决定。可见,我们民族血液中流淌着同一精神。(画线句表述有问题。事例和结论之间缺少必要的分析。)
七十年前浴血以立国,七十年后淬火以强国。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铸就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七十年前全体国人共同保卫国家山河,万众一心反抗强暴;七十年后全国人民居家抗疫,众志成城捐物捐资,历史仿佛再度重叠,即使又换了一个时间,换了一批人民,但我们依旧做出了同样的决定。为什么我们可以“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为什么我们可以“脱我旧时裳,著我战时袍”?因为,我们的血液中流淌着同样的精神!庚子抗疫,就是国人集结的强大的钢铁长城,就是中国精神的又一次浴火淬炼!(升格后既对抗美援朝的精神做了具体的诠释,又对抗美援朝精神的延展性结合实际做了恰当分析。)
虽然迎接的挑战不同,但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迎来同样的胜利。前有国家伸出援手,后有国家帮扶弱小。抗美援朝,援助的是朝鲜,帮助的是弱小,是军事的弱小。“一带一路”帮助的是落后的国家,是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是我们的朋友。可见,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不畏挑战的国家,“一带一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中国从不畏惧挑战,中国永远以迎接的态度来对待挑战。(前后对比举例后的分析语言平淡,缺乏力度。)
虽然迎接的挑战不同,但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迎来同样的胜利。前有国家伸出援手,后有国家帮扶弱小。抗美援朝,援助的是朝鲜,帮助的是相对弱小的兄弟;“一带一路”,帮助的是经济不够发达的朋友。没有一蹴而就的伟业,更没有一马平川的坦途,中国人民从来都不畏挑战!面对史无前例的挑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我們直面挑战的抉择;“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是我们不畏挑战的呐喊!(升格后的语言态度坚决,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人民的胜利。”同样,也是我们应当铭记的胜利,抗美援朝精神也是我们迎接挑战时应具有的精神。我们要执“铭记”之矛,握“迎战”之矛,战于时代之战场,站于国际之战场。(结尾号召句和前一句无承接过渡,且结尾句表述的范围过大。)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人民的胜利。”同样,也是我们应当铭记的胜利,抗美援朝的精神也是我们迎接挑战时应具有的精神。今为英雄歌一曲,苌弘碧血长精神!“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愿生于新世纪的我们一起执“铭记”之矛,握“迎战”之矛,一路披荆斩棘,奋勇向前!(升格后的结尾升华了文章的主旨,水到渠成地发出了号召。)
【升格总评】
本文抓住“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提出鲜明的观点,主体部分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层次分明,思路清晰,且例证充实,论证方法多样。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升格前,文章有一些具体的不足,如:语言表述不清楚,出现了多处语病;举例过程中,例证过于笼统;分析论证太肤浅,削弱了文章的说服力。
升格后,文章有了明显的变化:
1.轻松驾驭语言,表述准确。升格后的语言不仅流畅自然,无语病,而且有文采,有表现力,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2.引入素材活水,举例得当。引入“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等具体事例,嵌入普通民众等概括事例,加入“一带一路”等类比事例,点面结合,使文章的观点更鲜明。3.巧用分析增色,逻辑严密。文章在论证分析过程中,使用了假设分析、引用分析、说理分析等多种分析方式,反问、感叹等多种语气的交替使用,长短句结合,增强了分析的力度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