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32厘米到4600公里!我国成功构建全球首个星地量子通信网络

2021-06-11陈慧敏

意林·作文素材 2021年7期
关键词:星地潘建伟广域

陈慧敏

其他适用话题 科技发展;通信保密;锲而不舍;潜心钻研

时事引读

3 2年前,人类历史上首个量子密钥分发(QKD)实验在IBM(一家跨国公司)实验室内实现,传输了32厘米。2021年1月7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团队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题为《一个超过4600公里的集成星地量子通信网络》的研究论文。文章认为,这项工作表明量子技术成熟到了足以实用的地步。通过地面光纤及卫星将更多国家量子网络连接起来,全球量子网絡可以实现。中国人将星地量子通信网络的距离扩展了1400多万倍,实现了从地面到太空的多用户通信!这标志着我国已构建出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网雏形,可抵御目前已知的所有量子黑客的攻击。《自然》杂志审稿人评价称,这是地球上最大、最先进的量子密钥分发网络,是量子通信“巨大的工程性成就”。

素材聚焦 20年发展之路

1998年6月,在中科大近代物理系的支持下,张永德教授和郭光灿教授牵头发起了我国第一次关于量子信息的香山会议,标志着我国的量子信息研究拉开序幕,中科大成为我国最早开始量子信息研究的高校。潘建伟院士团队见证了我国量子信息的20年发展之路。2001年,已在量子信息方面取得国际成就的潘建伟,带着“在中国建一个世界领先的量子实验室”的决心从奥地利回国,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组建起国内首个量子实验室。2011年,中科院“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先导专项正式立项。2016年8月16日,“墨子号”量子卫星成功发射,结合“墨子号”量子卫星和“京沪干线”,我国构建了国际上首个天地一体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雏形。2016年底,国际上首条远距离光纤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京沪干线”在合肥建成。“京沪干线”和“墨子号”量子卫星等,都是基于我国前期近20年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成果而进行的工程化集成与验证项目,稳步推进了量子通信的现实应用。正是由于我国率先开展了规模适度的量子通信技术验证与应用示范,推动了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占据了国际领先地位。

【考场仿真试题】请就“科技发展”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并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

【范文片段示例】基于不可分割、不可克隆等量子特性,量子通信被称为原理上“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在众多领域都具有应用前景。科技发展要有基础,而潘建伟团队所做的工作,正是在为我国未来量子通信的发展打基础,而且已经让我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成功的增强了我们的信心。未来,中国的科技发展一定会更加先进!

猜你喜欢

星地潘建伟广域
“量子之父”潘建伟的拳拳孝心
“量子之父”潘建伟的拳拳孝心
“量子之父”拳拳孝心:此生已许国豪情天地知
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量子力学催生第三次产业变革
广域雷达信息采集系统应用
基于星地和星间链路联合的北斗卫星精密轨道确定
星地星间联合时间比对与卫星钟预报
星地时间异步条件下快速建链方法
北京星地恒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免疫算法的高容错性广域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