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新安江水电站建设到钱塘江河口治理梁保祥访谈录

2021-06-11访谈整理李海静访谈人李海静

浙江水利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新安江沉井钱塘江

访谈整理:黄 超,李海静 访谈人:李海静,介 玠 ,黄 超

(1.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0;2.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访谈时间:2020年7月14日

访谈地点: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图书阅览室

梁保祥(1933—),男,祖籍广东省中山市,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20世纪50年代毕业于北京水力发电学校。毕业后参加官厅水电站修筑工程,1956年被调任参加新安江水电站建设。20世纪60年代以后,作为一线技术人员,先后参与钱塘江赭山湾治理工程、钱塘江大规模围垦工程、“728海堤”建设工程。其中,728工程(秦山核电厂海堤工程)获得1988年度浙江省优质工程奖,1990年度水利系统部级优质工程奖,1990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1997年梁保祥在乍浦港三期工程留影见图1。

图1 1997年,梁保祥在乍浦港三期工程留影图

一、穷苦少年 水利报国

访谈者(以下简称“访”):梁老先生,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访谈。作为一线技术人员,您亲历了新中国成立后新安江水电站建设、钱塘江下游河口段江道整治工程。作为亲历者,希望能够谈谈您个人的成长经历,以及所从事一线工程建设的情况。请您先介绍一下您个人的成长背景以及家庭情况。

梁保祥(以下简称“梁”):好的。1933年5月,我出生在河北省唐山市,祖籍是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龙穴头村。1960年以后,随着工作的调动落户在浙江省萧山县。

在我父亲5岁时,祖父带着家人来到位于河北省唐山市的开滦煤矿,成为一名机械工人,自此,家人定居唐山。父亲成年后,成了煤矿工人。我是遗腹子,出生时父亲和祖父都已去世,自小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靠打零工养活我,帮人打毛衣,陶瓷厂做工等。我和母亲的生活无法为继,便搬到外公家生活。外公和2个舅舅都是铁路工人,还有2个小姨,家庭生活十分困难。记忆最深是小学三年级时,因家庭贫苦,经常无米下锅,饿着肚子去上学。主要是因为当时国民政府实行金圆券,物价暴涨,外公下班背着装有1/4袋金圆券的面袋回家,马上就去购买粮食,担心物价变化,金圆券成为废纸。1948年底唐山解放后,母亲经介绍转到唐山华新纺织厂幼儿园做保育员,家庭状况稍稍稳定。幼儿和小学阶段正值抗日战争时期,记忆中最多是苦,小学时的学校还曾被美军征用,我们换到较远的另一所学校读书,受战争影响时而中断。

访:您的家庭生活如此困难,却能坚持让您读书,十分难得。

梁:家里很支持我读书。父亲去世得早,我是家里的独苗,简直拿我当宝贝。母亲思想很保守,坚决不改嫁,带着我苦着过。当时家人的想法很简单,读书就是为了以后找个工作养家糊口。1948年,我到唐山丰滦中学上初中,这是一所英国人办的教会学校,在亲戚的帮助下,免除了学费。1949年全国解放,转到省立河北唐山中学学习,因为是公立学校所以免学费。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读到初三时转学到职业学校学习会计,以方便找工作。后来又转到铁路工作,曾在内蒙古包头车站货厂里做实习生,工作1个月后,不能适应那里的生活习惯和气候条件,以回校读书为由向领导请辞。期间,我回到广东乡下,见到了奶奶和从美国打工40余年后回乡养老的祖父的哥哥1广东沿海地区很多人因穷苦和战乱,选择到海外谋生。梁老先生祖父的哥哥早年到美国谋生,他的姑妈也在美国檀香山谋生,并嫁给了一位同乡华侨。。半年后,我返回唐山,考取北京水力发电学校继续读书。

访:您为什么会报考水利水电学校?

梁:我报水电学校的目的是什么呢,20世纪50年代,报纸上宣传古比雪夫水电站2古比雪夫水电站,又名伏尔加列宁水电站,位于俄罗斯伏尔加(Вoлгa)河与支流卡马(Кaмa)河汇合口以下的干流上,工程以发电为主,兼有航运和灌溉等综合经济效益,是苏联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重点建设项目,被苏联称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发电站。工程于1950年动工,1955年第一台机组投入运行,1957年工程竣工。1953年,苏联科学院院士亚·温特曾在《红海军报》上发表了一 篇《苏联在第五个五年计划中的电气化》的文章,他指出:“电气化是我国共产主义建设计划的决定性因素之一。”[1]建设,当时的口号是“苏维埃加上电气化就是共产主义”。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所以想学水力发电,母亲也很支持。我考入北京水力发电学校的水利工程建筑专业。3 a的学习以基础课、专业课为主,最后两三个月我们到福建古田水电站3福建古田水电站,位于福建省古田县境内古田溪上,是新中国建设的第一座地下水力发电厂,素有“北有丰满,南有古田”之称的古田溪水电厂。实习。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官厅水电站工作。在官厅水电站主要是参加厂房建筑施工,水电部队所负责的引水隧洞、调压井、水库等部分已基本建好。我主要从事施工计划、定额预算等工作。项目基本完工后,我被派到北京北海公园建设少年先锋队水电站[2]。这项工程是将什刹海的水引到北海,由引水渠道、水闸、厂房内装水轮机、发电机等工程组成,发电机容量为10 kW,主要是作为一个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工作了大约半年。

二、夜以继日 建设新安江水电站

访:1956年11月,官厅水电站宣布建成发电。此后,您被调到浙江,参加即将开建的新安江水电站工程。当时,您所在的建设队伍全部被调任浙江吗?

梁:是的,我所在官厅的建设队被分为2部分,一部分被调到浙江省,有200~300人;一部分留在河北省。1956年11月,我们奉调来到新安江。当时,新安江工程的建设队伍由多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来自东北的丰满水电站,一部分来自江西的上犹江水电站,一部分是从上海市招工,还有浙江本地派驻以及我们。图2为1960年梁保祥与新安江水电站施工科同事的合影。

图2 1960年与新安江水电站施工科同事合影图(右三为梁保祥)

我在新安江电站工作将近4 a时间,一直在施工现场,从未回过家。通过信件与母亲交流和联系,母亲很支持我的工作,要我安心工作,不要惦记家里。刚进施工现场的时候,我被分配到一工区,主要从事水电站整体开挖工作。记得很清楚,1957年4月1号新安江工程正式开挖,我们被分配到电站厂房和大坝基础开挖。首先,要开挖出作业平台,主要涉及左右岸工作平台即140平台,还有缆索起重机平台(用于吊装混凝土,容量6 m3)、115上坝公路、70栈桥、40铁道线、交通线以及开关站等开挖工作,工作面很多。当时,我们开挖工区有5 000余人,行政干部、技术人员就有1 400人左右。工程开展1 a多后,遇到最为复杂的工程项目基坑开挖,因为所有工程都用挖掘机开挖、汽车运输,每天工作面都有新变化和新进展,这就要每天新修交通线。交通线修建要求直线坡度不能大于15%,曲线不能大于12°。我们一工区的主任工程师叫张汝舫,基坑开挖施工经验丰富,他每天到现场察看并召集技术人员开会,规划好每天的行车路线,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他的踏实、苦干、巧干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新安江工程结束后,他被任命担任浙江省电力设计院 院长。

新安江水电站的开挖面是山体,在同一个垂直面和同一坡度上,其中140平台、115平台、70平台、40平台等几个平台和几个工作面同时开工,建设过程中施工安全成为关键,要特别注意落石。开工之初,首先从山顶上的工作面开始,开挖到5~6 m宽度时,在边坡处用塘柴搭1个1 m多宽、将近2 m高的挡墙,防止作业面的石头滚落下去。每个工作面都用这个办法,这样几个工作面可以同时开工,如:左右岸从D140、D115、D70、D40基地和右岸D88平台开关站都同时作业,这样可以缩短并推进工期。每天都是规划好工程进展和工作量,包括爆破数量、运输土石方量,大家要在计划工期内保证完成任务。在一工区,我主要负责制定施工计划,计算好材料、人工数量等,提供给各施工相关方,到月末做好统计,工程量完成了多少,占总进度多少,有着明确而详细的记录。

5 000多人共同开展的开挖工作完成后,我们这部分人就转而负责浇筑大坝和厂房,我从事厂房部分。新安江厂房净宽17.00 m,长度216.10 m,高度42.75 m。事实上,坝体施工更艰苦,为赶进度,实行三班倒,即7点到15点、15点到23点、23点到第二天7点。交接班之时,技术员一定要到现场参加交接班会议,3个交接班会议下来,都没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从1956年11月进施工现场到1960年5月的1 200多个日夜,我没有离开过工地,周末也没有休息过。那时,年纪轻、精力充足,也没有成家,日日夜夜都在工地上。当时的政治口号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在党的感召下,青年人一心大多扑在工作上,其他什么都不想。

新安江水电站的闸门顶高程是99.00 m,坝顶高程是115.00 m,大坝与厂房差不多同时完工。第一台发电机组4#机组是1960年4月份发电,此后陆续安装其他机组,一共有9台机组,总的装机容量66.25万kW,20世纪60年代初这算是我国的一个大型水电站。新安江水电站工程极具代表性,为华东电网供电,解决上海用电问题。周总理还去过一次新安江电站,作了题词(见图3)。

图3 周恩来总理为新安江水电站题词图

三、十载治江 灵活创新

访:新安江工程结束后,您被派到了哪里,从事什么工作?

梁:1960年新安江电站主体工程结束以后,参与工程建设的1 000多人被调到下游的钱塘江,从事钱塘江治理工程。当时,浙江省想把建设新安江电站的人员与设备留下,以此为出发点,急急忙忙将工程建设人员都调过来,准备在钱塘江的七堡江段建设七堡枢纽工程,我们第一批人员负责筹建工作。1960年刚去的时候很苦,正值国家发生“三年自然灾害”,同时中苏关系破裂,苏联专家撤走,国家被逼着还债。事实上,七堡枢纽工程尚处在设想中,我们一到工地上就傻眼了,什么都没有,我们住的是江滩边上毛竹搭的油毡房,夏天又热又闷,冬天又不保温,刚去时太苦了。另一方面,像我们这样的技术干部每人每月28斤粮食定量,工人定量是四十几斤,领导怕我们粮食一下吃光到月末饿肚子,给我们每餐定量,每天早上3两4每斤为16两。,中午、晚上各5两,定量吃饭。这种艰苦的生活持续了2 a时间,年轻人肚子饿一点没关系,只要情绪饱满就行。

但是当时七堡枢纽工程的规划都没有做好,工程没法上马,忙了几个月,决定不上马七堡枢纽工程。我们这批人一部分留在钱塘江管理局,被派到赭山湾工程处,从事江道整治工作;一部分调到浙江省各个水库建设现场,就是原来的浙江省水电工程局的一处、二处、三处。从新安江工程下来的这批人就分为企业、事业、政府机关等多个类型,消化在浙江省水利厅的各个单位。

1960年,我来到赭山湾工程处,在这里工作了近10 a时间。钱塘江主要问题之一是主流的南北摆动、江道不稳定,赭山湾到青龙山这一段尤为严重。自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起,萧山南沙地区持续发生坍江。1928年,钱塘江工程局拟定了第一期治标计划,通过分段修筑长、短(又称为甲、乙)丁坝,甲种用以保护老磡,保护长度约为7.5 km;乙种用于保护外沙,保护地段长约4.5 km[3]。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共修建了5号、9号、10号、J号、B号、M号等6座挑水坝。在丁坝和天然河势变化的情况下,江流北移,出现大片江滩,由此展开围涂,形成了南沙支堤。我们建设时,南沙支堤外的原9号坝大部分已被冲毁,低潮位时可以见到部分残存的坝体。

赭山湾江段的江面宽度由3.5~7.5 km来回摆动,盐官段由5.0~12.0 km来回摆动,这与进潮量多寡有关,属于季节性变化。每年7月中旬至10月中旬是大潮汛台风季节,潮水较大;10月份到第二年3月份属于枯水期,潮水比较小;3月中旬到7月中旬为梅雨季节,以江水为主,上游江水流量大,落潮也大,但涨潮小,下游泥沙无法上溯;7月中旬到10月中旬的大潮汛期间,潮水大、江水小,大潮将长江口泥沙带入,估计每立方水有十几斤泥沙,泥沙进入钱塘江江道使得江道不稳定,时淤时冲。江水与潮水在不同时期的交互作用,致使钱塘江形成了凹岸和凸岸。赭山湾治理就是为了稳定江道,主要是为了促淤防坍,保护江岸。工程中采取抛坝护岸的办法,计划抛筑4条主力坝,分别是位于城北闸的1号坝,坝长1 700 m;位于红垦农场的9号坝,坝长3 100 m;位于赭山的美女坝,坝长1 050 m;位于七堡对岸的七下右顺坝,坝长1 750 m。七下右顺坝本是七堡枢纽工程规划中的七堡水闸右岸导流顺坝的简称。赭山湾工程累计工程量为:①抛筑长坝4座,共长7 600 m,用石料87.57万m3;②9号坝至乌龟山的短丁坝6座,盘头4座,用石料15.68万m3;③顺坝东风角至9号坝上下游顺坝6 422.72 m,用石料50.70万m3。以上3项共计用石料153.95万m3。赭山湾工程共筑围堤23.983 km,围涂土地3 686.7 hm2(5.53万亩)。当时,我主要在施工科负责预算和工程进度的总体安排。

访:抛筑丁坝、顺坝需要大量的石料,这些石材来自于哪里?

梁:都是从附近石料场购买,1 m3石料当时的价格是1.85元左右。我们自己在长山开了一个料场,用610机车运到工地。石料来自于萧山的坎山、瓜沥、赭山、青龙山、大和山以及虎爪山、钱清等地的石料场,我们跟料场签好合同,价格统一,按月供料。施工、生产、运输各一份石料单,月末结账。开山所用的火工品、炸药、雷管、导火线等由我们来供应。建设所用石料要求单块重在100 kg左右,边长不小于40 cm。往江道内抛石与河流的流速、船向有关,所以船的定位也很重要,运石船都是事先测定好。

为了减少石料的损失,提高利用率,我们在一号坝坝头用塘柴做成一个大约20 m×30 m的大柴排在堤头,防止抛石被冲走。在小潮汛的时候先把大柴排扎好,大潮汛时用船拖到坝头,确定好位置后,马上用事先准备好装有石料的船只向柴排内抛石使其下沉。

回忆至此,我突然想起了我们一个老工程师陶存焕5陶存焕(1921.01.28—2013.5.20),男,绍兴人。1943年6月毕业于北洋工学院土木工程系。1943年8—9月,先后任职于浙江省交通管理处、民国绍兴县政府、浙江省水利局担任工程员、技士、技佐等职;1949年5月至1978年9月,先后任职于浙江省水利局、钱塘江工程局、浙江省水利电力厅、浙江省钱塘江治理工程管理局、浙江省水利水电工程局、钱塘江工程管理局任技术员、副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职;1978年10月退休。退休后,致力于钱塘江史料研究,担任《钱塘江志》副主编,主持参与了《明清钱塘江海塘》《钱塘江河口潮灾史料辨误》《钱塘江三亹变迁考》《苕溪运河志》等著作编写工作。2009年,水利部授予“长期奉献水利事业优秀人员”荣誉称号;2012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从事地方志工作20年以上人物”荣誉称号。。我把他当老师看,人很中肯,对他自己要求也很高,我们一起工作了6~7 a时间,遇到问题我就向他请教。从新安江调到这里,我对钱塘江一点都不了解,就是向他请教,以他为师,陶工手把手地用心教我,一点一点把我带出来,我是很怀念和感谢他。

访:请您再给我们讲讲赭山湾治理工程。

梁:赭山湾工程中的美女坝是在1958年开始抛筑,但仅抛筑了一段;九号坝在民国时期抛了 3 000多米,在城北闸门以内的2 800 m是存在的,闸门以外部分的几百米被冲毁,后来重新抛筑;一号坝是新工程。当时抛坝主要是护脚,当围涂面达到一定高度后才开始围垦。这样对坝的长度有要求,九号坝是311 m,一号坝是1 700 m,要与规划的治导线相结合。每个坝段多少长,需要多少石料,都有计划,施工段稳定之后,再向前推进。抛坝过程中,潮水冲刷是筑坝石料损失的主要原因,需要不断抛石补充。为了施工安全,在一号坝施工的时候,专门派1名工人去下游三四公里处负责观察潮水,潮水来的时候提前通知施工队,以备提前撤离人员与车队,做好预案。

主坝完成后,还有副坝。一号坝到九号坝之间有4条短丁坝,长度250 m左右,每条坝需要2万多立方米的石头。美女坝到九号坝也有2条短丁坝,4个盘头。到1990年以后,做标准海塘时,原来的工程重新翻建,加固堤身外上部,堤脚用混凝土小方井装石头,方井尺寸是1.00 m(长)×1.00 m(宽)×10 cm(厚),里面是空心,长度4 m,靠着堤脚打下去,目的是保护堤脚。方井与沉井不一样,方井比较简单,堤脚上基本都采用,是在1995年以后做的。

访:大约10 a的时间,赭山湾工程才基本结束,您的青春都奉献给了新安江和赭山湾。赭山湾工程结束后,您的新任务又是什么?

梁:1968年开始以后,以固定滩地的方式逐步缩窄江道。最初,怎么保护钱塘江海塘是重点。北京水利科学院的工程师周胜等3人来到浙江,杨永楚协助他们,研究怎么保护海塘、怎么治理钱塘江。在我们赭山湾工程处三号盘头前做了个沉井,是椭圆形的钢筋混凝土试验井,沉井尺寸8.0 m(长)×6.0 m(宽)×11.0 m(高),下沉11.2 m。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我们是用空气压缩吸泥,用水枪在井里冲泥,冲完了,压缩空气有一个铁桶,铁桶下有一个空气室,有洞眼,水一冲,气一进去,把泥排出来。

1968年开始做沉井,一直到1990年以后,大大小小做了200多个沉井,主要用于坝头的保护、防冲刷,还有闸门的基础。围垦内的二工段、四工段、六工段、八工段都在用。十工段用浮运沉井,在岸上制作好,等涨潮的时候把它浮漂出去,第一节放下去,高5 m 直径10 m,然后等下个潮水来再把第二节套上去,潮水退去后电焊连接,蒋纬、杨永楚和我等人负责这个工作[4]。施工工作也蛮有趣的,但是胆子要大、脑子要灵活,当机立断,否则就会有危险。跟蒋纬做浮运沉井的时候,他们在船上,我在岸上,刚开始潮水来了以后,沉井底下坐牢被泥吸住浮不起来,后来灵机一动,把这个压风机的皮管插到井底下去,结果气一进去,把整个井都弹出来,正好涨潮将井圈拉到江道内,但是潮水流速为7~8 m/s,速度比较快,我们就用拖船绳子固定住井体。圆井里面分几格,定位的时候人在里面,潮水一来,有一面高一面低,十几个人刚开始没考虑到这个问题,看到这个情况,低的地方人就拼命往高的地方跑,结果高处汇聚的人变多,低处就会翘起,人在井里就会转来转去,一高一低,重心不稳,无法工作。为了定位,我们在上游坝面打了一个锚筋,用绳子固定,但是潮水力道太大,固定在地上的锚被拔出,紧急时刻,我看到旁边有个电线杆,马上将绳子在电线杆缠绕几圈,最终拉住了沉井。这力量是真大,电线杆被勒进去了2~3 cm。想想真是后怕,所以做任何工作都要多想一点,预想多种不良后果,作出充分的预案。1991年9月,萧山围垦外八工段沉井留影见图4。

图4 1991年9月,萧山围垦外八工段沉井留影图(左起:梁保祥、周胜)

访:我是第一次听到如此生动、惊险的运输沉井的故事。出现了状况,您会根据实际需求做一些技术上的改动吗?

梁:设计做好了,如发现施工上有问题,一定要与设计人员商讨修改图纸,按照图纸施工,不能改。1978年,绍兴三江闸沉井施工也是我们负责,总共114只。三江闸主体沉井是5个,规格为22.4 m(长)×19.3 m(宽)×6.0 m(高),闸室的岸墙安全沉井2只,闸室的翼墙沉井6只,消力池沉井25只,往通槽沉井12只,排水井沉井28只,齿墙沉井11只,下游10只,还有其他类型的沉井。闸门底下5个沉井是重点,且质量要求很高。沉井要在地面上预制,然后下沉10余米深,使用电动吸泥机吸泥的办法放置,放弃了空气压缩的方法。一套设备需要55 kW和17 kW电动机各1台,每个沉井就要5套设备,变压器都要相应升级,根据高程来定位,下沉以后要四平八稳,平均1 h下沉不超过10 cm。所以,一只沉井要下沉到十几米的地方需要2 d左右。沉井内部是空心,分9格,用混凝土连牢。下沉前,要先把四角高程定好;下沉时,要有专人测量观测,高低相差多少,四个角相差多少,中线有没有偏移。下放过程中,我们摸索出纠偏的办法,即用水枪来纠偏。比如,这边低了十几公分,那边高了十几公分,就用水枪在高处扫冲,使其拉平,保证沉井四平八稳到达高程,相差无几。施工期间,实行三班倒,不能离开现场,不然要出纰漏。施工过程中,常会有意外出现,比如:基础沉井下沉的过程中,由于井外的土方不均匀,有的高有的低,高的地方把井压牢了,低的地方沉下去了,高度相差达到40~50 cm,我们就用水枪一点点调平,称之为“针灸疗法”。当时,一起工作的还有钟克勤和吕文德,因为工程质量好、施工难度大,三江闸沉井项目获1983年度浙江省优秀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

访:沉井的科研、设计、施工,也是一项技术创新。对此项技术好像有2种声音,一种认为效果很好,一种认为没有价值。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梁:在当时是起实际效用的,现在放弃沉井是有原因的。沉井工程量较大,随着技术的改进和发展,现在用打板桩来代替沉井,轻便、快捷、成本低[5]。在20世纪80年代,沉井技术还是先进的。那时,电子计算机技术还不发达,查资料也很困难。北京水利科学院的周胜等工程师花1 500元钱请我国燃料工业部情报室帮忙查阅资料,了解世界上其他潮汐河口的治理研究,如英国的泰晤士河口、美国的哥伦比亚河口和密西西比河口、法国的塞纳河口、德联邦的艾德河口、荷兰的三角洲等,发现沉井在世界上还没人用过,是一项创举。我们通过三号盘头试验成功后,再推广到整个钱塘江两岸。这项技术还推广到其他省,修建水闸、桥梁、坝头保护等工程都应用这一技术。当时世界上其他国家还没有应用沉井的先例,沉井工程实施完成后专门召开专家鉴定会。1991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访:赭山湾工程中的主坝、副坝都完工以后,围垦又是由哪些部门负责?

梁:钱塘江两岸围垦工程是由浙江省水利厅、钱塘江管理局及沿线地方政府共同负责。到1968年以后,大围垦还有一段,完全按照钱塘江的规划线开展。规划线有过几次调整,分别在20世纪40年代、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均制定有规划线也称治导线,规划设计某一江段的河宽、高水位值等。我们按照这个规划线来调整,赭山湾工程以后开始围垦,到现在南岸北岸已经围垦超出6.67万hm2(100多万亩),上海市那边还有。钱塘江治理是将治江与围垦相结合,两者相互制约、相互服务。

外海来沙淤积在钱塘江江道内,受上游江水影响,部分沙子被冲回大海。每年8—9月大潮汛时出现涨滩,这时要及时开展测量工作。我们工程队有一个测量组专门负责赭山湾一带的测量,江面有2~3 km宽时,就用1条小船,1台经纬仪,用毛竹做个五六米长的标杆,用这样简陋的仪器开展测量工作。当时,测量条件艰苦且测量设备很落后,上面用经纬仪对准,船撑到江道一米一米观测,预估大概距离多少,高程多少,每个季度要完成一个江道图,以了解江道冲、淤变化情况。根据实测资料,再进一步制定赭山湾工程下一步工作计划。

围垦要经浙江省水利厅审批,厅里经过实地测量,确定好围垦面积、堤线长度,然后才可以开展。20世纪60年代末的围垦工程,都采用土办法,组织当地几万农民一起围垦,将任务分配到公社、生产大队、小队,然后再分摊到每个人,待小潮时,群众们乘坐拖拉机、汽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赶到工地进行围垦。每个公社、大队、小队都分配有具体工作段,围垦要一气呵成,一般在7~10天的小潮汛期内完成,每天的作业土方量要求满足土方高程高于潮位,确保围垦成功。

访:土方来自哪里?据我了解是就地取材,围垦堤后面挖出土方,留下河道用于工程运输,是这样吗?

梁:是的,河道的宽度、与堤脚的距离都是预先设计好。围垦前,要先测好线路,分好工区和工段,划定好各个公社、大队、小队的责任区。若责任区范围内有自然潮沟,首先要进行填埋平整,再组织拉、放低压电线,电缆线绝对不允许随地拖拽,避免安全隐患。每天施工结束时,要求将工地平整好,保证坝体无缝隙,或用石渣护外坡堤身土方用水密实。这是因为围垦所用的江滩粉砂土本身不密实,易发生管涌,稍微有些潮水就会开口,所以涨潮时要派专人守堤,每隔几米一个人。粉砂土不易被踩实,我们会在堤坝边坡向内1 m左右开设宽40~50 cm、深40~50 cm的水沟,然后往水沟内灌水,灌好水后由群众在堤坝开沟灌水并在附近一起踩踏,这样踏实坝体,避免管涌。蒋纬等工程师曾专门做过这个试验。

四、优质工程 永保安澜

访:您是否有参与其他工程建设项目?

梁:1982年,浙江省政府指定秦山核电厂海堤工程由钱塘江管理局负责设计与施工。当时,局里由郑祖桢、钟克勤等工程师负责海堤设计,我们也作为一线技术人员参与其中。为什么叫“728海堤工程”呢?因为1970年2月8日周恩来总理批示要建秦山核电站项目,由此得名[6]。浙江省水利厅要求钱塘江管理局工队负责组织施工建设,成立728海堤工程处。

项目开始时,海堤设计主要有2个方案,一个是打沙井方案,一个是镇压层方案。当时技术难题是:钱塘江江滩地为软土地基,淤泥质的黏土,强度很低,摩擦力小,灵敏性高,很容易发生变形。经过对2个方案进行反复试验论证后,采用镇压层方案上报主管单位,并获得批准。“728工程”整个海堤长度约1 817米,围垦内有55.00 hm2(850亩)土地作为核电厂的附属设施用地。初到工地时,我被任命为副主任,具体负责施工用地。主任是余宗佑,1个多月后他被调到钱塘江管理局当局长,我被任命为主任,主持施工建设工作。

作为这个项目的主任感觉担子很重,要做好这项工程,首先要从基础资料开始,我参加过设计,对工程设计基本了解,为及时掌握土石方上堤填载厚度对软土基的应力变化,选择3个试验断面即桩号为0+155,0+660,1+450 m,埋设渗压计、沉降板,其中做十字板剪力试验的预埋钢板筒,用实测数据指导现场施工。我们采取的措施是:①设置1块1.00 m(长)×1.00 m(宽)×10 cm(厚)的木板作为沉降板。在沉降板上面放置1根管子,施工前做好预埋工作。预埋时,确定这根管子测量标准地层的高程是多少,管顶高程是多少,确定后做好保护工作。②测量孔隙水压力要预埋渗压计,利用另一根管子,将其埋在10~20 m深的江滩下。我们用自己做的土设备在江滩上冲孔,造好孔后将电缆线、渗压计放下去,然后再回填。③十字板剪力实验要先做好40 cm直径的铁桶,将其掩埋。也就是说3个标准断面上,都要放置以上3种仪器。待开始抛石、填土方时,就要保护好仪器设备,确保不变形、不变样。从表面上看,只能见到沉降板,施工工程中沉降板每天沉降不能超过10 mm,超过就要暂停施工,这就需要控制施工进度,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以上3种实验仪器设备要保护好,沉降观测由施工队的测量人员每天观测,十字板剪力实验和渗压计实验都由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负责。1983年在秦山核电厂外江滩上埋设十字板铜管见图5。

图5 1983年在秦山核电厂外江滩上埋设十字板铜管图

作为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施工队伍人员来自不同单位,我所在的宁绍管理所抽调了60人左右,其他人员有来自钱塘江海塘管理局的杭州管理处、海宁管理处、海盐管理处等几个下属单位,涉及到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作为组织者,我要求大家一定要按规矩和施工规范工作。在具体组织工作中,确定以下标准:第一,开工前,人员分工尽量与原单位所做工作相类似;第二,统一思想,就是要干优质工程,绝对保证国家重点工程,不能马马虎虎,要严格管理;第三,有关的施工措施、技术规范要学透、搞清楚,制定规章制度。现场最主要的是重型施工机械、运输道路、交叉作业电线的管理,要确保安全管理。这些准备好以后,排好总施工进度,测算出工程的总工期,制定详细的阶段性工程计划和工程内容,以及总承包费用和最后盈利情况,这些都需要测算出来。

访:这次的海堤修筑工程与传统的钱塘江沿线海塘修筑有哪些不同?

梁:这个工程采用扭工字块、四角方块,四角方块以前在赭山湾工程用过。这里的新工艺主要是土工布,是20世纪80年代从日本引进的新工艺。当时,国内用的还不多,土工布的好处是规格比较多,承受力有具体规定。如果不用土工布,百斤左右的石头抛下去后会下沉1.0~1.5 m;用土工布铺底后,石头不会下沉,布又不会碎,这样可以节省石料。

“728工程”经过4 a施工,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大家同心协力,上级领导也经常来工地检查和指导工作。施工的同志们都是一条心,从做好本职工作的朴素想法出发认认真真地干好这个工程。工程建设比较成功,最后获得浙江省优质质量奖,在浙江省水利厅、水利部都曾获奖,还有国家银质奖。而且,工程建设后还有利润盈余,这是我最得意的一个工程。广大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个人能力是有限的,只能起到一个螺丝钉的作用。人一定要活到老、学到老,要不断总结、改进工作,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图6为1986年1月李鹏副总理视察秦山核电厂海堤工程。

图6 1986年1月李鹏副总理视察秦山核电厂海堤工程图

访:“728工程”建设的标准是什么?

梁:这个工程是1 000 a一遇的标准,也就是说永远不能出问题。1949年以前的海塘,主要包括明清时期修建的条石塘、块石塘、部分土塘,工程以维护为主。1949—1958年,基本上是保滩促淤,抛几个短丁坝,坝距很短约100 m左右。短丁坝的作用是护堤,如海塘堤线长500 m,100 m长的丁坝可以保300 m堤线,多设几个丁坝就可以保护好堤坝。自1958年起,采取主动出击,开展治江工程,包括赭山湾治理和其他江段整治工程。自1966年开始实施治江围垦,大围垦一直持续到1989年,主要是利用潮水与江水、凸岸与凹岸的关系,自上游到下游,由里向外,围一块巩固一块,基本上都是采取这种方法进行。20世纪60年代的围垦工程以萧山为主,1980年以后以绍兴、上虞等曹娥江口为主,1997年开始实施标准海塘工程。1995年,对位于钱塘江南岸的老石条塘做了300 m的试验段,成功后逐步推广至标准海塘。

现在,钱塘江南北两岸海塘基本上都是100 a一遇,在我看来这个标准还不够,为什么呢?因为日本福岛出事故以后,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虽然说现今洪水少,但是不能出事。最近我们国家规划有5个城市群,长三角城市圈以上海市为中心,包括江苏、浙江、安徽共三省一市。上海市、杭州市的国民生产总值都排在全国前列,杭州市产值能达到1.5万亿元,嘉兴市5 000多亿元,湖州市3 000亿元左右,绍兴市5 000多亿元,宁波市11 000多亿元,产值都挺高,万一在杭州湾的“喇叭口”出事,主要城市群都将受到损失,不仅是经济损失还有政治损失。2005年在钱塘江管理局座谈时,我也提出这个问题,要根据经济情况、地段的重要程度,逐步逐年提高防御标准,不能总是100 a一遇,上海市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达到1 000 a一遇的标准。现在有新安江水库跟富春江水库控制,如果没有这2个水库,再与大潮汛相遇那不得了。所以我的想法是应该为子孙后代着想,根据国家的经济能力逐步提高海塘标准。

钱塘江治理工程围垦了众多土地,效果很明显,原来大喇叭口河宽100多公里,里面3.0~5.0 km摆来摆去,现在控制到七堡江面1.3 km,仓前1.5 km,盐官2.5 km,八堡3.0 km,尖山将近7.0 km,上虞沥海将近11.0 km,东进闸十二三公里左右,澉浦16.5 km,通过治江围垦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我们也从青壮年干到老年。

访:非常感谢梁老先生接受我们的访谈,让我们了解了很多新安江水电建设、钱塘江治理工程中的一线施工故事,了解了您这代人的青春奉献精神。现今的河海安澜、百姓安居乐业离不开你们的努力和付出,再次向您表示感谢和敬意!

猜你喜欢

新安江沉井钱塘江
我在钱塘江边长大
沉井压沉工法施工技术
钱塘江观潮
新安江
浙江海宁:钱塘江再现“交叉潮”
软黏土中沉井加桩复合基础水平非线性动力响应分析
新安江雾
新安江上游横江地表水中砷、硒、汞含量变化研究
新安江上游流域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应用
超大型沉井定位着床及施工过程中的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