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单核细胞、C反应蛋白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中的临床运用价值分析
2021-06-11刘翠松
刘翠松
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受损严重者的治疗方式,能替换损伤的髋关节,经人工髋关节置换后,让髋关节功能得以重建和修复,使髋关节受损者能回归正常生 活[1]。髋关节置换术,以畸形矫正和消除疼痛为目的,经置换后,髋关节运动功能会改善,且髋关节较稳定,恢复速度快,然,髋关节置换术所使用的器械有反复性,此术式消耗时间长,在各因素下,髋关节损伤者有术后感染的可能性[2]。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有生命威胁的并发症,虽此疾病发生率得到控制,但仍有一些感染情况,为挽救髋关节损伤者的生命,对感染情况尽早诊治很关键[3]。在各炎性指标中,CRP、白细胞和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有密切相关性,且能对感染程度做出评估,然很少有文献对单核细胞的预测评估价值做出判断[4]。基于以上,课题以髋关节置换术者为样本进行观察,本研究选取本院2018 年1 月~ 2020 年6 月收治的183 例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术后感染中CRP、单核细胞与白细胞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 年1 月~2020 年6 月收治的183 例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根据术后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89 例)和正常组(94 例)。感染组中女43 例,男46 例;病程4~16 年,平均病程(10.64± 2.22)年;年龄30~99 岁,平均年龄(67.34±12.45)年;BMI 19.4~27.3 kg/m2,平均BMI(24.85±2.64)kg/m2;平均 住院天数12.5 d。正常组中女45 例,男49 例;病程5~17 年,平均病程(11.09±2.36)年;年龄30~98 岁,平均年龄(66.96±13.00)年;BMI 19.8~27.7 kg/m2,平均BMI (25.26±2.81)kg/m2;平均住院天数13.0 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髋关节置换术适应症,且对髋关节置换术无禁忌;签署同意书;骨骼发育成熟者;脏器器官均无损伤者;此前无髋关节手术史者;委员会批准课题。排除标准:骨筋膜综合征、出血严重者;认知、表达能力欠佳者;急性感染者;关节翻修者;此前行抗生素治疗者;存在精神疾病。术后感染诊断标准:①关节周围、关节腔内存在脓液;②髋关节周围存在窦道;③关节液细菌培养后为阳性、有感染体征、关节液中嗜中性粒细胞增多。与以上三点有一项符合即为感染。
1.2 方法 纳入者均行空腹静脉血的抽取,5 ml 为抽取量,保持30 min 静置处理后,对样本行4000 r/min 离心处理15 min,血清分离后行各指标检查即可。单核细胞、白细胞检测仪器是血凝仪,CRP 检测仪器是免疫荧光分析仪。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炎性指标(CRP、白细胞、单核细胞),分析比较CRP、单核细胞、白细胞检验及综合检验的诊断准确性。患者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体温及失血量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体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失血量(829.05± 67.96)ml 多于正常组的(394.28±62.01)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注:与正常组比较,aP<0.05
2.2 炎性指标 感染组患者CRP、单核细胞、白细胞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炎性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炎性指标比较()
注:与正常组比较,aP<0.05
2.3 CRP、单核细胞、白细胞检验及综合检验的诊断准确性比较 所有患者CRP、单核细胞、白细胞综合检验诊断准确率高于CRP 检验、单核细胞检验、白细胞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CRP、单核细胞、白细胞检验及综合检验的诊断准确性比较[n(%)]
3 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对髋关节损伤严重者有较明显的治疗价值,但术后髋关节损伤者抵抗力会下降,在局部关节损伤、异物残留等因素下,使感染事件不断增多。髋关节置换术后,若有和髋关节假体相同的窦道,或在微生物培养中发现病原体,或各炎性指标出现异常,均提示患者存在术后感染,为防止感染问题的加重,早期诊治很关键[5]。但有学者指出,部分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者未能发现窦道,且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无法对术后感染做出准确的诊治。后炎性指标被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治中,其中单核细胞、白细胞均是典型炎性指标,在血液中对异物有吞噬作用,且能形成抗体,若机体在各因素下受到感染或损伤,两项指标会有升高趋势[6]。单核细胞,其中非异性酯酶含量高,异物经吞噬后能产生抗体,有抵御外界病菌入侵的效果,能作为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诊治的重要指标[7]。CRP 灵敏性极强,是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若机体有感染情况,血浆中的CRP 会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为感染的诊断提供依据。CRP 除激活补体外,能使吞噬细胞能力得到增强,让机体内病原微生物得到清除,有减轻机体损伤的效果[8]。
本课题的各指标观察中,CRP、单核细胞、白细胞均在感染组中表现为上升趋势,而各项指标均有较强的灵敏度,能准确观察到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情况,对感染的早期治疗有关键作用[9]。研究发现,虽CRP、单核细胞、白细胞均是炎性指标,但单一指标很难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做出准确的诊断,有假阴性的情况,很可能使感染情况加重,错过感染最佳治疗时间。对CRP、单核细胞、白细胞行综合诊断和鉴别,对感染组的感染检出率达到100.00%,提示炎性指标的综合检验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治有独特的价值,此结果能作为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治依据。但有学者提出,髋关节置换术后,未感染者的各炎性指标也会有短暂的升高趋势,经一段时间后,各指标会恢复正常,为提高髋关节术后感染的诊断准确性,需予以各炎性指标动态检测,以更好的判断机体感染情况[10]。
对于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者各炎性指标升高的情况,对其原因分析发现,机体被感染后应激反应会出现,在炎症因子作用下,外周血单核细胞会被激活,进行白细胞介素、细胞毒素的释放,能加速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的生长,让机体防御机制受到损伤[11]。此外,髋关节置换术者被细菌感染后,单核细胞CD64 会迅速上升,使其噬菌能力能力得到增强,且靶细胞死亡速度变快,故能作为机体感染的诊断指标。
本课题结果中,感染组患者CRP、单核细胞、白细胞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钟巧妮等[12]观察427 例髋关节置换术者,其感染组的CRP、单核细胞、白细胞水平均比非感染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和本课题结果的一致性高,提示CRP、单核细胞、白细胞等炎性指标,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均能表现出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在短时间内即能发现机体感染情况,有改善髋关节置换术者预后的作用。且单一的炎性指标很难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做出准确的诊断,CRP、单核细胞、白细胞综合检验的实施,能使感染诊断准确率得到提升,值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者选择。
综上所述,CRP、单核细胞、白细胞均是炎性指标,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能准确检出有重要意义,且能反映出感染严重程度,为髋关节置换术者感染后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