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经治疗后BUN、Scr及ALb的变化
2021-06-11刘博屠恩玲赵娜郭婧
刘博 屠恩玲 赵娜 郭婧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基础上出现缓慢的肾功能减退直至衰弱的现象[1]。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等为引发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病因,在临床上患者常表现为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等情况[2]。由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血液透析率也随之上升[3]。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主要方法。文献研究指出[4],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高表达及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低表达为评估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除了单纯的维持血液透析外,还可以通过联合血液滤过或血液灌流等治疗方法增加对中、大毒素分子的清除,从而改善患者的BUN、Scr 及ALb 水平[5]。本文旨在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BUN、Scr 及白蛋白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入治疗的102 例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遵医嘱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102 例患者分别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51 例。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规定的尿毒症诊断标准[6],经检查确诊为慢性肾衰竭终末期且病程均>3年;②临床资料完整无缺漏;③无血液净化禁忌症;④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等疾病者;②合并严重感染或有严重消化道疾病者;③合并精神障碍者;④排除血液透析前使用过激素类、降血脂类药物者。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会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s)]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n(%),(±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s)]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n(%),(±s)]
组别参照组实验组χ2/t 值P 值n 无51 51糖尿病12(23.53)10(19.61)冠心病7(13.73)8(15.69)10(19.61)9(17.65)--性别(男/女)32/19 30/21 0.001 0.990体重(kg)60.59±10.26 59.15±10.69 0.694 0.489年龄(岁)70.36±3.52 71.64±3.21 0.586 0.559平均病程(年)5.78±1.31 5.82±1.37 1.014 0.312合并疾病(n)高血压22(43.14)24(47.06)0.065 0.799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饮食控制,保肾排毒、补充钙剂、叶酸等常规治疗,合并高血压者给予降压药治疗,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强化健康宣教。
参照组选择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透析前对患者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无异常者可进行透析,具体方式为:采用威海威高血液净化制品有限公司,聚砜膜透析器HF18[超滤系数50 mL/(h.mmHg)(1 mmHg=0.133 kPa),膜面积1.8 m2]。血流量设置为200~250 mL/min,予以低分子肝素(生产厂家:Aspen Pharma Trading Limited;批准文号:H20181136)抗凝,根据患者体重,按照100 U/kg 给予低分子肝素量,透析时间设置为240 min,血浆置换液20 L。患者每周进行2~3 次透析。
实验组在参照组的透析治疗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灌流方法如下:采用健帆HA80 型树脂血液灌流器,用500 mL 生理盐水以150 mL/min 的速度冲洗灌流器,轻拍灌流器,排净灌流器里气体,将灌流器与透析器串联,给予40 mg/L 的普通肝素生理盐水预冲管路,保留灌注20 min 后,再给予生理盐水500 mL 冲洗。灌流时间为2~2.5 h,灌流结束后患者继续进行血液透析2 h。灌流为每2 周1 次,透析规律同参照组。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疗效评估[7]
临床疗效评估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 肾功能及营养指标
采集两组患者透析前和治疗6个月后晨起空腹肘静脉血3 mL,于采血30 min 内进行离心(4℃,3 000 rpm,10 min),取上清测定。采用日立HITACHI7100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的BUN、Scr 及ALb。
1.3.3 血清炎性因子指标
采集两组患者透析前和治疗6 个月后晨起空腹肘静脉血3 mL,于采血30 min 内进行离心(4℃,3 000 rpm,10 min),取上清测定。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IISA)检测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
1.3.4 不良反应观察
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低血压或高血压、发热寒战、心律失常、皮肤瘙痒、肌肉痉挛、空气栓塞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2 groups[n(%)]
2.2 两组治疗前后BUN、Scr 及ALb 比较
治疗前实验组和参照组的BUN、Scr 及ALb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BUN、Scr 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ALb 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BUN、Scr 及ALb 的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bun,SCR and ALB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BUN、Scr 及ALb 的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bun,SCR and ALB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注:a与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参照组实验组t 值P 值n 51 51 BUN(mmol/L)治疗前32.59±5.39 33.48±5.48 0.827 0.410治疗后28.49±4.59a 16.48±4.05a 14.011<0.001 Scr(μmol/L)治疗前334.26±48.28 337.26±47.17 0.317 0.752治疗后184.73±42.16a 136.72±39.61a 5.869<0.001 ALb(g/L)治疗前28.20±3.78 28.19±3.48 0.014 0.989治疗后30.67±4.16a 35.49±4.18a 5.837<0.001
2.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实验组和参照组的IL-6、TNF-α 及CRP水平比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IL-6、TNF-α 及CRP 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较(±s)Table 4 Comparison of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较(±s)Table 4 Comparison of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注:a与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参照组实验组t 值P 值n 51 51 IL-6(ng/L)治疗前98.52±15.46 96.89±15.76 0.527 0.599治疗后72.42±12.46a 52.26±12.30a 8.223<0.001 TNF-α(pg/L)治疗前865.23±94.52 857.26±95.12 0.424 0.672治疗后786.75±76.23a 642.23±73.16a 9.768<0.001 CRP(mg/L)治疗前17.26±3.20 17.23±3.12 0.047 0.962治疗后13.20±2.26a 10.26±2.21a 6.642<0.001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过程中,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Table 5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2 groups[n(%)]
3 讨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属于临床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是各类肾脏疾病发展的最终结局,其病情进展缓慢,却是呈进行性不可逆的加重,直至终末期发展为尿毒症。肾衰患者由于肾功能受损,体内的尿素氮、血肌酐等毒素不能正常排出体外,堆积在体内继而造成了各系统的并发症。据相关研究表明,引起肾衰患者病死率高的原因不止高龄、心血管并发症、炎症感染等,BUN、Scr 水平过高和ALb过低也是造成病死率增高的重要因素[8-9]。因此,积极控制患者BUN、Scr 和ALb 水平是治疗过程中不容忽视的方面。目前认为,血液净化是维持慢性肾衰患者生命的有效手段,其中血液透析、血液滤过和血液灌流是最常见的治疗方式[10-11]。本文主要研究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应用于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作用。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患者的常规治疗手段,通过弥散清除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质[12]。血液透析通过透析膜的平衡将患者的血液与透析液相互连接,两侧的跨膜运动将血液中的代谢产物排出体外,透析液中配置的碳酸氢根等有益物质进入人体,对体内所需物质进行补充,从而达到消除临床症状的作用。但有研究表明,血液透析只能对小分子物质进行清除,在清除大、中分子上的效果并不理想[13]。本研究结果表明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能够同时对大、中、小分子毒素进行清除,解除患者的临床症状。分析其原因主要为,血液灌流将血液引入灌流器中后通过吸附剂清除各种毒素,将清除干净后的血液导回患者体内,从而达到血液净化的目的。本研究结果表明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改善BUN、Scr 及Alb 水平具有积极作用。究其原因,灌流的吸附容量大且吸附速度快,能够有效清除大分子物质,弥补了透析和滤过无法清除大分子物质的缺点。慢性肾功能衰竭常会诱发体内的炎症反应,引起IL-6、TNF-α、CRP等炎性因子水平的升高,IL-6、TNF-α 水平越高,则表明患者体内炎症反应越严重。本组研究结果发现,两组治疗后CRP、IL-6、TNF-α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说明两组均可有效缓解机体的炎症反应,且实验组对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参考组,这与既往研究报道相一致[14-15],说明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缓解机体炎症反应效果更为显著。即便两组均有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但实验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
综上所述,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好,可有效改善患者BUN、Scr 及Alb 水平,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具有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