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教融合的专业课程模块资源开发与实践探讨
——以电子信息专业群为例

2021-06-11赵淑平王用鑫彭仁沿欧桂宏

黑龙江科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产教模块智能

赵淑平,王用鑫,彭仁沿,欧桂宏,陈 铠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电子与物联网学院,重庆 401131)

0 引言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办学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学校和企业作为产教融合的两个主体,以共享共赢、互惠互利为共同宗旨。产教融合是将产业的理念、技术、资源整合到学校的培养体系、课程、实训及师资建设中,同时将学校培养的学生、科研和双创成果带给产业,共享和优化产学资源配置,助力产业建设,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1-2]。产教融合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教师通过参与企业项目,与企业工人沟通交流,能够将学校的知识与企业项目进一步合并统一,开发出基于企业项目的学校教学项目,提高教师的科研业务能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学生能够到企业跟着师傅学习,接收来自企业一线工人的指导,让他们尽早接触与就业相关的企业信息,了解行业和企业对于岗位能力的需求和要求,为提高学生就业率、职业认同度、企业认同感提供帮助。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电子信息专业群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做出了尝试和探索,尤其是在校企共建专业课程资源开发方面,这是校企利益的有效融合,能够为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提供有力保障。

1 模块课程设计

产教融合背景下,重庆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与物联网学院基于共建共享原则融入了1+X证书制度,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大力推进课程体系进行“平台+模块”整体化改革[3],根据电子信息专业群的整体培养目标设置了八大专业模块课程。电子与物联网学院智能电子系承担了其中的智能产品硬件开发、智能终端调试两个模块课程的开发任务。根据专业群各职业能力按职业岗位进行分类,分别构建对应的技术方向课程模块,每个模块与一个或一类职业岗位(群)对应,具体设计如下。

1.1 智能产品硬件开发模块设计

本课程模块主要包括五门核心课和两门拓展课。五门核心课包括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传感器技术与应用、智能家电技术、微控制器技术与应用、智能产品硬件开发实训。两门拓展课包括电子线路板设计与制作、电子产品生产与检测技术,如图1所示。

图1 智能产品硬件开发模块课程设置

1.2 智能终端调试模块设计

本课程模块主要包括五门核心课和两门拓展课。五门核心课包括典型无线通信组网技术应用、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电子测量技术与应用、智能终端安装与调试、智能终端调试实训。两门拓展课包括电子线路板设计与制作、视频监控技术应用,如图2所示。

图2 智能终端调试模块课程设置

2 模块课程标准开发

电子信息大类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是适应产业结构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中包括多个课程模块,每门课程的标准应服从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以产教融合的方式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要共同开发,包括课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活页式教材)、考核方法、实验实训室等,这样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满足电子信息相关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课程开发之前,必须收集和分析企业需求信息,对1+X证书制度中所要求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目标进行解析,了解行业企业对高职电子信息类人才的能力需求和资格标准。要体现出职业性、岗位性要求,以学生为服务对象,设定符合职业情境的学习项目,让学生在项目实施中逐步掌握专业知识。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充分利用模块课程资源,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下面以智能产品硬件开发模块中的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对课程标准的开发进行阐述。

2.1 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电子信息专业群各职业能力,按职业岗位进行分类。在智能产品硬件开发模块中,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是面向电子产品开发技术员这一岗位的。要以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定课程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电子产品开发方案设计能力、硬件电路设计与安装调试能力、软件设计与调试能力、整机性能测试等能力。课程组教师与行业、企业的专家(兼职教师)密切合作,企业兼职教师参与课程设计开发与教学实施的全过程,开发源于企业、行业真实工作场景的教学项目化课程案例,每个项目又细分为多个小任务,充分体现了课程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课程项目设计采用基于智能电子产品实物的方式,通过项目教学法使学生从智能电子产品的需求、市场调研、性能参数、技术指标要求等角度出发对整体的产品方案进行针对性设计,包括小组分工、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等,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按照劳动保护与环境保护的要求熟练使用智能电子产品的软硬件、焊接安装工具和调试平台,要对产品进行软件仿真测试、软硬联调测试、成品性能参数测试、技术指标测试。这些都要求学生项目小组具有强烈的团队协作意识、语言表达能力和责任心。

2.2 教学内容

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主要开展的项目有简单智能电子产品的设计开发、电子琴电路设计与制作、数字温度报警器设计与制作、电子秤压力检测系统设计与制作等,以项目为主线,按照“行前、知后、知行合一”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将主要知识内容分散囊括到各个教学项目中。通过每一个项目的实施,使学生能够掌握该项目所包含的知识要点及应用。

2.3 考核方法

为了全面公正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考核涵盖了项目任务的全过程。各教学项目考核都有各自的考核评价标准,评价要体现出行业、企业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不仅要对最终结果进行评价,还要对过程进行评价,要重点突出过程评价。需结合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实作测试、课后作业、任务考核等手段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和平时考核。不仅要对每个项目小组内的学生表现进行评价,还要引入小组间相同工作岗位的横向评价机制。职业教育教学评价应更具多元性,可引入企业考核来提高课程学习的有效性。

3 课程资源建设和实施

随着“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渗透不断深入,高职院校大力开展混合式教学,包括翻转课堂和SPOC教学[4-5]。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电子与物联网学院智能电子系负责的智能产品硬件开发、智能终端调试这两个模块已拥有了多种在线平台的课程资源,包括中国大学MOOC、智慧职教、重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超星泛雅课程平台等。

3.1 课程资源建设

以智能产品硬件开发模块中的智能家电技术课程为例,对课程资源建设和课程实施进行阐述。针对电子信息类专业,根据目前智能家用电器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及其对知识和技能的需要,课程团队对课程内容选择进行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来建设课程,以多媒体、各种家电实物、家电实训室为载体来设计教学情境,每一载体均可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课程项目化后的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建设方案如图3所示。作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发的课程资源典范,该课程在重庆高校在线平台和海尔行文智教线上平台上线。

图3 智能家电技术课程资源建设方案

3.2 课程实施

结合这些平台上的多门课程资源,在课前、课中、课后环节展开教学工作,线下采用教室课堂学习的方式,线上则通过平台教学资源来完成互动学习。微课视频中的任务点适用于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测验和试卷等任务点是以客观题的形式对课堂知识重难点进行梳理和加固,作业任务则通常滞后于课堂教学,作为知识回顾和拓展训练。

4 结语

产教融合在提升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电子与物联网学院智能电子系在产教融合专业课程模块资源开发与实践上让学生、教师、企业、学校都受益匪浅,最大限度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深化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了企业参与协同育人。

猜你喜欢

产教模块智能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