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趣

2021-06-10叶春雷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21年6期
关键词:小园京城园子

叶春雷

要问我,你最羡慕古人哪一点?我的回答是:古人有个自己的园子。

假如陶渊明没有个自己的园子,他怎么归园?又怎么写出那篇名垂千古的《归去來兮辞》?因为有个自己的园子,人生,就进退裕如了。

古人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当王安石第二次罢相后,他就在南京城靠近钟山的地方建了一个半山园,因陋就简,过起了朴素而快乐的退休生活。这一位叱咤风云的重量级人物,熙宁变法的主持者,从此像一个田夫野老一样,骑着毛驴出游,踏着暮色归园,真正宠辱偕忘了。

因为有一个园子的存在,中国文化,从此具有了迷人的弹性。你可以从园子里出发,“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你也可以回到园子里来,“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仕途奔波,宦海浮沉,但一旦回到园子里,就可以抖落一身风尘,让心灵像浥露的菊花一样纯净。

我想起那位大宋的太平宰相晏殊,他那首美丽极了的《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一个园子,让人对四时节律,多了一份敏感和关注。人,因此被大自然笼罩,就像鱼,被清水怀抱。园子让人不再脱离大自然,而这是多么美丽的一种牵绊。晏殊在园子里感受到大自然的呼吸和律动,他的心因此变得敏感而美丽,与大自然同一节拍。大自然每一个细微的音符,都能在他的内心中掀起波澜。这样的一份细腻、精致和敏感,当得起“文人情怀”这一个伟大的词汇。

皇家的园林,自然是可望不可求的。我们只有在泛黄的书卷里,感受皇家园林的气派,但是,有一点,无论是什么样的园子,其中所蕴藏的精神的因子,还是平等的,普世的,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南朝简文帝的华林园,自然是富有皇家气派的。不过简文帝在华林园里生发的感慨,与站在濠梁之上观鱼的庄子发出的慨叹,如出一辙:“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这也表明,园子的豪华程度,其实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要有那样一份优游的心境。简文帝之所以让人感觉亲切,是因为他虽贵为天子,却也有一般文人的那份超然的情怀。抛开他的事功论,这一点,也实在是难能的。

园子是陶冶情操、怡情养性的所在。所以无论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其实都是要有一个园子,在奔忙之后歇歇脚的。养花养鹤,种药艺竹,弄弄菜蔬,或在园子里漫步,像陶渊明那样,“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心情,彻底松弛下来,红尘的喧嚣,彻底远去,眼睛里,就只剩下落霞孤鹜,归帆去棹了。

苏轼是王安石政治上的对手,王安石罢相后,苏轼重回京城。他在京城租了幢房子,这房子并不在繁华市街,而是在偏僻的陋巷,可见苏轼虽然人返回了京城,经济上,并没有什么起色。自然,心情是愉快的,毕竟,是回来了。这年元日,旧历新年,老朋友杜介提着几尾红尾的鲤鱼,来给他拜年,他自然高兴莫名,招待客人吃饭。吃什么呢?在他那首《杜介送鱼》中,写得很清楚:

新年已赐黄封酒,

旧老仍分赪尾鱼。

陋巷关门负朝日,

小园除雪得春蔬。

病妻起斫银丝脍,

稚子欢寻尺素书。

醉眼朦胧觅归路,

松江烟雨晚疏疏。

这餐饭,可谓丰富。有朝廷御赐的黄封酒,有友人携来的鲜鱼做的鲜鱼汤,更有园子里新鲜的蔬菜,青青菜叶上还沾着洁白的积雪。你可以想见苏轼的日常,退朝之后,是如何在园子里莳弄菜蔬,像他在黄州东坡时那样。苏轼一生,宦海浮沉,但不改的,是那一身雍容的气度,和那素朴的农民情怀。京城里这个小小的园子,就是他人生最好的注脚。

园子是一个文人安身立命的所在,是他生命中的一方净土。园子寄托着文人们洒脱率真的情怀,是真善美的集中体现。说到率真,不由得想起《世说新语》中描写的那个王子敬,从会稽经过吴郡时,听说顾辟疆家有名园,于是跟主人招呼都不打,就径直闯了进去,一番游历之后,还指手画脚,评头论足,惹得主人家将他一场好骂。这样的不拘形迹,也许只有魏晋的文人,才如此吧。但话又说回来,说到对园子的痴迷程度,对人生审美性需求的那份执着,也许谁也赶不上,那些不拘形迹的,魏晋文人。

(编辑  高倩)

猜你喜欢

小园京城园子
小小的园子
吴闻章
五环再耀京城
孙剑
小园自种葡萄树
惊蛰吟
我家的园子
快乐的园子
洛阳纸贵
守在自己的园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