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间铃响春色来

2021-06-10董万泽

铁军 2021年6期
关键词:毛豆村民

泗县,古称泗州,这座历史悠久的皖东北小城,曾是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中心。

1943年9月24日,原淮北挺进支队司令员兼政委铙子健同志,在苌圩村苌郭庄日伪据点攻坚战中,第一次采用地道爆破战术取得胜利。泗灵濉县县长苌宗商在此开辟了濉南片抗日民主根据地,皖北中共地下党领导人许步伦曾在这里指挥过战斗。

历史的天空斗转星移,如今的苌圩村在村总支书记、村主任陈春玲的带领下,在脱贫攻坚战中,焕发出新的盎然生机。

陈春玲,1977年2月16日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是一位土生土长的苌圩人,可以说她是听着父辈们革命斗争故事长大的。她,在这块英雄辈出的红色土地上成长,从小就萌发了扎根乡村、建设家乡的念头。

1998年高中毕业后,她和许多青年人一样,踏上了进城创业之路,来到了上海玉灿鞋业有限公司,凭着她的睿智和刻苦钻研的精神,通过一番打拼,于2005年任“针车车间主任”,成为这家民营企业的高管,并先后被派往缅甸,越南等国外分厂作技术指导。不久,她在家乡创立了自己的公司——上海翕和鞋业有限公司,为村民就业提供了30多个岗位,月工资都在2000元以上,受到了当地百姓的拥戴。

时间来到了2016年9月,瓦坊乡党委政府招贤纳士,吸引外出人员回乡创业,陈春玲毅然放弃了城市优越的生活,回到了苌圩村,任村支部副書记,主持村两委工作,2018年换届选举,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并挂职乡党委委员,开启了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新征程。

5年来,她一心扑在苌圩村脱贫奔小康的事业上,用脚丈量过苌圩村的每一寸土地、跑遍苌圩村11个自然庄每一户人家,用心去办好脱贫致富的每一件事。她深入调研,摸清低收入、五保和贫困户的底数,并梳理情况,分类归档,为实施精准扶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她决心引进高效农业,在乡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很快从江苏江阴引进了荷兰豆,当年苌圩村23户村民(其中贫困户6户)种植荷兰豆150亩,第二年春天,就喜获丰收,亩产2000斤以上,每亩纯收入8000元,比传统农作物增加了两倍以上。这是陈春玲帮助村民们收获的“第一桶金”。

紧接着,在收割完荷兰豆之后,她又从上海闵行区辛庄镇,及时引进了菜毛豆,村民们有了“第一桶金”的收获,就有了试种菜毛豆的热情,30多户村民又播下了200亩菜毛豆,平均亩产都在3000斤左右,每亩纯收入在5000元以上。大家又尝到了甜头,第二年苌圩村大面积种植菜毛豆,2020年该村菜毛豆种植面积已突破2000亩,占全村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1/4以上,带动当地农户加快了脱贫奔小康的步伐,同时还拉动了更多的群众就业。就连邻近的张楼村居民也被吸纳到采摘、搬运中来,他们的每天收入都在100元以上。菜毛豆的秸秆晒干后,可作为饲料的原材料,每斤都在2毛钱以上,这对村民来说,又是一笔可观的收入。菜毛豆的种植既富了村民,又免于禁烧对保护环境和改良土壤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好处。

在脱贫攻坚战中,最使陈春玲惦念的是肖庄的一户人家,母亲是外地人,在生下第二个孩子不久,就狠心地离家出走了,至今下落不明,父亲于2018年9月病逝,留下了2个孤儿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陈书记针对这种情况,找到郭集村一位郭先生,与他一起分别承担起这两个孩子的包保任务。姐姐由郭先生抚养,现就读于泗县三中,妹妹由陈书记抚养,现在本村小学读6年级。我们还了解到,陈书记经常利用休息日和节假日带孩子到泗县、睢宁、屏山等地游玩,让孩子开阔眼界,从小就受到良好的社会教育。包保一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毕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对陈书记和那位郭先生的义举和勇气,感到由衷的敬佩。

陈春玲引领大家脱贫致富,赢得了广大村民的一片赞誉,也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她的倡导下,苌圩村成立了“扶贫志愿者团队”,陈书记任队长,团队由“乡贤五老”组成,老党员、离任老干部、退休老教师、老复员退伍军人和老模范代表。团队起初只有16人,现在已发展到37人,团队的主任务是:助力村两委扶贫攻坚,参与环境整治,宣传乡风文明,化解邻里纠葛,美化乡村建设,既是村两委实施“精准施策”的得力助手和脱贫攻坚的参谋,也是密切联系群众,拉近群众距离的桥梁和纽带。

由于群众反映村里的杨树居多,每年从4到6月,杨树花絮铺天盖地,污染环境特别厉害,还存在严重的火灾隐患,陈书记亲自率领志愿者团队,依照法律程序,不要任何报酬,经过两年时间,为全村砍伐大小杨树118561棵,并义务为村民房前屋后栽种果木树和风景树,如今薄壳核桃、黄桃、石榴、樱花、高杆女贞和栾树已经成林,村居环境面貌一新。

陈春玲通过多方协调,统筹资金1573万元,实现了全村硬化道路全覆盖,种植绿化树木49000多棵,安装太阳能路灯300盏,实施了苌圩村“三大革命”,告别了脏乱差,落实了种养补助106户22.94万元,贫困户补助资金58.8万元,智力扶贫616人次23.1万元,享受雨露计划31人次,补助资金9.3万元。用足用活党的惠民政策,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如污水管网建设,自来水厂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电网改造等。并通过秸秆利用、光伏发电和仓储租赁等渠道,盘活集体经济,提高村民的福祉,2020年村集体收入突破了30万元,苌圩村人均收入达11000多元,创历史新高。

苌圩村党总支在争创“五面红旗”和脱贫攻坚战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7—2019年苌圩村连续三年被瓦坊乡评为“五面红旗村”,2020年苌圩村被列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陈春玲连续三年被瓦坊乡评为五星级书记,2017年当选为县、乡两级人大代表,2019年被评为县级优秀人大代表,2020年10月在县委组织部举行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擂台赛讲演中,荣获第二名。

然而,陈春玲并不满足于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而是把目光瞄准了即将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如何进一步开展产业帮扶的新的探索。

2020年3月疫情刚解封,陈春玲就驾车到萧县马井镇,“安徽省永富(绿芦笋)农业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考察,尔后,又于4月25日,带领村民32人乘坐中巴车再次到萧县考察,并听了专家的讲解和培训,了解到种植绿芦笋管理、销售都有保障,亩产2000公斤左右,成本在150元左右,每亩纯收入在1-1.5万元。有的村民当即表示愿意栽培试种。目前,村里8户农民试种50亩,并与“北京中农天腾种业有限公司”签订了回收合同,合同为期10年,村里作了担保,并预备流转土地200亩,实行股份合作制,作进一步推广。

2020年9月份,陈春玲又主动与肖庄村民肖存款取得联系,并通过肖存款生意伙伴北京市朝阳区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联盟绿色产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副秘书长逄程程,引进“救心菜”种植。“救心菜”是一种药食同源的菜,是中国农科院通过改良野菜而成的保健品,一年种植,可连续收获20年,救心菜根系发达,耐寒,极易生长,亩产达2万斤,每亩纯收入在1.5万元左右,经济效益十分可观。10月份,由山东济宁市育苗基地免费提供秧苗,在村干部牛元奎带头试种下,全村共栽植72亩,成活率100%,陈春玲指着眼前的320亩土地很有信心地对我们说:“我们明年将大面种流转土地种植救心菜”。

陈书记的大胆想法和做法,使我们看到苌圩村生机勃勃的未来。

当我们问陈书记,“这几年你放弃年薪上百万元的工作,来到苌圩村任书记,你后悔吗?”陈春玲微笑着说,“我是苌圩村土生土长的人,我深爱这片红色的土地,能在村书记岗位上为父老乡亲服务,是我一生的荣幸”。

(董万泽 安徽泗县新研会)

(本栏目责任编辑 徐良文)

猜你喜欢

毛豆村民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烧毛豆
非暴力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毛豆姐姐的信
奇怪村子的女人
这是你应该做的
毛豆称象
这是你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