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
2021-06-10丁荣余刘宏伟李建柱
丁荣余 刘宏伟 李建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面对新发展阶段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江苏要更好担负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必须把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和现实要求完整准确地传导到心、全面系统地转化为行,不断提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汇聚江苏迈向现代化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推动新发展理念知深悟透,完整准确传导到心
新发展理念是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地传导到广大干群内心,是形成自觉行动力、执行力的前提。
要深刻领会新发展理念,防止停留于概念和口号。贯彻新发展理念首先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不能笼统、简单、概念化地喊口号,必须在贯彻落实中不断加深认识,在深化理解中更好贯彻落实。当前,在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过程中,有的干部还存在流于口头、止于概念的倾向和新瓶装旧酒、务虚不务实的现象,少数地方和部门只重表态不重实际、只留痕不走心,只当传声筒、中转站,没有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面向未来,要进一步形成以新发展理念凝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共识,自觉从思想上行动上建立起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论认同,让新发展理念成为新发展阶段推动各领域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真正让新发展理念融入广大干群的思想,扎根头脑、成为信念,确保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战略谋划、改革探索、创新实践和政策落实都能体现新发展理念。
要深入把握新发展理念,防止停留于表面和片面。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科学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决不能一知半解、流于表面,更不能泛化虚化、片面异化,必须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把握其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深刻认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在解决发展动力、发展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内外联动、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问题的关键性作用,努力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要坚持系统性思维,注重规律性把握,立足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肩负的历史使命和面对的发展机遇,全面系统研究新发展阶段发展的现实需求和实践问题,自觉在思想上与新理念对表、向新理念看齐,切实用新发展理念去检视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在实践中深化认识、提升能力,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要深化理解新发展理念,防止停留于经验和教条。经验主义是从过去的工作出发,而不是从实际出发来理解贯彻新发展理念;教条主义就是把新发展理念理解成条条框框,而不能实事求是地加以认识、务求实效地解决问题。这些都是理解、把握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应该避免和克服的错误倾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新理念的确立,总是同旧理念的破除相伴随的,正所谓不破不立。”面对新的发展实践,有些东西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要结合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深化理解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决摈弃先入为主、经验主义和生搬硬套、教条主义的做法,坚决破除与新阶段、新理念、新征程不相适应的思维定势、行为方式和工作模式,自觉用新思想、新理念、新举措去探索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推动新发展理念落深落实,全面系统转化为行
理念是实践的先导,实践是理念的归宿。只有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转化为统筹全局的行动纲领、谋划发展的具体思路、落实发展的实际举措,才能充分发挥其思想和实践价值。
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领,争当表率。2020年,江苏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成绩,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10万亿元大关,人均GDP连续12年位居全國省区之首。但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重点领域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产业结构和创新不足的难题还未根除,供需两端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卡脖子”问题亟待突破,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亟待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任务相当繁重。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的要求,切实把新发展理念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领,紧扣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尤其是“卡脖子”环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勇当创新开路先锋,打造改革开放高地,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形成更多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发展成果,奋力建设科技强省、制造强省、开放强省,进一步塑造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性综合竞争优势。要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争当表率的要求,更大力度推进改革,更高水平推进创新,以新发展理念优化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以高质量发展的过硬成果开辟未来,当好表率,率先构建现代化的强劲经济支撑,率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率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率先实现具有世界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现代化。
让新发展理念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行动指南,争做示范。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最根本的就是要坚定不移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找准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的位置,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要着眼全国发展大局和国家战略布局,发挥江苏作为国内众多产业循环发起点和联结点、融入国际循环重要通道和有力支点的基础和优势,率先探索积极融入和主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进一步发挥好江苏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动力源、强支撑和压舱石作用。要立足继往开来的时代方位,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任务新要求,充分发挥江苏制造业规模大、开放程度高的优势,科学分析研判江苏发展方向、路径和策略,找准自身定位、拓宽发展思路,以高度的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尽快推出一系列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布局,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要注重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主动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用好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优势,以“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为战略牵引,统筹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的优势、资源和力量,努力在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上做出示范,为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江苏贡献。
以新发展理念作为开启现代化征程的实践指导,走在前列。江苏整体发展水平比较高,有条件有责任“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要以新发展理念作为谋划和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指导,顺应现代化建设规律,根据国情本质特征和省情客观实际,在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创新实践的基础上,率先探索形成现代化建设的战略路径和现实模样,巩固和放大江苏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先行优势。要以走在前列的要求和面向世界的眼光来审视谋划江苏现代化建设,发挥好优势和特色,努力在没有先例的方面力争率先做出成功案例,在普遍在做的方面力争做得更好更快,在解决现代化共性问题上积累实践经验。比如,江苏地区发展和民生水平差距较大的问题由来已久,要在现代化新征程上解决江苏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必须全面系统地理解和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细化主体功能区划分,形成各地区协调发展与主体功能区新型城镇化相融合的发展格局,支持沿江地区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创新带,支持沿海地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提升产业结构和层次,支持沿大运河地区建设高品位的文化长廊、生态走廊和旅游长廊,打造贯通江苏全域的美丽中轴,使苏南、苏中、苏北梯次推进、相互协调、统筹发展,努力让苏南地区成为在全国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先行军、苏中地区成为推动江苏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生力军、苏北地区成为支撑全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力军。
以贯彻新发展理念汇聚发展动能和人民力量
要以新发展理念汇聚新阶段社会治理的多元力量,凝聚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着力破解制约和影响新发展理念落实的旧思维、拦路虎、断头路、中梗阻,不断开创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让贯彻新发展理念成为统一行动和自觉行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要求,也是十分重要的政治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领导干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把新发展理念作为“国之大者”,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来,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和行为要立即调整、坚决纠正、彻底摒弃,真正让新发展理念成为开展各项工作的“指挥棒”和“红绿灯”。要努力营造有利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社会环境,在全省上下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行动自觉,不为定势所拘、不为传统所累、不为经验所缚,不断以新发展理念指引方向、校正偏差。
以贯彻新发展理念激发江苏发展的潜能和动力。新发展理念既是强大思想武器,也是強大发展动能。要充分挖掘江苏在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的潜力,进一步健全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机制,真正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创新驱动江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全面激活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鼓励消费新业态发展,进一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激发发展潜能。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做到以新发展理念推动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进一步凝聚新发展动能、释放新发展活力。要注重优化平衡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力争在贸易创新发展、海外市场拓展、外资高水平集聚、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以贯彻新发展理念汇聚人民力量满足人民期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新阶段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力量,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努力创造更多现代化建设的领先成果,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广泛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调动和发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企业家等社会各界人士的作用,共同推动各领域高质量发展。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发力,聚焦人民群众急难盼愁的教育、医疗、住房、就业、食品药品安全等问题,以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发展实绩,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财经办,江苏省知识产权局,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责任编辑:苏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