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海东红色血脉 汲取时代强大力量
2021-06-10田衍彪
田衍彪
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用汗水、青春与热血留下了无数珍贵的红色血脉。“身边事”最能教育“身边人”,我们要充分挖掘好、运用好海东红色血脉,汲取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从红光村的红色记忆中汲取精神的力量。红光村是一座因西路红军而兴的撒拉族村庄,也是全国唯一的由西路军被俘战士创建的红色村庄,这里有全国唯一由西路红军被俘战士修建的清真寺、西路軍红军小学和西路红军纪念馆等红色历史遗迹。1939年至1946年间,400多名被俘的西路军战士被押解到红光村,沿黄河南岸从事伐木、垦荒、修路、建房等苦役。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西路军战士,虽遭敌人的严密监视,但他们仍然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念,视死如归,与敌人顽强斗争,奋力突破敌人监视和舆论封锁,在砖石器物中巧妙地植入信仰的火种,把坚定的信念保留在了红光村的每座建筑里,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铭记历史,感怀先烈,感悟初心,广大党员干部要从红光村的红色记忆中汲取精神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实际行动传承红军精神,续写时代新篇章。
从双树村的红色基因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于我们共产党人而言,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那些伟大的历史,心中就会凝聚更多的正能量。1950年2月8日,青海农村大地上第一面党旗在互助县双树村升起,青海省农村第一个党支部在这里庄严诞生。胡成海、袁生英、胡明伟、袁忠寿、李录邦五名农民党员自加入党组织的那天起,就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了党,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同反动势力斗争的经历,被载入青海农村党组织发展的光辉史册。双树村党支部从成立之初至21世纪,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奋勇争先,永不停步”的双树精神,这成为双树村党支部始终不变的追求。红色双树是互助农村乃至青海农村在党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缩影,是一部厚重的历史教科书,是党员干部升华思想、锤炼党性、增强素质、提升能力的精神家园。我们要在重温红色双树的故事中坚定不忘初心的信念,在追寻红色双树的文化基因中汲取前行的力量,让红色双树基因融入精神血脉,代代相传。
从班彦村的发展中汲取奋进的力量。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互助班彦新村,在考察易地扶贫搬迁新村建设情况时指出,移民搬迁是脱贫攻坚的一种有效方式。班彦村原来还是一个坐落于“浅脑山”、生活条件艰苦、严重缺水、交通闭塞的土族村落。自完成易地搬迁,组成全新的班彦新村后,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贫困群众的不断努力下,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集体经济从“破零”到不断发展壮大,群众收入大幅提升。2017年12月,班彦新村正式脱贫摘帽,并在2021年的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班彦村的全面脱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海大地开花结果的典范,是党中央精准扶贫理念,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在海东大地的具体实践。我们要从班彦新村的发展中汲取“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的精神力量,永不懈怠、一往无前、脚踏实地,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风雨百年,青史可鉴。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我们要从红光村的红色记忆中,从双树村的红色基因中,从班彦村的发展中汲取强大力量,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提高思想站位,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责任编辑:陈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