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瑰宝讲述动人故事

2021-06-10顾钱江吴剑锋王成

时代邮刊·上半月 2021年5期
关键词:泉州古城传统

顾钱江 吴剑锋 王成

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文化遗产,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如何让它们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口说话”?总书记提出的“激活之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不仅发人深思,也正在被生动活泼地实践。

古城老去,谁来唤醒她

福建泉州,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人怕老,古城同样如此。

2016年,泉州成立“古城办”时,主任李伯群心情沉重:6.41平方千米的古城内,老人家多,年轻人少,青年不断搬去新城,老人在这里慢慢谢幕。

“从人口层面讲,古城里一直有人在逝去,却少有人出生,活力越来越少。”李伯群说。

如何用年轻的血液激活落寞的古城?或许没有比用脚步丈量古城更好的方式了。

2016年,泉州市宣布举行首届古城定向穿越徒步活动。消息一出,许久未到古城的市民踊跃前来,有3000多人报名。此后几届,气氛更加热烈,主办者不得不摇号决定“幸运参赛者”。

如今,徒步已成人们“走读”泉州的新方式,在民间,每年自发组织的徒步活动就有数百场。

“老街巷加年轻人,碰撞出了奇妙活力。”李伯群笑言,培植年轻一代的主人翁意识,是复苏古城的重要一步。

年轻人的创造力让泉州古城焕发了青春。在开元寺附近的小西埕旅游休闲文化创意区,属于年轻人的俏皮随处可见:有人以涂鸦的形式来表述“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有人在花盆上写“@泉州,嘘,小心吵到沉睡的历史”。

2021年7月,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在主会场中国福州和线上举行,“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项目也将接受审议。届时,出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也更多元的泉州。

泉州西街116号“洲紫新筑”原是一座兼具中西方特色的洋楼,政府出资修缮后,变身为“1915艺术空间”,担起促进古城文化与当代艺术交流的使命。以烟火作画、从泉州走向世界的当代艺术家蔡国强,多次在此布展。来自海内外的其他艺术家们,也常来举行沙龙。

“谁说古城一定要飄茶香,它也可以有异域的咖啡香。”李伯群说,就像一片完整的森林需要有不同的植物,容纳多元文化共存共生的古城,更有魅力,也更为年轻人乐见。

今天,古城保护已成全民共识,过去那种推倒重建、“大破大立”的做法渐渐退出舞台。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也要用出“激活之法”。

年轻人的加入,时代精神的注入,让“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态古城”越发真实起来。

让“远方”遇见“诗”

对武夷山五夫镇的青年创客来说,自家民宿的广告词几百年前就已写成,那是朱熹“写的词儿”。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脍炙人口的《观书有感》,相传正是朱熹当年在武夷山著述时写下的。

近年,眼见朱子文化传承日趋盛行,一群青年动了心,他们看中了五夫镇废弃的烤烟房,对其重新修缮改造,打造出了一片“网红”民宿群。

如今,古老诗句中的半亩方塘成了民宿边的万亩荷塘。夏日坐在窗前,看荷花亭亭玉立,天光云影徘徊,成了游客与朱子交流的有趣一幕。

旅游让传统文化“被看见”,传统文化也让旅游“被记住”。

山西省高平市良户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存有完好的明清院落40余处、宗教建筑10余座。

即使坐拥深宅大院,良户村也曾因“空巢”而困窘。2013年,民营企业家杨建新与村两委商定,合资成立良户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对古院落进行重修。

发展旅游需要的资源从何而来?良户村从传统文化中找到了灵感。

古建筑上的精美砖雕、木雕成为亮眼的风景;传统秧歌、旱船、跑马成为引人关注的技艺。如今,每年约20万人次游客来到良户古村,吸引他们的,恰恰是这些村中人见惯不怪,外地人却格外稀罕的宝贝。

文旅之路走通了,杨建新还邀请专家对良户村的古建筑保护、开发定位和发展方向进行研讨。对他来说,保护古村落相当于保护中华民族的根本,这是“一辈子都做不完的事”。

如果说有形的山水是“远方”,无形的文化是“诗”,那么“诗”与“远方”结合的文旅融合模式,就是为激活优秀传统文化指出了一条可循之路。

国宝的数字化“奇幻漂流”

“做敦煌文化真的‘有瘾,当你身临其境,面对着一千多年前的莫高窟壁画和璀璨的敦煌文化,真的有太多想做和可做的事!”与敦煌研究院合作的第4年,腾讯公司市场与公关部副总经理戴斌仍然激动。

2017年,腾讯和敦煌研究院启动“数字丝路”计划。次年,公司旗下王者荣耀游戏制作团队提出一个设想:能否为游戏角色杨玉环穿上“飞天”的衣服?

在专家指导下,团队耗时6个月,派出22位设计师,做出了37个版本,才终于定稿。

定格在壁画中的“飞天”,就此伴着曲声琴韵,以游戏人物的形象来到掌心——这款皮肤得到4000多万用户的下载,实现了强势“破圈”。

传统越剧唱段被用作人物台词,故宫成了可自由搭盖的建筑,含有传统剪纸艺术元素的游戏斩获国际大奖……曾被视为“洪水猛兽”的电游,与传统文化碰撞出火花,让人刮目相看。

借助VR(虚拟现实)、3D打印等技术,传统文化“活出”新感觉。

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近年来致力于用数字技术“复活”文物。该馆与国内外学术机构合作,到国外几十个博物馆采集数据,再借助数字技术进行文物复原,让流失海外的文物与石窟原始环境全方位虚拟“合体”。

在“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上,当你走到“半跏思惟菩萨”的投影前提问:“你从哪里来?”挥动着手臂的菩萨便会缓缓言道:“从墙上来,从石工的手中来,从你的心里来。”

在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馆长于灏看来,“文物会说话”是时代的幸运:“通过数字化,天各一方的造像合归一体,再现精美绝伦的天龙山石窟艺术,只有在数字时代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近年来,从“萌萌哒”的故宫神兽,到娇憨逗趣一夜“霸屏”的《唐宫夜宴》,在数字技术掀起的浪潮中,人们惊喜地看到,优秀传统文化凭风借力成了“冲浪好手”。新科技为传统文化提供了新载体和新表达,传统文化也启发新科技创造出更具内涵、更有民族标志性的新流行。

用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中有着无限可能。

猜你喜欢

泉州古城传统
古城西南两座桥
兴城古城:明朝最后的关外孤城
你要去泉州吗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福建泉州推进与印度金奈建立友城关系
平遥古城旅游纪念品设计
平遥古城旅游纪念品设计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