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实践与创新
2021-06-10程燕
程燕
民间游戏作为一种历经岁月传承、广泛流传于民间、具有浓厚地域文化气息的游戏种类,给我们许多人都留下了美好的童年回忆。对于幼儿来说,民间游戏简单易玩、趣味性强、取材简便,这也是他们喜欢玩、乐于玩民间游戏的重要因素。
在幼儿园课程中,一些经典的民间游戏虽时有运用,但其广泛性、深入性及教育性体现得还不够,未能很好地与幼儿园课程进行有机的融合与渗透、改编与创新。因此,如何发挥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最大价值,需要教师从幼儿视角出发,利用多种途径收集、筛选资源,进行有效的记录与整理,根据游戏的需要进行合理的改编与创新,使民间游戏在传承与发展中焕发新机,陪伴幼儿的成长。
一、民间游戏的资源收集
在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最先面临的问题是资源的收集。那么,民间游戏资源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收集呢?
第一,從网络中收集。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搜索工具以及专业网站等,搜索幼儿园课程中需要的有关民间游戏的相关资源,并运用专业知识一一甄别,针对不同年龄的游戏对象选择适合的民间游戏资源。第二,从书报典籍中收集。例如在图书馆检索有关民间游戏的书籍刊物是很好的方法,但针对部分民间游戏中存在的具有时代和地域局限性以及不符合时代精神、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地方,就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根据需要加以改进。第三,从社会生活中收集。民间游戏产生在民间,流行于口头,经过一代代的自然传承,也会留有时代的印记,因此我们可以发动身边的家人、朋友、长辈等,请他们回忆自己玩过的或知道、看到的一些民间游戏,记录他们的玩法与感受并进行整理。同时,可以通过亲子调查、访谈等,了解幼儿玩过的好玩有趣的民间游戏,鼓励幼儿试一试、玩一玩,感受民间游戏的乐趣。毕竟幼儿喜欢的游戏才是真游戏,才是值得大家探寻的好游戏。
二、民间游戏的记录与整理
(一)记录——把会玩的民间游戏写出来
收集了丰富的民间游戏资源,还需要进行有效的整理才能使课程实施更简便可操作。根据需要,在民间游戏的文本中可以呈现以下内容:游戏名称、类别、适宜年龄段、游戏玩法、规则、道具及教育意义。
1.学会准确记录游戏重点
以民间游戏“摸瞎”为例,它还有一个名字叫“捉迷藏”,最初就是一种简单的儿童游戏,一名幼儿蒙眼寻找其他幼儿,简单易玩,对场地、人数也没有太多固定要求,基本2人以上就可以随时随地玩。 那么,怎样在文本中呈现“摸瞎”游戏的玩法与规则呢?
一是玩法的记录。游戏开始之前,我们需要选出一名“摸瞎人”;游戏开始,“摸瞎人”要遮住双眼数数,其余幼儿在这个时间躲起来;为了避免同一人当“摸瞎人”感觉枯燥,可以将最先抓到的那个人定为下一轮游戏的“摸瞎人”。“摸瞎”游戏的玩法归纳如下:(1)一名幼儿当“摸瞎人”,其余幼儿当“躲瞎人”。(2)“摸瞎人”遮住双眼数10个数,“躲瞎人”在规定范围找到一个地方躲藏。(3)数数完毕,“摸瞎人”去找其他“躲瞎人”,最先找到的人为下一轮“摸瞎人”。
二是规则的记录。这个游戏名称之所以称为“摸瞎”,最初就是幼儿模仿盲人不能视物而进行的游戏,而游戏中的“摸瞎人”并不是真的盲人,只能用布条或眼罩等遮住双眼,但游戏中幼儿容易心急而寻找捷径,有可能会偷偷将遮蔽物推开来寻找躲藏的人,因此要将“摸瞎人”不能推动眼罩、布条等遮挡物看“躲瞎人”作为游戏规则。因为有时在户外游戏场地比较大,需要规定一个游戏范围才更方便安全,因此规定“躲瞎人”不能跑出划定的范围进行躲藏,否则也视为犯规。综合以上内容,“摸瞎”游戏的玩法归纳如下:(1)“摸瞎人”不能推动眼罩、布条等遮挡物看“躲瞎人”。(2)“躲瞎人”不能跑出规定的范围躲藏。
三是教育意义的记录。“摸瞎”游戏属于动作类民间游戏,在游戏中重点发展的就是幼儿的动作,其教育意义主要有以下两点:(1)发展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2)能和他人动作灵活地追逐、躲闪。
(二)整理——各年龄段幼儿适合玩的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种类繁多,在幼儿园阶段,我们主要筛选适合3—6岁幼儿游戏的内容,并与幼儿园课程相融合,开展幼儿喜欢并受益的游戏活动,使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并传承传统文化。当然,有些游戏的年龄与类型划分也不是绝对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选择或改编。(见下表)
三、民间游戏的改编与创新
(一)增加角色和道具,丰富游戏的情境与趣味
1.增加游戏角色——提升游戏趣味
还是以民间游戏“摸瞎”为例,在初次游戏后,幼儿发现“摸瞎人”很难抓到人,因此游戏情绪低落,于是教师提出问题:有什么方法能让“摸瞎人”更容易抓住人?讨论后大家发现可以增加1—2名“摸瞎人”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游戏就更有趣了,幼儿也更容易获得游戏的成就感。
2.增加游戏道具——丰富游戏情境
增加游戏道具可以丰富游戏情境,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以民间游戏“跳房子”为例,在简单的单双脚跳跃游戏中加入“给动物投喂食物”的情境,游戏就变得有趣多了。游戏开始,教师可带幼儿观察地面上画出的一栋楼房,并将幼儿引入跳房子的游戏情景中:“瞧!这里有一栋动物楼房,每层楼有不同的窗户格子,每个格子中都住着一只小动物,你们愿意帮忙投喂食物给它们吗?那你们知道它们都喜欢吃什么吗?要仔细想想哦,待会儿沙包丢在哪个格子里,就要跳到哪个格子中给小动物喂食,可不要喂错了食物,那小动物就要饿肚子啦!”幼儿带着任务意识在丰富的道具材料与情境创设中参与游戏,他们仔细观察格子里都有哪些小动物,运用已有知识经验从道具篮中找到对应的食物投喂小动物,从而快速、准确地完成任务。
(二)创新游戏玩法,拓展游戏的难度与变化
一般民间游戏都有一些既定的玩法,在一开始可以让幼儿感受体验基本玩法,但不要仅仅局限于基本玩法,可以根据游戏的进程与幼儿的游戏水平进行适当的改编或创新,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和体验游戏变化带来的不同难度挑战,始终保持对游戏的参与热情。如民间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在幼儿体验过基本玩法后,“老狼”与“小羊们”都已经配合默契,这时就可以让幼儿想想:“狼”与“羊”在一问一答的基础上还可以怎样玩这个游戏?小羊们可以做些什么?幼儿在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下创新玩法,“小羊们”还是问“老狼老狼几点了”,这时,“老狼”可不再像原来那样直接回答几点了,而是改变回答模式,如“两点了,小羊小羊跳两下”或者“三点了,小羊小羊转三圈”等等,这时“小羊们”就要按照“老狼”的要求跳兩下或转三圈,直至“老狼”说“天黑了,抓羊了”,再来抓四散逃跑的“小羊”。
其实,教师有时只需稍加引导,将游戏的权利还给幼儿,就能激发他们拓展游戏,玩出花样。这种“老瓶装新酒”的做法将传统的民间游戏与现代幼儿的游戏经验相融合,更符合幼儿的游戏审美与体验需求。
(三)改进游戏规则,保障游戏的平衡与意义
民间游戏在开展的过程中,一般出现两种情况时需要对游戏规则进行一些改进调整。第一种情况是游戏玩法改变了,规则必然随之改变。第二种情况是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发现规则有遗漏或者不适宜的方面也可以及时进行调整改进。
民间游戏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学前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牢记:传承文化,取其精华,慎用活用;幼儿为先,新旧结合,绽放新颜,让幼儿在玩中学,在玩中感受与体验,在玩中萌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责任编辑:郭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