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2021-06-10赵泽茜
赵泽茜
20世紀8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技术创新程度的不断提升,金融机构也得到了稳定的发展,但与此同时所面临的风险种类也层出不穷。特别是随着近年来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化,大批的金融机构因为风险等相关因素的影响而面临倒闭。因此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做好风险防范也就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信用风险作为商业银行在发展中所面临风险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存在着一定的隐蔽性,这也使得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的管理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因此在商业银行日常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做好信用风险管理也就成为了促使银行稳定发展的重中之重,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初衷。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来源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日常运营的过程当中,因为债权人或交易对象没有按时履行合同中的相关业务,从而导致商业银行的经济受到一定程度损失的风险。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来源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借款人的风险
商业银行在日常运营的过程中,来自借款人的风险是其面临的一个最为主要的信用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无法对于借款人的综合信息有一个充分的认知与了解,如信用情况、还款意愿、还款能力等。这也导致了在对于借款人资质进行审核的过程中,借款人会有意地披露一些利于贷款业务顺利进行的信息,而规避一些不良信息,使得银行在贷款业务中做出错误的决定,为信用风险的产生埋下了隐患。
银行自身的风险
来自银行自身的风险主要体现在银行在办理相关业务的过程当中,对于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资产状况、还款能力、还款意愿等缺乏严格的考核,导致一些并不符合相关标准的借款人在商业银行内顺利的办理了贷款业务。若还款人不按时还款,则会对于银行造成一定的信用风险,这也主要是由于银行在日常运营过程当中管理制度较为缺乏,内控机制不完善,风险度量的方式较为落后、有效性不高等所导致的。
经营环境的风险
经营环境的风险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在日常运营过程当中会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包括政治的不可抗力因素、金融危机以及金融市场的波动等,这都会使得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当中信用风险的发生率居高不下。加之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金融机构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一旦金融市场发生轻微的波动,则会产生蝴蝶效应,使得风险迅速的蔓延。这也会波及到商业银行运营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导致银行资产质量出现降低。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信用风险管理方法较为落后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是否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信用风险管理的水平。就目前而言,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方法上较为落后,缺乏科学有效的风险度量方式。所采用的信用风险评判方法主要有内部评级系统法、专家分析法等,所得出的结果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不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这也导致了信用风险的评估结果缺乏一定的准确性。没有运用前沿的一些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如信用度量制模型、KMV模型等对于风险进行相应的评估,导致了风险评估的有效性不高。加之目前银行系统的数据库储备不足,数据的质量较低,这也无法为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借鉴,从而导致信用风险管理的水平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缺乏科学的内部控制机制
缺乏科学的内部控制机制也是导致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不高的一个主要因素。一方面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流程存在一定的混乱性,缺乏了明确的责任制度,使得在风险发生之后就责任的认定方面容易存在推诿扯皮的现象。责任归属不明也无法提高工作人员对于风险的评估认定的重视。加之商业银行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使得信贷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出现弄虚作假、里外串通、贪污腐败等行为,这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发生机率。
外部监管机制不完善
商业银行外部监管机制不完善也是导致信用风险居高不下的一个主要因素。由于金融业务的种类逐渐的丰富化,这对于商业银行的监管机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商业银行仍旧采用传统的监管方法,包括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对于风险的评估主要依靠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等。这种主观的风险辨别方法,使得商业银行对于风险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另外目前商业银行的监管范围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大量金融衍生品等表外业务的增加使得商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遇的风险。如果不能在日常发展中对于表内表外的风险进行详细的分析,对于流程文件进行严格的监管,则会使得商业银行面临着较为严峻的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议
积极创新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是提高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有效性的一个重要举措和基础。因此商业银行在创新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的同时,应结合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的实际状况,利用现代的一些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将国外银行的一些优秀风险管理方法融入其中。如通过将汇率、利率等市场价格变量融入到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中,从而进一步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另外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加快信用数据库的建设,加大数据的收集和采集力度,进而为商业银行的信用决策提供指导与依据,这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制定科学的内部控制机制
要制定完善科学的内部控制机制,首先商业银行应对于自身的治理机制进行严格的规范。明确管理者的相关职责,使得内部控制体系更加的清晰化。严格的追责机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的过程当中对于风险做到及时的追查。其次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用风险管理队伍。通过对信用风险管理人员进行科学的培训和定期考核,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风险的发现和控制能力。最后应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系统的技术性。通过一些先进的计算机和电子技术的应用,建立高质量的信用风险管理系统,为实时监控信用风险打下基础与保障。
建立完善的外部监管机制
要建立完善的外部监管机制,首先应建立权威的监管机构。监管机构在日常运营的过程中能够对于商业银行的运营现状进行全方面、多维度的监管,对于商业银行的相关信息进行及时、有效、全方面的披露,从而创造一个透明有序的金融环境。其次建立完善的金融法规,该法规以防范信用风险为重点,同时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方式和手段的创新。通过提高监管质量,为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打下基础。通过借鉴相关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监管经验,从而促进信用立法的实施。最后应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通过提升社会的信用氛围,以对于相关经济主体进行道德观念方面的监管。对于不守信用的企业或个人进行相应的惩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个人、企业乃至全社会的信用意识,为商业银行进行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打下基础。
结束语
信用风险作为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风险,其对于商业银行稳定健康的发展都造成了一定的挑战。因此为最大程度的提高信用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商业银行在日常运营的过程中应积极创新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制定科学的内部控制机制,同时建立完善的外部监管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提升信用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打下基础与保障。
(福建江夏学院)
参考文献:
[1]朱美军.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营销界,2019(52):112-113.
[2]吴书新,周卫辉.邯郸区域城市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对策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4):203+198.
[3]姚兰兰.浅析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8(31):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