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专利供应链的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策略
2021-06-10曾金晶
曾金晶,刘 田,张 锐
(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福州 350002)
1 引言
随着专利数量攀升,由“专利大国”变为“专利强国”、提升专利质量成为国家专利工作的目标[1]。专利信息服务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图书馆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专利服务机构,始终存在专利质量提升不明显、用户满意率不足等问题。如何统筹规划高校图书馆的专利信息服务,扩展用户群体以提升专利质量,同时有的放矢地提供服务,是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中关注的重点。
针对以上问题,相关学者分别根据科研工作流程或知识组织原理制定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策略[2,3],同时对高校图书馆员素质提出了系统的要求[4]。但以上研究成果通常只关注科研工作者或专利需求者,未在错综复杂的政策环境影响下,从全局角度考虑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对科研方、中介平台和需求方的作用。同时,“面面俱到”地对科研课题组进行嵌入式专利信息服务,还可能使图书馆相关部门面临人手匮乏的困境[5],这也是以往研究没有考虑到的重要因素。
供应链[6]模型有利于统筹规划和整体设计,用于解决以最小的花费将收益最大化的问题。TIDWELL[7]将供应链理论用于构建知识产权供应链模型,以达到提升专利产出效益的目的,但仅涉及专利创造过程;冉从敬等[8]从知识产区生态链角度构建高校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已有研究成果说明高校专利产出流程契合供应链模型,针对该模型提出高校专利信息服务策略,能达到提升专利产出质量的目的。本文基于现实情况提炼了高校专利供应链模型,针对该模型绘制专利供应链和专利信息服务策略之间的因果关系图,总结不同类型的专利信息服务阶段性工作重点,提出高校专利信息服务的策略。根据高校专利产出的实际情况,高校图书馆开展专利信息服务对象主要为高校本身或高校联盟。张善杰等[2]基于科研工作的全周期,构建产业技术创新对专利信息服务的需求内容、服务平台、供给主体和支撑体系构成的有机整体,提出了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策略。伍亚萍[3]提出基于知识供应链的专利信息服务框架模型。从以上研究成果可以看出,高校产出专利存在一条隐形线路,其上流转的是知识、专利或承载专利知识的产品。在此过程中,研究者们进一步对高校专利信息服务主体对象进行拓展,延伸到政府或企业。高莹莹等[9]通过对比国内外服务现状和理论研究,构建了基于“用户-服务-技术-资源”的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框架。总体而言,高校专利信息服务的主体包括学术科研机构、企业、政府和管理机构,其中政府和管理机构的决策又可能严重影响专利的申请数量[4]。
供应链是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最终用户所连成的网链结构,其理念是通过统筹配置链上主体间的合作来实现绩效最优。TIDWELL[10]在实际工作中构建了一条由生产到产权生成的知识产权创造供应链,并说明其基本构成主体有:发明者、中介机构、持有人、监察者和专利运营实体。该研究将供应链的相关理论与知识产权产出过程中的目标和服务效益等对应起来。但其所指的知识产权供应链主要涉及专利由创造到申请到授权的过程,并未贯穿专利创造、集成和转化运用的全过程。以上研究表明,专利产出流程可以表示成相应的专利供应链。专利供应链可以清晰地呈现出专利信息服务通过提供信息资源、激励、反馈等方式对链上专利数量乃至质量的调节;即基于供应链视角可以制定出实现目标专利成果产出效益所需要的最小成本的专利信息服务策略。
系统动力学是FORRESTER 教授于1956 年提出[11]的仿真方法,其中的因果关系图可用于描述复杂的专利产出系统,为分析问题提供科学、清晰的思路,为之后的模拟研究奠定基础。受以上研究成果启发,本文首先构建高校专利供应链模型,该网链覆盖高校专利“创造-申请-转化(运用)”过程。以专利转化率为专利质量的衡量指标,分析该模型特征、影响要素和整体目标,绘制高校专利供应链与专利信息服务间的因果关系图,并以此为基础总结高校专利信息服务的阶段性工作重点和提升专利质量的相应对策。研究成果通过构建供应链思想下统筹规划的专利信息服务的初步框架,充实了高校专利信息服务机制的相关研究,为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策略和评价体系制定提供了参考,为进一步统筹管理高校专利信息服务联盟平台奠定了基础。
2 高校专利供应链与专利信息服务
2.1 高校专利供应链的构建
高校专利供应链是依托相关平台将专利的创造、交易、传播、使用、再生产等活动串联起来的网链结构模式。其主体包括由科研工作者组成的专利创造者、以中介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为主的专利集成者、以及以企事业单位和政府为主的专利成果需求者。其基本结构如图1 所示。其中,高校专利集成者分为传统的专利交易中介和高校联盟主导的转化平台。
图1 专利供应链的基本结构Fig.1 Basic structure of patent supply chain
2.2 高校专利供应链的效率要素
高校专利供应链的供应方主要为科研团队,其专利的供应量受到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的影响,包括技术型和资源型创新能力。专利的需求方为相应的企业与政府。需求方对专利的需求程度除市场外,还受到政府决策的影响。由于外界环境复杂多变、技术发展趋势迅猛,专利的供应量和需求量都不确定。创造者是带动高校专利供应链流动的源头,是保证由创造者到需求者的“流”顺畅不断裂的基础;需求方作为专利供应链的末端,对于实现其良性循环起重要作用。供应链上的专利具有时效性,为保证专利流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需要通过专利信息服务对整条链的统筹规划和推动。
专利供应链的总体目标是在保证尽可能小的花费和风险的情况下提升专利质量,其运转效率以专利质量来衡量。本研究中选用专利转化率和专利交易额作为专利供应链中专利质量的最终衡量指标。
2.3 面向专利供应链的高校专利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面向高校专利供应链提供专利信息保障。除专利供应链的3 个主体外,高校专利信息服务同时作用于综合服务资源机构。该机构集成企业、政府和个人的资源,能对专利创造者予以支持[12]。高校专利信息服务主要存在以下3 种类型流路:①提供信息使高校专利创造者直接响应需求者;②直接服务于高校联盟专利转化平台,或为社会中介机构提供信息,促进供求交易;③通过反馈信息整合其他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商会等资源,实现创造者无能力创造的专利技术。其中,高校联盟专利转化平台作为规划者,承担质量审查、财政支持、流程规范、关系协调等职能,而高校图书馆若作为智库[13],也将是该平台的一部分,其路径如图2 所示。
图2 高校专利供应链信息服务的路径Fig.2 Path of information service for university patent supply chain
促进专利转化、提高转化质量是专利信息服务的关键。结合专利信息服务的文献调研和现实案例分析,归纳影响高校专利转化质量的专利信息服务策略行为,并将其和专利供应链的不同阶段加以整合,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专利供应链运作相关专利信息服务策略Table 1 Patent information service strategy for university patent supply chain
将影响高校专利供应链效率的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3 类:①信息提供:科研能力评估、技术趋势和用户需求分析;②用户素养培养和服务者专业素养提升;③政策反馈:市场满意度(需求者满意度)和政策效果分析。
3 面向专利供应链的高校信息服务策略重点梳理
3.1 高校信息服务对专利供应链的因果关系分析
为分析高校专利信息服务行为和专利转化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厘清专利信息服务的关键要素,根据系统动力学,构建出各个专利供应和信息服务因素对整个高校专利供应链运行的因果回路关系模型,如图3所示。图中将高校专利信息服务系统分为专利创造、专利集成和专利需求3 个子系统。
根据图3 所示的回路关系,分别分析对专利技术申请数量、平台专利容量和需求方采购量造成影响的主要途径。
图3 高校专利信息服务与高校专利供应链的因果关系图Fig.3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versity patent information service and university patent supply chain
3.1.1 专利技术申请数量
科研技术专利化概率是科研技术专利申请数量的源头。影响概率的因素包括实际科研能力、预测的技术需求量和政策扶持力度。其中,科研水平是提高专利转化率、提升专利质量的源头,提高实际科研能力是高校专利供应链流转的主要目的。技术专利化概率变化的原因如图4 所示。
图4 技术专利化概率的变化机理Fig.4 Changing mechanism of technology patent probability
高校技术专利化概率可以通过调节科研技术的专利化比例,对高校专利供应链进行双向控制。一方面通过提高专利化比例,提升高校专利供应链上专利数量;另一方面,通过限制专利化比例,控制供应链上专利数量。概率升高可能增多可转化的专利数量,也可能造成转化率降低。
3.1.2 高校专利平台的评估能力
对高校专利进行集成后,高校专利平台的信息服务能力包括评估能力、存量评估能力和评估后流率控制能力。三者分别对应3 种指标:评估后待交易的专利技术、评估后购买的专利技术和技术传播接受周期,其影响机理如图5 和图6 所示。
图5 高校专利平台购买技术专利的影响机理Fig.5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university patent platform marketing behaviors
图6 高校专利平台技术传播接收周期的影响机理Fig.6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technology dissemination and reception cycle of university patent platform
3.1.3 需求方确定的专利采购量
在高校专利供应链上,对科研技术需求量、平台采购或流通的专利化技术需求量以及需求方的需求量的预测,是专利供应链的正常运作、节省成本、转化利益最大化的重要保证,也是高校专利供应工作一直以来的重点和难点。其中,需求方专利采购数量的预测是其它两种数量预测的基础。需求方专利采购数量受以下原因影响,如图7 所示。
图7 需求方采购专利数量的变化机理Fig.7 Quantity changing of the marketing patents
3.2 阶段性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工作策略重点总结
目前高校专利信息服务的重点是提高专利转化率和转化质量,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提高专利技术申请数量的同时,提高专利转化数量,提升专利评价交易额;降低专利技术申请数量的同时,提升专利转化数量,提升专利评价交易额。
单纯的技术专利申请数量的升高或降低并不能作为评价的标准,需要启动对科研能力或科研成果实用性的评估。用户技术专利化意识需要结合专利相对维持时长、专利授权率等指标综合考虑是否需要开展政策反馈工作。技术趋势分析和对用户专利素养的培训工作是高校专利信息服务工作对专利转化率产生最大最重要影响的部分。但对用户专利信息素养的培训在不同指标表征的情况下有不同的培训内容,而学会和代理结构沟通、摆明自己的专利技术亮点、对专利侵权风险有一定的基础防范意识,是用户专利素养培训工作的重点。
专利信息服务的宗旨是促进实现专利转化数量、比率和交易额的增加。对创造者和需求者进行有效的技术传播素养培训,对专利运用阶段专利转化率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包括对专利创造者将技术推广出平台、展示自身的素养培训,和提供给需求方及时获取专利信息的能力。这一阶段,当需求者对技术的接收比例、专利转化的平均收益同时降低时,需要提供科研能力评估、用户满意度调查以及政策反馈服务。
通过以上对高校专利供应链关键影响因素的分析,对应相应的识别因子,对专利信息服务工作重点和对策进行分析,针对不同指标趋势和特点,统筹安排信息服务的工作类型。不同指标或指标组合值变化时的高校专利信息服务内容如表2、表3 所示,其中符号“↑”“↓”和“-”分别表示上升、下降和不变。
表2 高校专利申请阶段的高校信息服务重点内容Table 2 Key contents of university information service in patent application
表3 高校专利转化与运用阶段的高校信息服务重点内容Table 3 Key contents of university information service in patent transformation and application
4 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的模式与管理对策
4.1 面向专利供应链的高校专利信息服务模式
针对前文分析结果,面向专利供应链的高校专利信息服务模式结构如图8 所示。该高校专利信息服务策略在既有的专利信息服务策略框架上,强调了高校图书馆在专利信息服务中中介和调控作用;同时增加了对服务时机的考量,利于专利信息服务提供者根据当前阶段的专利运行情况来调整服务策略。
图8 高校主导的专利供应链的信息服务模式Fig.8 Information service mode of university patent supply chain
该模式主要可分为3 个部分:主体流程信息服务、专利信息协同服务平台和专利信息服务管理层。主体流程层依托于专利供应链,根据专利创造到运用的流程,嵌入其中进行研发、技术、政策和市场权衡,并帮助用户进行价格权衡和相关专利风险权衡,最终促成专利的转化结果。高校专利信息服务由开展具体服务的平台及其遵守的法规制度构成,高校图书馆本身所具有的数据库、分析工具、人才等资源,经过校际整合、与情报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协同,对专利信息服务平台起到支撑作用。管理规范层经过对专利供应链专利转化结果的反馈和分析,制定专利信息服务规则、协调平台间的协作关系、并进行相应的绩效管理。
4.2 案例梳理
福建农林大学是一所省属农林类高校,该校图书馆为校内创新用户提供科研评价、课题查新等科研服务和国内外专利检索、专利查新、知识产权服务等专利信息服务,基本具备满足校内专利信息服务需求的资质。此外,该校图书馆还通过和本省知识产权局合作,联合省内企业开展专利导航、产业跟踪等服务。
该校所开展的专利信息服务覆盖了基本的服务种类,以专利查新为重点。对其专利对该校专利申请、授权、转让数量以及用户反馈进行分析显示,该校41%的专利处于申请阶段,37%专利处于授权状态,两类专利应分别根据表2 和表3 的服务策略制定服务的重点内容。在过去一年中,该校处于申请状态的专利数量持续下降,分析其创新知识的平均专利化概率持续下降,专利信息服务的重点应转化为技术趋势分析,即不宜以单纯的技术查新作为重点。同时,该校目前主要利用图书馆内的资源和人力对创新主体开展专利服务,忽略了整体专利信息服务平台的优势。
4.3 面向专利供应链的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策略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深入实施,促进提升专利运用效率已成为当前高校专利信息服务工作的重心。基于前文研究成果,本文将针对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策略提出3 点建议。
4.3.1 完善专利信息服务体系
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的内容范围不断扩大,需要完善相应的业务体系。深入完成专利查新等传统专利信息服务的同时,增加专利政策情报的信息分析工作;发现高校相关专利激励转化决策对实际工作产生的作用,能提供丰富的事实数据。为高校知识产权制度规章决策层建言献策,加快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建设,提升专利运作的社会效益。同时,增进与校内科研部门、社会信息服务部门和政府管理部门的协作。以 《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 《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办法》 等文件为指导,利用与高校专利提供者距离近的优势,通过挖掘现有专利相关标准制度,参考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 29490-2013)、《专利交易价值评估指南》(SZDB/Z 103-2014)、《知识产权机构服务管理规范》(DB21/T 2155-2013)等标准,高校专利信息服务部门可进一步加入到专利运用标准化建设。
4.3.2 巩固专利信息服务基础
高校图书馆要开展行之有效的专利信息服务,其基础建设内容包括技术升级、信息容量整合、人才队伍建设等。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专利信息服务平台的总体性能、加快流通速度。持续稳健的资金保障是高校信息服务的基础。高校图书馆除接受与高校地区财力增长相匹配、服务需求相适应的财政预算资金外,还可积极吸纳社会资本,同时设立相关研究基金,鼓励相关研究者和团体开展能够落地的专利信息服务研究。
专利信息服务相关领域知识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人才需要经过多元化的培养方式造就。除招收复合人才、聚集相关领域学者、建立政府知识产权专家库外,最重要的是加强对专利信息服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除基本专利检索、分析等能力外,还要跟进对数据分析方法的学习,磨炼其执业能力。
4.3.3 加强绩效管理与能力输出
对专利信息服务实行绩效管理。一方面,通过完善标准体系和制定合理的评价指标,提高专利信息服务的效率和实用性。另一方面,设计合理的专利信息服务主体利益分享机制。同时,建立围绕专利信息服务过程和效果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案;建立由相关部门和专家组成的监督小组定期对专利信息服务工作实效进行监督和反馈,考察其实际执行和突发任务的紧急应对能力。
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部门可以通过成果报告、客户监督、举办推广会等方式加大输出力度,推广品牌。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开展不同类型与时俱进的专利信息素养培训,培养用户做好基本的事,提升高校专利的整体水平。
5 结语
优质、有的放矢的高校专利信息服务是提升高校专利质量、促进高校创新的重要保证,开展统筹管理、协同合作的专利信息服务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的目标。本文通过梳理高校专利产出流程,构建高校专利供应链模型,分析高校专利信息服务的制约因素和提升专利质量的机制。研究发现,技术趋势分析应当作为高校专利信息服务的重点;高校图书馆相关部门应根据专利授权率、相对维持时长或平均收益率等指标,选择性地进行科研评估工作;同时通过综合考察用户信息素养系数与专利申请转化指标趋势的关系,开展政策反馈工作。归纳面向专利供应链的高校专利信息服务模式,并从服务体系扩展、数据实力提升和对外输出加强3 个方面提出对策。研究成果为丰富现有的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利于提升高校图书馆整体的专利信息服务质量。目前本文的研究成果还未在高校专利信息服务中实践,缺乏相应的使用场景。今后会将此策略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并根据经验数据对策略进行改进。该专利信息服务策略也可进一步拓展应用于高校之外的专利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