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上播出推动电影发展新浪潮

2021-06-10

中国文艺评论 2021年5期

王 锋 赵 晖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除中国等少数国家的疫情得到较好控制外,其他国家仍处于疫情的高发状态。一方面,疫情的出现对于传统影院造成了巨大影响,因为影院属于“面向市民提供服务,且会形成服务对象长时间逗留、聚集和密切接触,空间相对密闭的经营性场所”,属于疫情管控的重点场所,这就使原本在影院上映的电影全部延迟档期。

但另一方面,在疫情管控期间,民众的休闲时间相对更多,客观上更需要电影的消费。其中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是电影《囧妈》的线上首播,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原本计划在2020年春节档上映的《囧妈》放弃了传统院线,分别在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平台免费播出,在得到了观众欢迎的同时,却遭遇了个人、乃至电影行业的坚决抵制。浙江省电影行业发布了公开信,并附上了两万余名从业者的联名声明,对欢喜传媒网络首播《囧妈》的行为予以谴责和抵制,称其是破坏行业基本规则的行为,认为全国影院为影片放映投入相当大的费用,给全国影院带来重大损失;前期宣传是在影院播出,全国影院也做了宣传,但现在的受益全归了互联网平台,这是为了维护自身而不管他人利益的失信行为;欢喜传媒只顾一己之私,置他人利益于不顾,绑架民意,背信弃义;因此,希望欢喜传媒停止网络首播的行为,否则会对欢喜传媒及徐峥出品的电影予以一定程度上的抵制。两种矛盾态度的背后,预示了《囧妈》的线上首播突破了传统影院的行业规则,也预示了电影线上播出的未来趋势。

一、线上首播突破了电影发行的传统格局

电影窗口期是指电影在每一种不同的播放介质上安排错开的时间,基于电影相关版权的边际成本递减而边际收入递增的基本原则,从而获得不同介质的发行窗口利益最大化。电影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发行顺序,按照影院、录像带、电视点播、网络下载、包月付费、免费观看等的顺序依次进行,在长时间的行业竞争中,每个窗口期都留有足够的时间。成熟的窗口期机制,造就了电影产业固定的产业链条,形成了以“影院”为龙头的窗口效应:影院票房愈好,产业链条效益愈高的共赢结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窗口期有缩短的趋势,尤其是网络崛起之后,电影窗口期的时间逐渐缩短。以美国电影窗口期的数据为例,在20世纪90年代末,院线窗口保留平均5个月22天,到2003年首次缩减至4个月27天,直至2014年下降到3个多月。2015年,在中国五一档期间,光线传媒就尝试了零窗口期的实验。当《左耳》收获累计票房4.6亿元后,每天依然有近1000万元的票房时,开通了网络院线播出,开启了线下和线下同时上映的无缝对接。如此虽然极大地压缩了窗口期的时间,但依然没有突破固定的窗口顺序。而到了2020年的春节档,原本计划于院线上映的《囧妈》突然在网络首播,直接跳过了实体影院,这不仅仅是打破了线上流媒体和线下传统影院之间的利益分配比例,也是挑战了发行顺序的龙头地位,这是对电影传统发行模式的突破。

首先,《囧妈》的网络首播行为打破了线上流媒体和线下传统影院之间的利益分配比例。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影院作为链条中的老大,占据着电影市场中的大头。以中国为例,在缴纳5%的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基金,以及相关税费3.3%之后,剩下的可分账票房,依次为制片方38%至43%,发行方4%至6%,院线3%至7%,影院50%至52%。《囧妈》跳过了影院,相当于直接跳过了影院和院线约57%的分账比例,相当于影院和院线没有任何收益。从这个角度来看,影院损失的不仅仅是前期配合宣传的费用,更是商业利润的本源。

其次,《囧妈》的网络首播行为挑战了发行顺序的龙头地位。在成熟的电影市场中,在影院票房的带动下,产业链上的其他收入更加可观,如在欧美国家,国内票房收入仅占电影总收入的30%左右,电视点播、网络下载、游戏开发、服装冠名等其他产业链的回报占据了电影收入的绝大部分。相对而言,在中国票房收入的比例相对较高一些。但无论影院票房高低,它都成为电影下游产业开发的龙头,没有影院的上映,下游产业的开发无从谈起。与此同时,很多评奖的先决条件就是作品需要参与公映,这也导致影院公映与否,成为判断电影本身质量以及相关从业人员水准的标尺。长期积淀下来,影院公映与否成为业内外电影的艺术价值、商业价值、观赏价值等高低的重要标尺。但随着网络的普及,尤其是在网络首播的电影也渐趋获得了同样的窗口效应后,原本发行市场的固有秩序遭到了挑战。

最后,《囧妈》的网络首播行为开启了线上发行的新模式。很长时间以来,在网络播出的电影,除影院首播的电影外,就是那些无法在影院公映的电影,它们给人造成了新鲜感差、质量偏低的总体印象。然而网络电影的发展异常迅速,2014年,爱奇艺给网络大电影作出定义:“在网络上发行,时长超过60分钟,符合电影叙事规律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并以付费点播模式分账的电影。”同年的网络大电影有450部左右;而到了 2018年,则有1537部,最高单片《大蛇》分账金额突破5000万元,有33部网络电影的分账金额破千万,观影播放量达到38.9亿人次。而到了2020年,受到疫情管控的影响,网络电影出现了新高,其标志除了原定于线下影院上映的《囧妈》转变为线上首播外,《奇门遁甲》也在爱奇艺和腾讯双平台上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囧妈》和《奇门遁甲》真正达到了院线影院电影“质”“量”的双重水准,开启了中国电影“院网同步”的发行模式。

线上平台和线下影院之间的竞争结果目前尚难预料,这就犹如实体店和电商的竞争一样,多样化的发行模式促使行业竞争趋向激烈,但对于观众来说这是好事,如同对《囧妈》的欢迎一样。满足观众的需求是决定电影发展的根本,线上平台和线下影院的共存共赢是未来电影发展的行业趋势。

二、线上播出是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1] 2012年至2020年电影产量数据来源于中商产业研究院:《2020年全国电影总产量共计650部 国产电影票房占比超80%》,2021年1月6日,https://www.askci.com/news/chanye/20210106/0924551332272.shtml。[2] 2012年至2018年的电影上映量数据来源于智研咨询整理:《2019年中国电影行业产业链发展现状及未来新趋势:2018年国内电影上映523部,新媒体发行公司强势扩张,银幕数量突破6万》,2019年5月31日,https://www.chyxx.com/industry/201905/744085.html。2019年的电影上映量数据来源于《2019年中国国产电影行业上映数量、票房预测及制作端竞争格局分析》,2020年3月9日,https://www.chyxx.com/industry/202003/841141.html。2020年的电影上映量数据来源于陈旭光、张明浩:《2020年中国电影产业年度报告》,《中国电影市场》2021年第4期,第6页。

线上播出并不是新鲜事,自从网络普及以后,线上播出就和电视机、电影院等传统渠道并驾齐驱。2018年5月,美国流媒体公司奈飞(Netflix)的市值成功超越迪士尼,成为全球最值钱的娱乐传媒集团,好莱坞的各大电影公司也都在调整战略应对全球化、数字化浪潮,搭建自身数字化平台,线上流媒体引发了世界电影产业发展的浪潮。

1.线上播出是电影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

长期以来,线下影院由于受到影院时空资源的限制,导致很多电影获得了发行许可证却没有机会上映,有机会上映也遭遇排片率低的残酷现实。我们从2012年到2021年的影院上映率的数据中就可清晰地看到这一点。

如表1所示,从2012年度到2020年度,电影院线上映率最低的是2014年的32.32%,最高的是2020年的49.54%,而平均上映率只有41.77%。不到一半的上映率意味着九年时间没有上映的电影就有4685部之多。整体而言,电影市场虽然渐趋扩大,形势依然严峻,影响电影上映率的因素众多,其中影院时空资源的有限是重要原因之一。

表1

除了上映率低之外,大部分电影的排片率更低。对于线下影院而言,电影档期排片原则基于效益,“一个电影的票房占比(即单片票房收入占影院总票房的百分比)除以场次占比(即单片场次数占总场次数的百分比),如果大于1,表明有得赚,那就多排”。正是因为档期排片的多少是由盈利程度来决定的,所以绝大部分电影的排片率较低,以国庆档为例,如表2所示。

表2 (表中票房数据单位均为亿元)

最近六年的国庆档,平均约有15部电影上映,而前3部电影平均占据了88.39%的票房,其他的12部电影分割剩下的11.61%的票房。从上映的电影部数来看,呈现出明显的递减顺序,表明档期的投入量渐趋合理。一部电影按照平均1.5小时来计算,其他清场、进场,观众睡觉时间等都不算,一天24小时,最多16次,一个影院按照10个厅来计算,就是160次。冠亚季军3部和剩余的12部电影按照市场份额的平均场次分别约为141次和19次。12部电影场次是19次,平均到每部电影,才只有1.6次左右,这形成了影片之间极不平衡的排片场次。电影具有商业和艺术等属性,偏于商业利益的市场竞争会导致电影生态的失衡,最为鲜明的案例就是对于小成本、纪录片、艺术片等大部分影片来说,排片率低的状况尤为明显。第四代导演吴天明的遗作《百鸟朝凤》,“首日票房只有28万元,首周票房只有154万元,排片比只有约1.2%。5月12日,63岁的电影制片人方励通过网络直播公开下跪、磕头,求院线增加《百鸟朝凤》的排片”。上文推算的日均1.6次的排片率是大多数电影的档期常态,这造成了多数电影一次游和一日游的档期现实,究其原因,不是因为没有人看,而是想看的人少,在市场利益的均衡下,线下影院如果多排片就会造成亏损,因此有限的档期资源最终给了少数电影。

理论上而言,线上播出没有时空资源的限制,任何具有公映许可证的影片,都能得到播映,电影的上映率可达到100%。这就意味着任何想看影片的观众都能得到满足,特别是对于文艺片和纪录片而言,不仅有了面世的机会,而且还能发挥档期时间长的特点。虽然线上影院的档期排片率上升多少有待于未来实践的检验,但已经具备了不同电影最大化上映的客观条件。

2.线上播出满足了观众的现实需要

观众接受是决定电影存在的根本,满足观众的需要是电影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与传统影院相比,线上播出有其独特的优势,能使观众享有更多的便利。

第一,高效。观众要去影院观影,必须先在上映档期的有限范围内挑选影片,然后买票,再跑到电影院,等待一段时间,最终才开始观影。在这个过程中,还要看观影人和影院的远近距离,稍远一点的,观众花在路途的时间比观影的时间还要长。第二,自由。在影院观看过程中,一旦开始,影片中途不能退出、跳跃、更换等,观众只能是被动观看。而相比影院,观众在线上观看的自由度很高,片源自己选择,不合意可随时更换,随意挑选和中断,可以跳跃,或者后退等;第三,影院观影必须在特定的时空中才能实现,线上观看则只要有网络就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满足观众随时随地的需求。第四,影院观影受到片源资源的限制,而线上播出的片源,理论上可以做到无限,只要影片通过审查,都可以放在线上接受个性化的点播。第五,在全球化的基础上,线上播出还将具备独有的价格优势。影院的经营必然会耗费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而线上播出的成本会减少很多,同等条件下,线上观看的票价要低,观众能得到实惠;第六,互动。在影院观看,观众只能静悄悄的,因为所有和观影无关的行为都容易引来众人的侧目,但在线上,观众除了安静观看外,还有更多的选择——能和志同道合的观众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甚或遇到知音,产生共鸣等。

综上所述,线上观看具有超越影院体验的高效、自由、个性、价廉、互动等优势,给观众带去诸多便利。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线下放映和线上播出共生共存,观众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在线下影院看电影,也可在线上影院享受到更多的便利和实惠,自由自在地观赏自己喜欢的影片,领略电影艺术的独特魅力。两者互补互利,从而满足不同观众的现实需求。

三、线上播出是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

电影从诞生伊始就是科技的产物——从静默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2D到3D,从胶片到数字。而5G技术的到来,会对电影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电影和胶片是同一个英文单词“Film”,在长达百多年的时间里,电影的拍摄、运输、发行、放映等所有环节都和胶片息息相关。但从1977年《星球大战》中用计算机数码技术合成了魔法棒的影像特效后,数字摄影与胶片电影并存,直到2012年最大胶片公司柯达破产,标志着胶片时代的远去和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电影在拍摄与放映的环节上采用的是数字的编码与解码技术,因此就和数据的传输有了直接的关联。

《囧妈》线上首播时,在4G背景下,尽管网速有了很大的提升,但高帧率和超高清的影视画面的传送速度依然受到限制,线上播出的观赏体验也相对逊色,但从世界范围来看,以网络为代表的流媒体和以影院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已经处于分庭抗礼的程度了。随着5G时代的到来,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以来,传统影院和线上播出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了。在疫情期间,所有的影院被迫停止营业,电影行业遭受重挫,亟需寻找新的出路;而另一方面,5G技术在加速普及,其强大的赋能全面提升了传输速度和观赏体验。华为5G首席科学家童文说,“在技术上,5G会有三个方面的提升。第一个是‘极致的速率’。它的速率可以达到光纤的速率。我们在实验网络测试中已经做到了这一点,华为最高的实验速率达到115 Gbps。第二个是‘海量的连接’。5G有能力将所有的物体,包括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个矿泉水瓶,都连接在网络上。这就是物联网、或者说全连接世界的概念。第三个就是‘极低的时延’。低时延可以打破距离的限制,你可以和世界上任何地方进行零距离的沟通。”5G的高速率能快速传输高清视频,海量连接能提升观赏体验,低时延能打破时空限制,实现同步分享。

1.观赏体验的提升

在3G、4G条件下,人们也能在线上观影,但受网速的影响,和影院观看相比,网上观影有画质差、时延长等劣势,观感体验要逊色很多,这也导致影院观看成为电影欣赏的主流,线上观看成为辅助的观看方式,而5G“万物互联”的特性将极大提升线上观影的观感体验。万物互联,既包括 “人人之间、人物之间与物物之间高速连接”,还有“既物理性与生理性的连接,也包括心理性的连接。5G 时代的海量传输,既有信息与事实的传输,也包含情绪的传递”。根据这一特性,观众通过传感器能充分感知“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等技术带来的沉浸式体验,能够达到甚或超越影院的观赏体验。如2010年,被誉为“虚拟现实的教母”的美国导演诺妮•德拉佩纳,就运用VR技术拍摄了纪录片《洛杉矶的饥饿》(Hunger in LA),“是一部极为重要的沉浸式纪实作品,把一个男人因饥饿而糖尿病发作、身体抽搐并发出呻吟、人们争抢食品的混乱场面,记录得历历在目、洞察秋毫,观看者完全陷入身临其境般的体验”。对于观赏而言,观众通过传感器能充分感知“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等技术带来的沉浸式体验,摈除一切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观影状态之中,实现和传统影院同等的观感体验。

2.传输速度的提高

线上播出高清乃至超高清的影视画面,需要高的传输速度,即高码率。以当前世界最顶级的拍摄标准为例,如2019年10月上映的李安导演的《双子杀手》,采用的是每秒120帧,4K分辨率与3D格式的拍摄与放映。这意味着,要想在线上观看这种高质量的影像,需要网络的传输速度达到15.82 GB/s,或者23.73 GB/s以上,网上直播才会变成现实。5G极致速率达到115 Gbps,即使略有下降,也会满足线上播出超清画面的技术需求。“在渠道上,5G解决了高品质影音信号传输速度问题,由此可能衍生出线上电影院模式,通过家庭投影或大屏设备,同步接收高品质电影数字信号。”

3.同步分享的实现

在漫长的历史中,观众、影院和片商已经形成了约定俗成的窗口期——将新片在影院播出,其他诸如网络、电视、手机等播放渠道则在这之后顺延。正是由于这种播出顺序的时间差,使在其他渠道观看电影的吸引力大为降低。这和体育赛事的直播、录播完全相同,直播充满悬念,录播则是在结果知晓之后,两者对于观赏体验来说形成了巨大的落差。长此以往,似乎只有在影院看电影才是常态。而未来,在5G极低时延的特性下,画面传送甚至可以支持远程手术,达到肉眼难以察觉的地步,真正实现电影播映的全球同步,解决以往时延差异导致的画面滞后的糟糕体验,“低时延可以打破距离的限制,你可以和世界上任何地方进行零距离的沟通”。

我们看到,每一次的技术革新,都对电影创作产生革命性的影响,5G也不例外。对待技术的态度,既不可盲目抵制,也不能随意夸大,而应该保持理性。正如3D电影大师卡梅隆所说,“3D不是未来电影要走的独木桥,电影的原则没有变,依然是讲故事,依然是演绎人间的情感,依然靠台词和表演与观众心灵相通。而我还会继续当一个追梦少年,我不是特效大师,3D只是令我顺手的工具而已。”这就说明,讲故事、演绎人间的情感依然是影视创作的基本原则。

四、结语

无论是疫情期间还是疫情结束,观众都将持续线下线上观看的行为,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必将形成稳定的观影习惯。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2021年网络春节档期间,出现了《少林寺之得宝传奇》《发财日记》等单片付费电影,《吉祥如意》《紧急救援》《拆弹专家2》等院线电影,以及《不要先生与好的女士》等线上线下同步上映影片等多种发行模式的电影作品。据《2020中国网络电影行业年度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20年线上影片累计正片有效播放528亿,其中网络电影112亿,同比增长30%,占比提升至21%。”“2020年上新网络电影中,共79部影片分账破千万,同比增加41部”。超大的播放量和众多过千万的票房,意味着网络院线发行初具规模,渐趋成熟。

另一方面,当疫情稳定后,观众又恢复了观影热情。“根据灯塔专业版和猫眼专业版实时数据,2021年春节档总票房累计超78亿,总观影人次1.6亿,累计场次285.8万,创中国影史春节档累计票房、人次新纪录。”这其中尽管有“就地过年”政策号召的因素所在,但多元化的档期电影,激发了观众的观影热情,迎来电影行业的全面复苏。

电影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谁能引领技术的潮流,谁就能占据话语权、主动权,这是过去影视的中心一直以来都在法国、美国等欧美国家的重要原因。中国华为等公司在5G技术上具有世界领先优势,再加上中国基础建设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为5G的迅速普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面对5G带来的发展机遇,线上影院的出现将会弥补线下影院的不足,线下、线上的和谐发展将是电影档期发展的必然趋势,抓住这一机遇,中国必将引领电影发展的历史潮流。